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国家一级口岸河口是云南省最大的对越边贸城市,河口与越南老街之间的物资运输以前主要靠1910年建成的滇越铁路大桥完成,由于滇越边贸迅速扩大,人员往来大量增多,公路、铁路混用已使滇越铁路大桥不堪重负,口岸经常出现拥堵现象。

两国决定合作修建中越公路桥,横跨两国界河—南溪河,公路桥全长136.06米,桥面宽15米,其中行车道宽8米,两侧的人行道宽3米,有4孔3墩,中方一侧长61米,共投资844万元。大桥于1999年9月正式动工建设,次年7月16日完工。

中越公路桥通车后,所有的人员出入境和相当部分的物资运输将通过这座公路大桥进行,有利于减轻滇越铁路桥的压力,缓解中越两国出入境交通拥挤状况,促进两国经贸、旅游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此前云南河口口岸主要依托南溪河公路大桥连接越南。随着中越贸易不断增长,河口口岸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各项指标一直位居云南省各口岸前列,是云南最为繁忙的口岸之一。

正因如此,南溪河公路大桥时常出现人员、车辆、货物拥堵局面。2006年,中越两国政府决定开工建设中越红河公路大桥,由中越双方共同出资6000多万元。

中越红河公路大桥位于中越边境99和100号界碑附近,是国家一类口岸。红河公路大桥口岸两侧分别为中国云南省河口县河口镇和越南老街省老街市。该口岸允许双方及第三国(地区)的人员、货物、物品和交通运输工具出入境,现阶段以货物出入为主,可通行旅客,未来逐步转向货物进出口和旅客出入境并重。

新口岸开通后,单次货运8000元人民币以下的小额贸易及边民互市仍走老口岸南溪河公路大桥,8000元以上大宗货物贸易则走中越红河公路大桥通道,实现双通道共同运行快速通关的平台。通过合理分流,使货物及车辆进出境时间由之前的1-2小时缩减到半个多小时。

我国海关总署制定的《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规定,边境地区居民每人每日从边境口岸或从边民互市贸易区(点)内带进的物品,价值在人民币1000元以下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超过人民币1000元不足5000元的,对超出部分按规定征税;超出人民币5000元的按进口税则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并按进口货物办理有关手续。

那么如何核定商品的价值是非常麻烦的事情,也容易产生争执和纠纷,海关就规定边民运输货物使用两轮的运输工具免税,这就有了越南边民暴力超载的奇观。

中越两军边防部队通常每季度组织一次联合巡逻,巡查国境线和界碑,并在双方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举办对应等级的双边会晤。稳定的边境为双边贸易发展提供了保障。

本老兵巧遇中越两军会唔仪式。

河口这座西南边埵小城,见证了中越两国关系一百年来的爱恨情仇,现在,两国都在大力发展经济,愿河口成为两国经贸往来的桥头堡,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成绩。

烈士陵园大门上书“水头烈士陵园”,进大门拾阶而上,迎面一堵墙上雕刻有三枚军功章,上书“历史没有如果,战争为了和平”。

“历史没有如果,战争为了和平”是时任14军40师政委的陈培忠将军所书。

水头烈士陵园是由14军40师(战时代号为35208部队)在对越反击战期间所建,陵园內安葬的烈士绝大部分为40师所属部队的。

纪念碑基座和碑身均以精美大理石镶嵌而成,纪念碑正面镌刻着***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侧面书“死重于泰山”和朱德的“你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

烈士墓为长方形,环山整齐排列,墓碑为天然大理石,陵园里长眠着358名烈士。

陵园里安葬有358名烈士,是1979年2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的解放军指战员,支前民兵以及1995年特大洪灾抢险救灾中牺牲的武警战士。有一等功臣11名,二等功臣50名,三等功臣177名。其中有中央军委授予“孤胆英雄”光荣称号的岩龙;昆明军区授予“支前民兵英雄”称号的沈玉龙和“钢铁战士”赵忠林。

岩龙烈士:35205部队(40师120团)5连4班战士,云南省景洪县人,傣族,中央军委授予“孤胆英雄”荣誉称号。

赵忠林烈士:35205部队(40师120团)72分队班长,贵州省贵阳市人,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沈玉龙烈士:国营河口农场16分场6队武装基干民兵,云南河口县大南溪村人,壮族,昆明军区授予“支前民兵英雄”荣誉称号。

1978年3月,18岁的岩龙来到驻防云南的14军40师120团65分队当战士,他是云南省景洪县勐龙公社曼井烈大队人,傣族,是一个不熟悉汉语的新兵。

他们这个班九名战士九个民族,但只有岩龙一个不熟悉汉语。但小伙子蛮机灵的,开饭了,班长一个手势,他拿上碗就跟着:集合了,班长做了个手势,他提上枪就走。只有上课没办法,得班长单兵教练,至于操作要领必须手把手地教了。为了沟通语言,还特地为他“聘请”了一个懂傣语的战士当翻译。岩龙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军事训练中去了,那股刻苦、勤奋的劲头,使全班、全连赞叹。步枪射击训练、做完规定的科目,许多人已经汗流浃背了,岩龙还要加码,休息时间又提枪出去了,在南方夏天的太阳下,在滚烫的泥地上一卧就是几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苦练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步枪实弹射击,九发九中,87环,优秀;间歇隐蔽射击,九发八中,优秀;连、营、团举行的七次步枪实弹射击,他七次优秀。全连干部战士无不伸出大拇指惊叹道:“嘿,这个小子可真有两下子!”

副班长何朝德是投弹能手,岩龙盯上他了,胳膊甩肿了,关节痛得转不动了。班长问他:“累坏了吧?”18岁的傣族青年不会说谎:“是累,不怕!”班长端来热水为他敷肿,劝他慢慢来。岩龙笑着摆了摆头说:“不行,掉队。”就这样,副班长投50米,他追到46米;副班长投58米,他又追到56米。硬是步步紧逼,咬住不放。

一向笑眯眯的岩龙,只有一次掉了眼泪。他学机枪射击,第一次实弹打靶,一扣扳机,哒哒哒哒,子丨弹丨不知飞到哪里去了。报靶员举起信号:“光头!”

脸上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了。他低着头,不敢看人,泪珠直住下掉。从这天起,机枪简直就沾在岩龙身上了。他握着机枪,几小时几小时地卧在地上不动,胳膊肘肿了,后来又生起了厚厚的老茧。白天练,晚上也要练、抱着机枪瞄星星、瞄灯火。半夜两三点,哨兵听到草堆后有拉枪栓的声音,紧张地问:“谁?”

“龙仔!”大家这才发现,小伙子夜里苦练已经好多天了。第二次机枪实弹射击,岩龙的成绩变成了“优秀”。小伙子又笑眯眯了。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46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46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