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当时老挝边境地区也不太平,有土匪,也有特务。为防备万一,我们一台车两个人配一支56式冲锋枪,子丨弹丨上膛。一个班5支冲锋枪,一个排还有一挺56式班用机枪,都是为了预防万一。但我们在那里倒也没遇上过车队遭袭的事情。不管怎么讲,带着枪心里踏实!

从我国云南到老挝,地形异常复杂,山大、坡陡、河流纵横、森林密布。天气又特别热,老下雨,衣服洗了好几天都干不了。那里的眼镜蛇发起威有一米多高,还发出咝咝声,真够吓人的…

尽管在异国他乡环境很差,但当时弟兄们的思想境界还是很高的,工作也很出色。1978年5月援老任务完成后,我们51团受到了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的通令表彰。

其实早在回国前,我们就听说了越南当局猖狂反华排华驱赶华侨的事了。我们心里早就憋着一股气,要教训一下这个忘恩负义的地区小霸!等我们回国之后,前线的战争气氛已经很浓了。

1979年2月17日,第一次自卫还击战之前,我们51团在蒙自、大屯一带的丛林里集结待命。战前一天,团里召开全体干部大会,当时我们的团长是陆兴国。他讲:根据我们的作战任务,预计要伤亡240人!大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出发前核对手表,当时我戴的是一块“东风”手表。会上要求,往家写信,不准写任何可能泄密的文字。我钱包里就40块钱,装进信封,用胶布封口寄回乳山老家。老家人只见钱也没有信,以为是抚恤金,全家老小哭成一团…

大战开始,我们团是响当当的钢铁运输团,哪里需要哪里去。西线参战的3个军:11、13、14军我们都去。送炮弹、拉伤员、也拉越南俘虏。运伤员时,为了怕颠,我们在车厢底下铺一层厚厚的砂子,再铺上草垫。最让我们痛心的是往回拉烈士遗体,我最多一次拉过40具烈士遗体!当时我就想,这其中有些人几天前可能还坐过我的车开赴前线,可如今…

就我自己而言,第一次最惊心动魄的作战是到黄连山垭口抢运伤员了。那天天刚放亮,我接到命令,到黄连山垭口,那边有一批伤员急等转运(前几年记者曾在四川眉山,采访过亲自参加黄连山垭口之战的13军149师红二连长郑家才。据他讲那一战打得极为惨烈,我军在付出重大伤亡后攻占了垭口,堵住了沙巴之敌的退路,为围歼越军王牌316a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红二连伤亡就有102人)。

军情急如火,我马上组织车队开上黄连山。占据前方公路左侧山头的越军,发现了我们的车队,就调来了几门六○炮和高射机枪,封住了我们车队前面一段险要弯路。雾还很大,路又不好走,车速很慢,随时都可能成为敌人的“靶子”!

到这时,我们早就忘了死的概念,必须冲过去,尽快拉走伤员。我把车队分为3组,每组5辆车,拉开距离,借着山间大雾遮挡,快速冲过那段险路。越军虽然能听见,但也看不大清楚,只是盲目向我射击,所幸没出大事。到了阵地的包扎所,那些抢救伤员的医生看见我们眼泪都流了下来,拉着我们的手连连说:“可把你们盼来了。”我把车队疏散到洼地里、敌人的射击死角处,大家伙紧急把伤员抬上车。

来时难,回去更难。这时山间浓雾已经消散,目标一清二楚,敌人的火力把那一段弯路封得严严实实。怎么办?我把大家召集到一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决定拉开距离,冲出一台是一台。正驾驶把握方向盘,副驾驶从驾驶室内探出身子,观察敌人的弹着点,听着敌人枪炮打过来的动静。猛冲、急刹,冲过去几台车。

后来敌人看见没打着我们,就用六○炮追着我们打,前头打后头也打。7班长顾振龙是1971年的兵,经验丰富,一发炮弹落在他车前十几米的地方,炸起的石块砸在玻璃上。他眼瞅着炮弹飞来,紧急刹车,炮弹一响,马上松刹车、猛踩油门就冲了过去。敌人的炮火越来越猛,路边的树木野草都被打着了,浓烟滚滚,正好又掩护了我们。

我坐在最后一台收尾车上,董万方开车,副驾驶在中间,我打开车门探出身子观察弹着点。我对小董说:“如果我‘光荣了’,你必须把车开回去!车上还有负伤的弟兄!”这时一发炮弹呼啸着落向车子左侧路边,小董猛加油门,炮弹轰然响了,我们车子一震,车上的伤员也被震得翻了个身,但没再受伤。

就这样,弟兄们凭借着战前严格训练和在这几天实战中得出的经验教训,驾着车全部安全回到了医院,随车的医生和伤员直向我们表示感谢!

有一天夜里,我们接到命令,为前线某部送饼干。因为这支部队包围了一股敌军,只等天一亮就开始进攻。但部队离敌军很近,不能点火做饭,所以急需压缩饼干。我们这十几部车,迅速到军需库装上761饼干开过红河上的浮桥,向敌纵深开去。车队刚翻过一道小山坡,迎面我军哨兵拦住了车队,说前面的大路被敌封锁了,只能走临时小路。

小董下车用手电筒一照,那根本就不叫路,只是推土机在竹林里推出的一段土路(当时前线的急造军路大部分都是这样),更糟的是,这条“路”我军坦克刚开过去,原本就差的路更被坦克压得一塌糊涂。我把大家叫到一起说,无论有什么困难,我们今晚也要把761饼干送上去,不能让步兵老大哥饿着肚子冲锋。

车队都只开着一个小灯,在竹林里艰难前进。突然一台车滑到了路边的泥坑里,烂泥浆把车轮都没了。我们赶忙用车拉,结果把拖车绳都拉断了,车也没出来。没办法只好先把饼干箱卸下拉空车,还不行,后来我们把衣服都脱了,垫在车轮下,全体都去推车,才把车辆整出来,然后再把饼干箱(一车一百多箱饼干)装上。车队好不容易开出竹林中的烂泥路,但前面更槽,根本就没有路!就是一片水稻田烂泥滩,车开进去就得陷进去。工兵正在抢修便道,如果等他们修好了再走,肯定来不及了。我招呼同志们还有工兵把一捆捆的竹子,铺在水田中。我站在烂泥中,指挥一台台车开上这条像“席梦丝”钢丝床一样的“竹路”。

终于在黎明到来之前,我们把压缩干粮送上了前沿阵地,战士们都哭了。看着同志们吃得那么香,我们也掉泪了。一种不祥的念头涌上我的心头—这些步兵弟兄中的某些人可能吃的是最后一顿饱饭了…

1979年初打完头一轮仗,我们排立了集体三等功,我和几个班长也立功了。仗暂时是没得打了,但上级又命令我们排15台车、36个人,去河口配合工程兵226团修边境防御碉堡,共去了9个月。那日子也够苦了。36个人就发一顶帐篷,还只能给炊事班的三个炊事员、两个修理工和一个通讯员用,我们只好睡在车厢里。后来我们搭了草房住,其实不遮风不挡雨,就是个摆设,但比住露天地还强点。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45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45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