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1979年2月17日凌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正式打响。我们扛着炮,趟过齐腰深、水流湍急,而且河底都是各种大小石块,非常不好走的藤条河,向越军阵地前进。为了减小河水阻力,我们都脱了衣服,赤膊前进。

我们当面之敌是盘踞在13号预设阵地的越军。开始的计划是采用奇袭的方法(所以没有远程炮火准备,等发现情况有变,敌我双方搅在一起,为了防止误伤,远程炮火不能用,只能依靠100迫)隐蔽接敌,突然发起进攻。但大部队刚过河不久,就被越军发现了,猛烈的火力,向我军打来。敌人居高临下,主攻连短时间就遭受重大损失。副连长牺牲,连长跃起冲锋时被敌人的狙击步枪击中裆部也倒下了。该连9个干部损失了7个,情况万分紧急!

团指命令我连:“火速炮击13号高地之敌,支援前卫连出击!”而此时我们刚过河,河滩是一片三四百米长而且长满比人高的芦苇地,根本就没有路。我和连长李毅不约而同地从战士肩上抢过炮身,带着弟兄们穿越芦苇丛快速前进。裸露的脸、腿、胳膊都被尖利的芦苇刺得鲜血直流,根本顾不上了。随我们上来的有一、五、六班的三门炮。此时找一个完全符合100迫射击要求的地方已经没有了(100迫的射击面应空阔视野好,为了挖一个前深后浅的迫击炮座钣坑,对土质也有要求),只能找一个较隐蔽的山洼。

根据步兵从硅2瓦报话机里指示的13号高地3个交叉火力点的位置,我们先指挥跟上来的三个班简单挖了3个座钣坑就向13号高地用炮了。由于13号高地就横在我们的面前,再加上战况紧急,来不及用配备的方向盘精确测量,我和连长李毅、指挥排长谢志军迅速爬上炮阵地前的一个突出部,分别用简易的“跳眼法”(就是根据人的两瞳孔间隔约为自己臂长十分之一的道理,将测得实地物体的宽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具体要领是:将右臂向前伸直,竖起拇指,闭左眼,使右眼的视线沿拇指一侧对准目标左侧,头和手保持不动。再闭右眼,使左眼视线通过拇指的同一侧,并记住视线对准的实地某一点,然后目测目标左侧至该点的宽度,再将宽度乘以10,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目测了到13号高地的距离;用“双标杆法”(双标杆法瞄准的过程是:设置前、后两根标杆对准目标方向,迫击炮架设在两根标杆后方适当的位置。调整好迫击炮的平衡状态后,用方向分划归零的瞄准镜瞄准前方的标杆,然后调整瞄准镜瞄准后方的标杆,再转动迫击炮的方向机,使瞄准镜瞄准前方标杆,通过“瞄前、标后、再瞄前”的过程,保证火炮对准目标),向目标赋予了射向,并分别向一、五、六班的三门火炮下达了射击诸元命令。

三发炮弹飞过去,敌人的3个交叉火力点“哑巴”了。接着我们又发出了“3发急速射”的命令,9秒钟内9发炮弹砸向了敌人的60炮、轻重机枪火力点,接着又是急速射。主攻连阵地前“消停”多了,步兵们抓住战机,向前冲去…不大功夫,硅2瓦报话机里传来了团首长对我连的通报表彰。

迫击炮没有线膛火炮那样完善的反后坐和复进装置,所以火炮发射的后坐力都是通过座钣传到地面的,这也就是选择阵地对土质有一定要求的原因。虽然100迫射程短,发射药少,炮弹出膛后尾气温度也较低,但几轮急速射下来,强大的后坐力、滚烫的尾气还是把湿润的芦苇坡地烧成了硬土块,座钣都扎到地里了。热气浪把已经郁郁葱葱的芦苇都烤成了干草,随着发射后产生的气浪,尘土、碎芦苇都飞上了天,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视线。炮身已经灼热烫人,军绿的漆已经变黑,一片片迸落。

我们11军是战前由乙种军扩编为甲种军的,我们100迫连原来是由100迫排扩编的。扩军除了由内地各野战军抽来一些老兵和骨干,绝大部分都是刚入伍的新兵。我带上去的班就有一个来自重庆的城市兵,他才入伍七天就上了战场,您说他能不害怕吗?我在炮阵地上总是鼓励他,别紧张,别紧张,千万别装“重弹”!在战斗紧张时,新兵一着急,有时会在第一发炮弹还没出炮膛时,又装上一发炮弹,这就叫“重弹”。发生这种情况极危险,两弹一爆炸,迫击炮炸膛,还会把周围的人都炸死!

虽然我们的100迫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首攻的步兵5连还是损失过大。第3天撤出战斗,2连接上又打了一天,才拿下了13号高地及邻近的19、23、24号高地,歼敌172名。

战后,我一直在想这次作战困难的原因所在。首先,战前就应该定下决心,以猛烈的炮火准备,组织部队强攻,放弃以为敌人不可能发现侥幸取胜的想法。第二,对敌情掌握不细。13号高地,敌人苦心经营多年,工事坚固,火力交叉几乎没有空白点。还有越军多年打仗,单兵都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第三,越军阵地上的每个人都会熟练使用阵地上的所有武器,比如重机枪手死了,迫击炮手马上可以打重机枪。而当时我们不能这样,“打鼓的不会拉琴”!战时很被动。不过后来我军也吸取了教训,部队培养“多面手”一专多能,到1984年的骑线拔点作战时,情况就有了很大改观。

“历史没有如果”!痛定思痛,讲出来也是好的。虽然我早就不在军队工作了,但我仍认为,十年间(1979-198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经验教训,都是用鲜血换来的,值得我军永远珍视!

从1979年2月17日凌晨,我们91团越过藤条河向越军发起还击作战,到3月10日撤回国内为止,我们团22天打了29仗。100迫炮连在团指的协调下,为我军攻下13、106、30、31和148高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火力支援。其中攻克班绕散的敌148号高地是一场血战,其悲壮场面令我终生难忘。

1979年3月5日,我军奉命回撤,但班绕散敌148高地扼守我军后撤之路(91团回撤之路不是该团前进之路),必须拔掉这颗钉子。当时回撤的先头部队×营×连率先到达这里。负责指挥部队的×××副团长、×××营长,轻敌贪功,未对敌阵地详细侦察和等待与大部队会合再发动攻击,而贸然行动。

×连在没有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实施强攻,当晚8~12点,我军与敌人在五道战壕里反复冲杀,结果敌人越打越多,我们连在山下就可以听到山上传来的激烈枪声,但也没有命令让我们连炮火支援。攻击的×连出现重大伤亡,基本上丧失战斗力。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4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4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