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从那天开始,连队工作有了调整,军事训练转为有针对性的训练,目的就是提高战斗力。同时,着手进行开进前的物质准备、装备配发、加强新入伍战士的思想工作。由于连队50%以上的战士是79年1月入伍的,心里素质差,思想基础不牢,特别是参战命令下达后,思想波动较大,个别同志有怕战情绪,思想工作如果跟不上,势必会影响整体士气。

通过大会动员,对越南的反华罪行的揭露,在我边境的武装挑衅,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是正义战争,目的是维护祖国安全,军人的神圣职责就是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安全,抵抗侵略。广泛的思想教育、个别谈心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即稳定了战士的思想情绪,又激发了保家卫国的战斗精神。全连参战指战员士气高昂,老同志带头表决心,决心在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不怕流血牺牲。在老同志表率作用的感召下,新同志纷纷表决心,接受战争考验,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并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争取火线入党。

扎实的战前动员,细致的思想工作,确保了全连军事训练、战前物质的配发、开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有序进行。

当年我连的一件事,使我记忆深刻,终生难忘,它不仅体现了当代军人献身国防的奉献精神,更是当代军人为祖国领土完整,不怕流血牺牲战斗精神的真实体现。1978年底,根据战时需要,我团奉命扩编,做好参战准备。1979年初扩编完成,时任我连副指导员的徐显万(1968年入伍,贵州省遵义市人)是一位准爸爸,临产的妻子在部队探亲,为不影响战前各项准备工作,为参战指战员起到表率作用,他毅然把临产的妻子送回原籍家乡,随部队出征参战,部队凯旋后,他的女儿已在自卫还击作战期间出生。1981年徐显万转业回原籍贵州省遵义市公丨安丨局刑警队工作,以后调到区政府任武装部长,现已退休。

1月18日运送部队的车辆全部到位,分配我连7辆车,由于战时原因,全部是工程运输车,车厢非常低,如果在崎岖的山道上行进,车一颠簸,就可把人掀到车外,为了行进途中的安全,我们用床铺板加高车厢,装齐战时所需物资。一切就绪之后,第二天凌晨车辆开出营区,离开永平,开赴对越还击作战的战场。

开进前,为确保途中安全,按照团里干部必须带车的要求,连队干部每人跟一台车,提醒司机,当好安全员。经过5天1千多公里的机械化的开进从滇西北平安到达目的地,滇南金平。

在部队开进途中,我一路看到的是各参战部队车辆汇聚在一起,同时在同一条公路上,上千辆汽车在运动,浩浩荡荡,威武雄壮。特别是部队过昆明之后,越向南行战争的气氛越来越浓,公路上到处都是南来北往的军车,无论军车、地方车辆,全部有车棚、有伪装;为确保过往车辆加油需要,在山中、公路边设立了很多野战加油站;为确保重点目标安全,在目标周围设有高射机枪或高射炮阵地,这时我才真正感觉到战争的气氛。

我一路感受到的是人民群众对部队行动的支持。为了确保军车顺利通过城市,每个大的交叉路口,除部队设立了调整哨外,地方公丨安丨排出警力,协助指挥交通,指引军车顺利通过,地方车辆自觉停车避让。当我们看见那些停在路边的地方车排起长长的队伍,心中颇有感触,这就是军事行动,这就是一切为了前线,这时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是人民战争。

我一路想到的是,我的老父亲,一位38年参加革命,身经百战的老军人,他老人家以一个老军人的敏锐,预感到西南边疆将要发生战事,依然同意我兄弟二人同时参军入伍。在我和我三弟入伍临行前,他语重心长地对我们兄弟说:“虽说你们兄弟二人入伍都在军分区,但那是西南边疆,到部队后要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如果部队需要你们去参战,都不要贪生怕死,要争光、争气,奋勇杀敌”,这时的我才真正明白父亲话语的含义。

当年我是一名新战士,是不清楚作战任务的。下车后,装备卸完,车辆就开走了,才知道我营到蒙自之后就脱离了大部队,集结地仅有我们一营。当时我们处的位置是红河北岸,河宽、水深,流速快,不能徒涉,仅能靠渡船渡河,地方上为部队渡河准备的渡船已停在岸边。

排长回来后,命令准备渡河,由于渡船小一个排一次渡不完,必须分批摆渡。渡河对于军人来说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但对当时还是骡马化的炮连就非常困难,由于战前没有对骡马进行过渡河训练,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骡马即赶不上船,也赶不下河,使部队渡河遇到了预想不到的困难。一位船工想办法告诉我们,用地方马帮的马下水引渡。在地方马匹的引导下,连队骡马陆续下水跟进渡河,顺利到达对岸。

过河之后,我们驻扎在红河南岸金平县大寨公社一个叫船房的村庄。在那里我们没有进行训练,主要就是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第二天观看了电影《英雄儿女》,第三天迎来一批新战友,是从南京警备区补入的军事骨干,都是服役在两年以上的老同志,大多数是安徽和江苏人,都是申请参战,经组织批准,调动补入作战部队的,军事技术过硬,思想基础牢固,政治立场坚定,补入后这些老同志发挥了骨干作用,连队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充实,战后这些老同志有一部分提了干。

同时,上级针对部队扩编新同志多思想波动大,老兵补入后,调出了一部分新同志,经过调整后的连队总人数有130多人。调整人员的同时,上级根据亚热带地区作战的需要,陆续配发了背囊、吊床、毛毯、防刺鞋、防滑爪、防毒面具和绑腿等物品,但没有发放作战时必备的钢盔帽和伪装迷彩服,后来仅把我们穿的涤良军装换成棉布军装,军帽换成棉布军帽。但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我所见到的各参战部队都是如此。当时我们的伪装帽都是自制的,用稻草札成圈,插上树枝即成。

一切就绪之后,奉命向集结地出发,经过一天的艰苦行军,行程50多公里,由于没有公路,我们走的是马帮走的崎岖的山道,翻越了险山峻岭,克服了山高、林密、路险和因独立作战,个人携带武器装备、物资较多,单兵负重达70多斤等困难,连队虽说没有一人掉队,没有丢失一枪一弹,但还是发生了意外,连队一匹骡子坠崖死亡,当晚部队到达集结地,金平县马鞍底公社中梁大队。

金平县马鞍底公社位于金平县东面,东、南、西三面与越南老街省坝洒县迤底乡和莱州省封土县瑶山乡接壤,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北热带、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属著名的哀牢山南段,由于海拔高差悬殊大,森林密布、沟壑纵深,气候和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高林密,干湿分明,地域条件、气候条件极容易部队驻扎和训练。

这次集结,锻炼了部队,考验了战士不畏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信心和意志;体现出了同志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观念;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给了我们极大的精神鼓舞。

四、针对性的战前训练,提高了战斗力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44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44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