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那河宽30-40米,水深2-4米,其北岸有两条主要山脉。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西起巴南棍,东至木桑地区,沿山分布着1514、1593、1442、967、1108、914、852、662等高地;一条呈南北走向,沿山分布着1652、1642.4、1414、1071、973、811、651、880等高地,封土县城即位于其南端山脚下。两条山脉都属于黄连山余脉,海拔多为千米左右,坡度一般为35-45度,局部地区达70度。大部分山体为1.5-2米高的茅草覆盖,山谷间多有密林,气候潮湿多雾,通视度较差,便于隐蔽机动。道路稀少,交通不便,只有楠那河北岸的一条公路与中国相连通向越南纵深。封土县城,就在距国境30余公里的公路交汇处,以西10公里处为咽喉要地巴沙山口,从封土再向南就是越南莱州省纵深地区。
楠那河以南地区,河流较多,纵向河流有楠探河、楠麻河,横向河流有楠潭河、楠那河、楠典河。主要山脉有4条:沿边境的1298高地至1132高地为一道横亘山脊;南列山在西侧,由北向南走向,海拔千米以上;中间是719、561、551、489、299等高地组成的长约6公里的南北山脊,北高南低,最宽处约170米,最窄处仅30米,东侧陡峭,西侧较缓;夫当山在东侧,南北走向,海拔约千米,伸向楠那河与楠探河汇合处。山间道路稀少,仅有巴南棍通向巴丹的一条公路沿中间的南北山腰间通过,运输线长,且被两侧的南列山和夫当山居高临下控制。
在楠那河北岸,防守越军为莱州省队741团第64营、第907营、莱州省队193团第2营,还有部分公丨安丨、特工部队;楠那河南岸,防守越军为莱州省队清河县第2营和莱州省队193团第1营;在封土地区,有越军主力作战师316a师的98团(欠第7营),平卢地区有316a师主力。
11军的主要作战任务是:配属云南省军区独立师、边防14团、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第7连,向金平当面的越南莱州省封土、巴丹地区发起攻击,歼灭浅近纵深内的越军,占领要点,形成向莱州纵深地区前出的态势,牵制平卢地区的越军316a师,使其不能全力东援老街,从而掩护13军、14军的侧翼安全。
11军以楠那河为界,由主力31师、32师在北岸突击,首先歼灭巴南棍、麻栗坡、西罗楼地区之敌,然后攻占封土县城,形成向莱州前出的态势,牵制越军316a师东援;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在南岸助攻,首先歼灭楠沙、马鹿塘、刘发烟、布多地区之敌,再以主力向封土方向进攻,协同11军歼灭守敌。同时以一部兵力攻占巴丹,前出南臊,切断封土之敌的退路,阻击莱州之敌的增援。
先看楠那河北岸战场。
这一线的作战地域是北起西罗楼,南至巴南棍。藤条河为两国界河,宽30余米,水深0.5-1米左右,可以徒涉。在河东侧的1-2公里处,从木桑、麻栗坡到巴南棍为一条东西连绵的山岭,必须控制沿途山上的各个要点,翻越山岭,才能南下进攻巴沙山口和封土县城。在山脊以南约3公里处是楠那河,河边有中国境内通向封土县城的公路,巴沙山口正扼守在公路当中,与周围南北走向的880、811、883、973等高地构成一道屏障,向东再沿公路走10公里就是封土县城。
越军的第一道防御阵地是巴南棍、老虎充、麻栗坡、木桑一线,设置了3-5公里的防御纵深。在巴南棍地区,有越军公丨安丨第33屯,兵力104人;巴南棍东北侧的521高地、662高地及附近地区,有越军莱州省队741团的第64营1个连;麻栗坡地区,有741团第64营的2个连;木桑地区有越军第907营1个加强连;西罗楼地区,有公丨安丨军1个连、1个海关检查站、1个特工连等共约250人;班绕散地区,有741团1营2个连、193团2营2个排及1个公丨安丨连;巴沙山口地区,有741团的第907营主力;巴沙山口以东设置了第二道防御阵地,有莱州省队193团第2营防守;在封土县城地区,有316a师98团(欠7营)。
在两道防御阵地上,越军以营为单位划分防御地区,控制交通要道。营的防御地域由连、排支撑点及班的警戒阵地组成,各支撑点均构筑有2-3道堑壕、掩蔽部,以交通壕相连接,配备有较多的步兵火器。越军在整个作战地区只有2个独立炮兵营,以连、排为单位分散配置支援步兵作战。
11军31师配属了边防14团、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第7连担任主攻,负责歼灭巴南棍、麻栗坡、天泛地区之敌,再夺取巴沙山口和封土县城;32师负责歼灭西罗楼、马李寨地区之敌,然后以一部兵力向班绕散方向发展进攻,师主力转为军预备队,待命随时机动。
战前,31师的师、团首长就亲自带着各级干部对战区进行了现地侦察。同时,在边境当面先后开设了15个观察所,对越军动向进行昼夜观察。侦察分队也两次潜入越南境内侦察,捕回俘虏1名、毙敌21名。另外,部队还多次向当地有关部门和回国侨民进行调查,掌握了关于对面越军的许多有价值的情况。
根据对当面敌情分析判断,31师决心先不打木桑之敌,集中兵力从巴南棍至金基塘地段突破越军防御,沿通向封土县城的公路实施主要突击。首先歼灭麻栗坡、巴南棍、金基塘地域之敌,然后以一部兵力从越军防御间隙较大的金基塘方向楔入越军防御纵深,向东沿天泛、大坪、宾透寨、达掉深、升英向封土县城侧后穿插迂回,主力沿坂南垓、巴沙山口向封土县城发展进攻,两下合击围歼封土地区守敌。
31师的战斗部署是:
边防14团配属100迫击炮1个连、37高炮、无坐力炮、重机枪各1个排,首先夺取藤条河上的那发大桥,然后攻歼巴南棍及附近之敌。
93团(欠1营)在边防14团左翼突破,首先歼灭麻栗坡、1108(1095)高地及附近之敌。然后,以1个营随91团后跟进,向况天方向发展进攻,在达掉深、709高地附近待机,准备协同32师94团歼灭班绕散地区之敌,保障91团侧后安全;另1个营转为师预备队。
91团在93团左翼突破,以一部兵力向船头、544高地穿插,占领有利地形,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以1个连占领金基塘东北突出部,监视木桑之敌,保障团主力的左翼安全;团主力迅速歼灭金基塘、马怪塘、天泛地区之敌,并前出到坡麻河。然后,沿况天、宾透寨、达掉深向封土县城侧后的王宝地区穿插,切断封土之敌的退路,阻敌增援,协同92团围歼封土之敌。
92团配属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第7连为第二梯队。战斗发起后,准备以2营搭乘坦克、汽车(或徒步)向506、545、645高地方向机动,保障师主力歼灭麻栗坡地区之敌。然后,在金竹钟地区展开,向巴沙山口发展进攻,歼灭南威、坂南垓地区之敌,攻占巴沙山口,再以主力向封土县城发起进攻,与91团协同围歼封土之敌。
93团1营配属军区侦察大队1个中队、民兵1个连,穿插到三阳以北地区活动,配合军主力作战。
师炮兵团分别编成师炮兵群和反坦克炮兵预备队,占领有利阵地,准备以火力支援步兵作战。
师指在岩坡开设,随战斗进展向前转移。
1979年2月16日夜21时许,31师及配属部队开始秘密接敌,隐蔽徒涉藤条河。17日早晨6时前,各部队分别进至攻击出发阵地。6时50分,边防14团向那发桥,91团向929、872高地,93团2营向1002高地发起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