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六班长田志强还给我讲了他们在巡逻中的一个故事:那次巡逻小分队(每次有巡逻任务时,都是临时在全连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是副连长和跃文负责,在巡逻中,老兵朱发林(云南省澜沧县人)发现山顶的树上有一个大马蜂窝,晚上扎营时,朱发林悄悄跑来找六班长田志强让和他去烧马蜂窝,六班长田志强说这是违纪的让他不要去,朱发林不听劝悄悄跑去了,副连长和跃文在睡前点名是发现少了朱发林,在得知他去烧马蜂窝后让战士们睡觉,他一人一直在外面等着朱发林回来才休息,那一晚副连长和跃文就没睡好,他感觉到责任的重大,部队刚到龙堡驻扎,这边的边境线还不太熟悉,越南的反华步骤越来越快,经常侵犯我连防区“芹菜塘”,战士们的思想教育如果跟不上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巡逻小分队不能停下来整顿,只能边巡逻边整顿,想好了方案,第二天,出发前和跃文副连长给巡逻小分队做了简短的动员和边防纪律教育,回连后进行汇报,制定出了边防教育整改方案,从此我连再没有战士违犯过边防纪律。

那时巡逻是非常辛苦和危险的,这条边境线长期没有部队防护,边境线上根本就没有路,必须“逢山开路,遇水涉水”。我第一次巡逻就感觉到它的艰辛。那是一次短途巡逻,从九分场四队后山爬“芹菜塘”,山很陡,爬到中途下大雨,大家都被淋的全身透湿,爬到山顶,上面是大太阳,返身可以看到半山还在下雨,去三号界碑时由于没路,四脚四手的爬过去,回来从“芹菜塘”下山去二号界碑,下到山底,山下的水沟全部涨水,淹没到胸部,涉水过去后赶快脱衣服找蚂蝗,真的“领教”了。

最辛苦最危险的是长途巡逻和勘界,一九七八年“越军”闹得最凶的时候,上级命令我们连勘界,说是要修路,必须顺着边界走,用绳尺量出边界的长度,边界上越军已经埋上了地雷、竹签和陷阱。

那次我们小分队是由副营长罗意利任分队长,22个人组队,半夜三点钟从“龙堡”出发,五点来钟到达一号界碑,勘察完一号界碑后开始勘界,由于没路,小分队使用砍刀在前面砍路,后面用绳尺量,绳尺长十五米,砍一节量一节,累了换人。

边界上的灌木、扎草、野芭蕉又浓、又密、又高、天又闷热,人在其中,只能见到灌木在倒,草在动,见不着人。走不多远,也就三个多小时,约八九点钟的时候,在我们境内山脉密林里有一个边民大声朝我们喊叫,听不清楚,这个边民急了,朝着我们前方放“铜炮枪(边民用来打猎的火药枪)”,轰、轰、轰连放,最后急了还边放枪边朝山下我们的方向跑,我们一看感觉不对头。

我们知道,这里的边民有“三件宝”,瘦马、烟筒、铜炮枪,这里山大林密,边民们出门就下山,回家就爬山,所以,很多人家基本上都养着一匹瘦马,这种马体型小、肌肉多、负重大,爬山如走平地,那么陡的山,这些边民都是斜坐在马鞍上,抽着水烟筒,铜炮枪挂在鞍子边一摇一晃的就上山下山。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妻子如果一同出门,小孩或装物的箩筐都是妻子背着,上山的时候,由于坡陡,妻子有时候会背着小孩或物品跟在瘦马后面,双手拉着马尾巴高一脚,低一脚的走。

由于边民们住在大山上,物质匮乏,生活都很辛苦,想改善一下生活就全靠男人手中这一支铜炮枪,打打猎物、打打小鸟,可是火药不好购买,不会像这样,轰、轰、轰的连续放枪,一定有紧急情况。

我们小分队立即进入作战状态,散开,抢占有利地形和制高点。这个边民看我们散开后就没放枪了,一直跑到我们面前告诉我们,在我们行进的前方,有一支越南军队在设伏,他感到奇怪,往后看才发现我们小分队在山沟里,他急了,想到可能是越军在伏击我们,于是大喊大叫,看我们没反应才开枪向我们告急,他说:“没事了,没事了,越军见我在山顶上又喊又开枪又跑,知道暴露了都撤回去了。”多谢这位“边民”,一人一枪一路跑,危险状态救我们小分队于“无形无相”中。危险过去了,我们又继续勘界,下午两点钟左右,小分队都干不动了,一问,水壶里的水都喝完了,口太干,人人大汗淋漓,副营长罗意利问了一下:“谁还有水。”都喝完了,22个人,就我一个人水壶是满的,我没喝。

我赶到前面把水壶递给副营长罗意利,罗副营长喝了一口递给下一个,21个人喝完传回我的手里还剩半壶,都不忍心多喝,我只好请示上山砍野芭蕉芯来给大家解渴。

芭蕉芯,听说的人不多吧,平常我们吃的“蕉”类有香蕉、芭蕉,蕉树都是由一层一层带孔洞的“茎”皮包裹,又苦又涩不能吃,唯独蕉树成熟后会从树中心长出一根芯,一直长到树顶来开花、结果,这根芯在蕉树里又白、又嫩、又脆、水又多,无色无味简直就是白开水,当然也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我们长期在山上伐木,因没水喝就尝试在山林里寻找替代品,于是就找到了野芭蕉芯、竹水等,小分队22个人也就我们两三个人吃过,所以,我才请示带人上山砍野芭蕉芯来救急。

天快黑时我们到达“老凹厂”后山脚下,又累又饿,记事本上算算,天-,才走了1500多米,一天时间,只走到一、二号界碑的中间。晚上小分队准备住宿在“老凹厂”,但还得爬大坡,爬不动了,幸好,“老凹厂”山脚下有一棵野生苦柚子树,还没熟,又苦又生,管不了了,饥不择食,大家坐在柚子树下吃了一顿苦柚子,有力气了才爬山。

柚子树这里离二号界碑不远,国界从一号界碑转入陆地界后,延着小河右侧山脉分水岭延伸,到二号界碑这个位置,前面就是一片丘陵,穿过丘陵地直走就是“芹菜塘”对面的“柏木山”,但国界线是左转指向“芹菜塘”左侧的主山脉,“芹菜塘”历来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副营长罗意利在集训队给我们上课时讲到,为了能在对越斗争中做到“有理、有利、有节”,营部专门组织一个小组调查过这一段陆地界的历史,在“芹菜塘”查到一张一八四〇年清朝政府颁发给“芹菜塘”所有人的地契,地契上有“四指”,我记得是“东指柏木山、南指老凹厂、西指马西克,北指大南溪”。越南将“芹菜塘”和“老凹厂”作为争议地区的目的,主要是从老凹厂、芹菜塘到马关县桥头这条山脉是中越边境的屏障,兵家必争之地,守住这里,对方就得退后几十公里。

勘界到二号界碑这一段,气氛很紧张,这一段是丘陵地,全是茅草和灌木林,容易被越军伏击。吸取头天教训,我们小分队除了砍草和拉绳尺的外,全部进入战备状态。这里原来没有路,我们连巡逻多了就有了一条小路,顺着边界线走,由于地势低洼,我们巡逻时经常涉水,受到“旱蚂蝗”攻击,这次勘界没受到干扰,顺利到达“芹菜塘”左侧山谷里的三号界碑。

三号界碑这条山谷在越南没有“背信弃义”前是中越边境双方边民相互过境探亲访友的小路,一九七八年以后,越南就用地雷、竹签、陷阱把路封了。在“芹菜塘”,我们遇上一些边民,看我们顺着边境“量国界”都为我们担心,纷纷告诉我们太危险了,竹签倒没啥,看得见,主要是陷阱和地雷。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38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38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