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新兵们在老兵手把手的培训下,熟悉了作业工具和性能。主要的工具有用于收放线的络车、用于高架线路的悬线杆,还有电话单机、胶布、钳子、起子、刮线刀、铁锹等。
架线兵的技术训练科目,主要有线头接续、固定、理线、悬线、埋线、攀登、单机故障排除、线路故障排除、500米收放线等单科,还有1000米综合技术作业和图上作业。
线头接续是根据架线的环境和要求,用不同的专业方法接续线头,主要有并合结、蛇口结和丁字结三种。这种训练时间久了会使人心灵手巧。
固定就是放线时每隔适当距离要对被复线加以固定,以保持线路稳固,方法有双环结、双活结和挑活结三种。这种技能运用非常广泛,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得着。
理线就是随时纠正线条利用地型不当之处,使线条保持一定的松度。悬线就是线路需要跨越公路或不利地形地物时,将线条悬挂在树木、电杆和其它可以悬挂线条的物体上。埋线就是在线路通过道路、指挥所、和电话站附近等人、车活动频繁地段又不宜高架时,进行挖沟埋设。这些需要对地形地物进行判断,灵活处理,技巧性较强。
攀登就是在跨越公路或障碍物而用悬线杆无法固定线条时,需要爬上沥青电杆或树木固定好线条,方法通常有用脚套攀登,四肢攀登,搭人梯攀登和踏板攀登等。最常用也是最难的是四肢攀登,爬上去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用腿钩住电杆成盘坐姿势,腾出手来固定线条,而且规定必须在两、三分钟内完成,但这两、三分钟下来往往手脚瘫软,气都出不赢,感觉就象跑了场马拉松一样。一天训练下来,手上往往打了好几个血泡,军衣军裤脏得变成了紫色。
故障排除是安装电话后对无法通话的故障修理。一般由连长或排长事先在电话单机或线路上人为设置一些常见故障,导致电话打不出或线路不通,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故障难度不一样规定的时间也不一样),找到故障并迅速排除,主要训练架线兵熟悉常见故障的征候,掌握查线技术,考核判明故障的速度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500米收放线是右肩左挎背络车于腹部,在规定的线路和时间内,在快速奔跑中放线和收线。训练中不光要跑得快,还要在前胸后背不时调整络车,谨防卡线或者扯线,弄得不好就要遭绊一扑爬,摔得鼻青脸肿。
新兵开始训练时,技巧掌握不好,军衣的扣子常常被扯脱,后背被汗水湿透,体力消耗很大。而且,那么荆事(结实耐用)的解放鞋,很快就会被磨破。记得我下连队后,有一次正要把一双穿烂了解放鞋甩出去,遭老兵一顿日噘(臭骂),说你晓得个铲铲,“补一补不能穿吗?”。铲铲我不晓得,只晓得当兵的训练很辛苦。
比500米收放线更辛苦的,是1000米单兵综合技术作业,要求架线兵背上20多斤的器材,沿指定的线路放线,途中设计有跨越一次公路(爬上相对的两根电线杆使电话线从电杆上悬过公路),接几次线头,到达终点摇通电话后,一点都不能歇气,必须马不停蹄的沿路收回被复线(来回距离共2000米),以所用时间和技术标准作为考核指标。
图上作业就是按图寻找指定位置,这是技术活,也是基本功。首先在课堂上要学会识图、地貌判读与判定方位。然后进行实地训练,往往是连队干部事先堪察好一个地点,确定好路线,用军车的里程表量好距离,然后用军车把部队拉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每个架线兵发一张军用地图和一个指北针。每个人先在图上找到立足点,报告连长,连长确认正确后,在图上标明目的地,然后架线兵在图上绘制要图,确定一条合理的线路(有时最便捷的路往往走不通,如有无法攀登的悬崖等),然后每隔一刻钟出发一个人,手里有一张连长发的写有编号的纸条。
一般副连长(或副指导员)等在目的地,架线兵到达后将纸条交给副连长(或副指导员)写上到达的时间。然后他们又在地图上标上一个新的集合地(往往在公路边),架线兵又马不停蹄地按照地图标识的线路赶往集合地,连队干部乘座的军车早已等在集合地。各排长往往最后出发,负责收拢自己排迷路的架线兵。等所有人都到达后乘车返回驻地。图上作业要按照行进要领,以准确到达的时间作为考核指标。
当时,大家在紧张的训练之余,不免纷纷议论猜测,各种消息在营区传播,气氛显得紧张而又神秘。所以,针对不同思想的反映,连队干部天天开会,传达上级指示,布置思想工作内容,以分析情况掌握部队。我要参加会议做好记录,还要按领导要求每天下各班、排收集信息,了解动态,并整理成简报交给连队干部参考。
部队很快开始了临战思想动员。连队隔三差五组织学习,开展我军光荣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形势教育。我们了解到:第13军是建国后我军出国作战最多的部队,37、38、39师参加过两次中缅边界勘界警卫作战、抗美援老、抗美援越斗争(后来配属13军的149师还参加过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
我们还了解到:第13军当时虽然是驻重庆的成都军区主力军,但其自1950年入滇后驻扎云南长达19年,为我军热带丛林山地作战积累了经验。部队组织我们观看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我军丛林山地作战的教学片,首长说这部影片就是13军在云南拍摄的。
通过与干部和老兵的交流,我们也了解了一些历史:早在在抗法援越中,13军就协助越共组建了最初的北越军队,越共正规军建军初期的基层干部很多都到13军受过训。越军头号主力步兵308师、351工炮师第34团均由其一手训练和装备。后来,13军还抽调了一批指战员到越南战场抗美援越,我们架设连的江连长就曾作为翻译,随我高炮部队被派到越南战场。
还有更厉害的我们当时并不知道,那就是13军的首长均为身经百战的将军。据近些年网络上有资料披露:时任军长阎守庆是老八路出身,曾经在上世纪50年代入越担任越南人民军军事顾问,参加了北部边界战役。时任政委乔学亭也是老八路,率部参加过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任团政委),是我军中少有的参加了抗日战争、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的高级将领。时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王心前,也参加过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任团政委),指挥所部活捉印军准将旅长一名,击毙准将旅长一名,打出了国威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