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在四号桥那次战斗中,我们班两死两伤。那天,我与死神擦肩而过,那天的战斗,本来是我要去前沿观察哨的,但我们连副连长蔡秀根,临时给我安排了其它任务,不然,那四个伤亡中就有我一个。

我突然明白了,我妈的第六感觉是非常正确的,回来听我妈说,你参战时有那么一天,她心里特别难受,总感觉你要出事。也许是心灵感应,妈妈的预感是对的,就差那么一点。你们不知道,那天战斗是多么的惨烈啊!

光我军干部战士,就牺牲了一百多人。如果真是这样,那在叶县党挍大门口分别的一幕,便是我们母子的永别。

值得庆幸的是我和我爱国哥,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都安全返回。

退伍回到家乡,见到整日为我们担惊受怕、面容焦翠的爸妈时,两位大人,老泪纵横、悲喜交加,激动的心情难于言表。悬挂在他们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别提二老有多高兴了。邻居们也纷纷到我家,向二老表示祝贺。我们家,在当时,是全平顶山市唯一的一家,有两个孩子同时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而且,都胜利返回。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视频中,我看到一个兵扒在一个带血的水坑中喝水镜头,使我触景生情,画面里的那个战士,那不就是我吗?我不知道,有多少次这样经历。他戴的钢盔和我戴的是一样的,他身后背的那支折叠式冲锋枪,仿佛就是我的那支冲锋枪。当时,我们也知道,那腥臭的血水很不干净,喝下去会出问题的,但当时口渴的很,顾不上了那么多了,为了生存,你不得不喝。

战时,方见战友情谊重。一次战斗结束,我们清理战场,那战场血腥惨烈的场面,令人震撼!阵地上,漫山遍野的都是敌我双方的尸体,有的身子炸没了,有的腿挂在树枝上,尸体叠着尸体,面目狰狞,血肉横飞,真是惨不忍睹。深感战争的残酷!

打扫战场,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战友的尸体,找到战友尸体后,把战友的尸体装进战时我们每个人配发的大塑料袋里,而后,抬到路边,而后,由打着红十字旗的部队收尸车拉走。

在搜索战友尸体时,在战壕旁一堆越南士兵尸体中,发现一个还十分孩气的越南小兵,他的尸体叠加在他的战友士兵尸体的中间,他张着两只大大的眼睛,就好像活人似的,静静的看着你,似乎在乞求你什么。顿时,我有点憾然!他才十四五岁,还是个孩子啊!正常时他应该还在学校读书。越南挑起的战争,就这样无情的夺取了他幼小的生命。我沉思了好大一会,人性的使然,让我慢慢的走了过去,用我的双手,把他那童真的眼睛给他掩合上。

就在打扫战场快要结束时,我发现在阵地陡峭的半山腰中,有一个两米见方、深一米多的土坑,土坑四周杂草丛生,远远望去,隐隐约约看到土坑旁边的杂草中,露出一个人的双脚,战斗的经验告诉我,那个人一定是我们的战友,因为,越南兵打仗,一般都不穿鞋子,只有我们的战士才穿那种防刺的解放鞋。

于是,我就喊了几个战友,商量着过去看看,此时,时间已接近黄昏,几天的战斗,战友们已疲惫不堪,都有早点收队回去休息的想法,站在我旁边的松华说:一定是我们的战友吧,如果真是,那山陡峭山坡,咋样把尸体弄下来?我现在才很理解这个战士当时的心情,在当时,错综复杂的战争环境,人能生存下来,都不错了,谁还能顾得上一个死人的尸体呢!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无谓的牺牲,冷抢、地雷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最后,在我的坚持下,我和其他四个战友,冒着生命的危险,抓着陡峭的山坡上的树枝,一步一步的,艰难的下到了那个土坑旁。到跟前一看,果然是我们的战友,于是,我们就相互配合着,把战友的尸体从坑边拉了上来,拉上来时,只见他头部中弹,一只手还紧紧的握着一枚挂着弦的手榴弹,估计是,他正准备向敌方投掷手榴弹时,他被敌人的子丨弹丨打中头部,他应声倒下。

我们深为他英雄之举而敬畏。同时,也为刚才拉他上来时,没注意到他手里还握着一枚挂着弦手榴弹,而感到后怕!

我们用背包带把战友尸体捆好,艰难的,把战友的尸体从陡峭山坡上顺了下去,土坑到山底大概十多米远。到了山底,我撕开他的领章,他叫陈彦章,四川达县人,是我们师446团的战士。随后,我们用塑料袋将他尸体裹好后,再抬到大路边,交给了部队收尸车。陈彦章的名字,从此,永远铭记在我的记忆里。

我们部队是师直炮兵团,我在团榴弹炮连、侦察班里当计算兵,打仗时,我屁股上挂有四颗手榴弹,身上还有防毒面具,计算盘包,方向盘(仪器)、仪器脚架、望远镜(德国造)、电瓶、标扦、2盘(1干米)电话线,背囊等,总之,全幅武装时,有100多斤重。脚穿防剌鞋(给入越部队特制的,沉的很,累死人),腿上打着绑腿,行军背这么多东西,翻山越岭,很累很累的,那年我还不到21周岁,年轻就是资本,能撑的住,这辈子还真是吃了不少苦。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这也就是我特别喜王佑贵的《我们这一辈》这个歌的原因。

岁月悠悠,光阴荏苒。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年龙腾虎跃的青年战士,如今是苍颜皓首,两鬓已斑。尽管如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拼搏过,我们奋斗过,我们奉献过!我们曾经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部队,奉献过了军营,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国防事业!我们无愧于养育我们的人民,无愧于我们伟大的祖国!

下面是13军37师110团的安毅战友回忆他与父亲在战场上相见的一段趣事。

在自卫反击战四十周年之际,努力在记忆中去挖掘一些让我永生难忘的事件。有战友在身旁倒下的身影;有抢渡红河,炮声隆隆水柱四浅的场景;还有弹片从耳边呼啸而过的声音.等等;但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我和父亲在一线阵地相聚的时候。

记得七九年三月初我连在攻下敌332高地后继续向纵深进攻,一路冲锋未遇敌人抵抗。晚上占领有利地形并构筑工事,挖猫耳洞转入防御部队进行短暂休整。

第二天一早,连长刘冬宝通过步话机说营长周石成接团前线指挥所通知,让我立刻到团指报道。并让我给营长一定要带一条大重九香烟回来。接命后我带一名通信员,身背一支冲锋枪,脚穿防雷鞋,快速赶到设在332高地的团指挥所。一到就看见父亲已在指挥所外的斜坡上等我。

父亲第一句话就是问我害怕了没有。我回答第一天有点怕,冲进来就不怕了。他特别交待我一定要警惕敌人不穿军装的冲锋队。我对父亲说:“这里刚打下来太危险″。他说:“我才不怕呢!他们那点本事都是我教的。”

这时,八一电影制片厂随军记者楊子模正好在指挥所看到这个场景很激动。让我们父子站在一起拍一张照片,背景树丛中就是团指挥所。

拍完照片后,父亲告诉我他是从我军炮火准备过的最前沿下来的。也就是说,父亲是从我们一线步兵还没有冲到的最前线下来的。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一个自卫反击战东线前线总指挥在战斗打响后几天就带三个人一台车冲到了战场的最前线,这在我军作战历史上应该不多。父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胆识!结论是在我当了作训参谋和读完军校后得出的。

首先,父亲对敌人了如指掌。因为当年他是代表我军派去该国的军事顾问团团长,该国大部分主力部队指挥官都是他的学生。

其次,他对制定的战略战术和作战布暑胸有成竹。

第三是对自己部队充满信任。相信各级作战部队能够按照预案完成作战任务。

短暂的相聚很快就结束了,我即刻归队继续战斗。一直打到外波河边转入防御。之后,按命令随大部队撤回了国内。

战后有一次陪父亲散步,提到了这张照片。父亲派专人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找到楊子模记者,取回保存。

父亲去世两年后,我又参加了老山防御作战,我在老山主峰团。每次登上主峰,我就想:如果父亲还在,我们父子又能在战场一线合个影,这个场景一只留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永远!.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35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35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