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俗话说得好,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对越反击战期间,在前线就出现了众多父子(女)兵,兄弟(妹)兵。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突出,作战勇敢,在各自的岗位上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下面就转一篇王爱国、王献民兄弟二人分别在广西、云南战区同时参战的经历。

一九七九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和我哥一起参加了那场战争。我哥他叫王爱国,是一九七0年参军的,他在广州军区42军,他们是从广西方向进入越南的。我是一九七八二月入伍的,是从云南方向打入越南的。

亲哥俩同时参加对越反击战,在当时,也是区数不多的。这对于一个母亲,面对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同时走入战场,面临随时都可能牺牲的现实,她是一个什么样心情,你可想而知。后来听我家邻居高阿姨说,在整个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二十多天里,我妈寝食不安,神情不定,精神恍惚,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前线打仗的两个孩子,为他们的安全,而担惊受怕。

二月份的天气还十分寒冷,我妈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觉,经常是一个人出去,在外面转啊!转!一直转到天亮时才回家,那倍受煎熬和恋子之情是常人难于想象的。此时,让我想起,我当兵走时那难忘的情景。

1978年2月份的一天下午,在我下乡的河南叶县邓李公社武装部领到新军装和背包,满怀心喜的穿上新军装,坐上公社派来的胶轮拖拉机,把我们全公社35个新兵,送到叶县党校集中。

到县党校,此时已是下午5点多了。大家吃过晚饭,晚上就安排在县党校的礼堂里休息。县党校的大礼堂,空空如也、四面透风,里面连根稻草都没有,当时,大家不知道怎么睡觉。

公社武装部张玉林部长,要求我们两个人睡一个被窝,打开背包,一个人的被子铺在水泥地下,另一个人的被子两个人盖,大家就这样将就着休息了。晚上,冰凉的水泥地,加之外面凛冽的寒风,被窝里一点热气都没有,大部分新兵都没有睡着,一直等到天快亮时,一阵哨子声把我们叫起。

吃过早饭,公社领导给我们每个人的胸前佩戴了一朵纸作的大红花,大家心情异常激动。县武装部的人点过名,向接兵部队的人移交,我们就坐上那破旧不堪的公共汽车(把我们送到许昌火车站,再坐军列到四川),我上车坐定后,把头伸出窗外,在送行人群中努力寻找着我的爸妈,因为我知道,今天我爸妈要来给我送行。

远远望去,就在离大门口不远的地方,我看到了我爸妈站在那里,在不停的向我招手。父亲的表情还算平静,只是用亲切的目光一直凝视着我,并不停的向我挥手。妈妈看到我时,两只眼睛充满着泪花,一下子冲到汽车我的窗下,深情的拉住我的手,久久的不舍得松开,嘴里不停呼喊着我的名子:“献民!献民!”。

伤感的泪水从她的眼角流过脸面,又从她的下吧,滴到她的胸前,胸前的衣服,不一会,就湿成一大片,(那年她才44岁,比我现在年轻多了)。我感到她要对我说点啥,但由于心情悲伤,却又一句说不出来。我当时好像很不理解,心想:妈呀!你不是一直想让我当兵吗?让我好早日离开这艰苦的农村吗?三年以后,我会很快回来的,你不用这样太悲伤,这是好事呀!你怎么还掉什么眼泪呀?这也许是“儿行干里母担忧吧”!

我在我们家的姊妹5个中,妈妈是最疼我的,我小的时候,吃人奶一直吃到6岁,在我家里,只有我小时侯有奶妈,我的身体也是我们姊妹中最好的一个。现在看来,吃人奶,对人的健康是最有益了!

我参军的部队是我军赫赫有名的50军149师,62年打印度时,24小时歼灭了印度的王牌山地师独立七旅,活捉准将旅长达维。部队当时驻扎在风景秀丽的四川省峨眉县(现峨眉山市)。

20世纪70年代,在苏联支持和地方霸权野心的驱使下,越南不顾当年与中国“同志加兄弟”的友谊公然在中越边境制造流血事件。面对越南的不断挑衅,1979年2月17日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打响了举世震惊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狠狠的教训了这个忘恩负义的越南这个小国家。

1978年10月12日,我们部队按照上级命令,乘火车开赴到昆明的,在昆明临近越南的一个边陲小寨集结,进行了三个月的战前动员和军事强化训练,三月的战前动员,使得每一个战士,义愤填膺、激情高涨。战士们纷纷写血书,立下豪迈壮志,誓把青春献给人民、献给祖国!

期间,根据战斗要求,我们每一个战士都剃了光头,在领章上标注上,姓名、血型、部队番号,并且,每个战士都给家人写了遗书,遗书由部队政治处统一保存。每一个战士都做好了,随时牺牲自己的思想准备。我清楚的记得,我当时的遗书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在另一个世界了。请你们不要悲伤,不要流泪,因为你们的孩子是为了祖国的安宁而捐躯的,你们应该为我而感到高兴。

我感谢爸妈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原谅我不能给你们尽孝了。如果有来世,我一定会好好的孝敬你们!

感谢爱国哥、爱民姐和弟弟爱义、小五对我的平时爱护和宠让。兄弟姊妹的情谊,我永生难忘!拜托你们帮我照顾好咱的爸妈。

永别了!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

献民泣书

一九七九年二月五日

1979年2月15日,在对越自卫反击”出征誓师大会上,团首长宣读了昆明战区司令员杨得志的十条战场纪律:

畏缩不前者,杀!

临阵脱逃者,杀!

见死不救者,杀!

贪生怕死者,杀!

投敌叛变者,杀!

延误战机者,杀!

违抗军令者,杀!

泄露军机者,杀!

谎报军情者,杀!

动摇军心者,杀!

十条军纪,嘎嘣响,没有一个多余字,也没有丝毫回旋余地,犯了那一条,都是死路一条。

我清楚的记得,团首长在宣读这《十杀令》时,全团将士雅雀无声。直到结束,各营长喊“向后转,跑步走”的口令,平时整齐的步伐变得有点凌乱,战士们的心情十分沉重,沉思着即将到来的战斗。

1979年2月17日凌晨,在祖国南疆1300公里的边防线上,隆隆的炮弹划过黎明前的黑暗,一场震惊世界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

通往前线的各条公路上,车声隆隆、尘土飞扬,一辆辆拉着大炮和物资的军车、一辆辆急驶的坦克、路两边一队队满副武装的军人,汇流成一条长龙,奔向对越反击战的各个战场。行进中的战士,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他们头戴钢盔,满脸灰尘,肩背折叠式冲峰枪,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看见他们。在他们的中间,其中,就有我一个人,当时,我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行进间,就在即将离开祖国那一刻,看到祖国那一草一木,感到是,多么的亲切啊!我深情的望了又望,看了又看。此时此刻,我是多么的眷恋我的祖国和我的亲人啊!不知道,这次我出征,是否,还能不能回来。一股恋恋不舍的忧伤从心里油然升起。

路边的木棉树有小盆粗,巨大的树冠上一个叶子都没有,却开满火红火红的木棉花,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美丽的木棉花,自然的美景,军事行动带来的紧张的气氛,形成強裂的反差,这一幕让我震撼。三十八年了,它一直定格在我的心中,时常在梦中再现。

从红河过境时是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一日的早上,周围环境非常安静,连一点声音都没有,公路上是一队队急行军年轻的军人,与小时候看的电影中的战争场面,完全不同。越南的草能长的二米多高。

几天后,我们在一次搜山时,我的班长杨继新、计算兵杨晓红牺牲了,当我抬着扬晓红的遗体下山时,亲眼看到,他的脑膸从头上流出来,流落在担架上,滴落在我的脚面上,我

悲痛万分、肝肠寸断、泪流满目。这令人心碎的情景,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35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35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