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1979年2月上旬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前夕,我所在的37师政治部文工团完成了对河口沿线各集结部队的战前宣传鼓动演出。即后,奉命按战時需要,一分为五,进入宣传鼓动、烈士转运、烈士安葬、伤员救护、战俘收容管理等战位。

河口边境战前被越方炸毁、战中被我方修复的中越大桥

2月12日,我刚被任命排长三天,就奉命带队从槟榔寨出发,与文工团的班长刘元竹(成都籍,小提琴)、智军(北京籍,长笛)、刘纲(北京籍,曲艺)、孔健(重庆籍,舞蹈)等5人急赴37师洞坪烈士转运站报到。

在这里,我亲历了一个甲级野战师在战時状态下的烈士转运工作。

转运站准备了蓝色的塑料烈士袋、白布、福尔马林和少量白酒,要求认真严格的卫生消杀。

在中越边境河口洞坪崎岖的边境公路一个大拐弯处,有一片茂密的橡胶林,树林边竖立着一块木板:“35227部队转运站”字不大,也平常。乍一看,似后勤部门的物资转运站。其实,这里却隐藏着一个开战前不便公开的秘密,即将转运的不是物资,是“烈士”。

师组织科长邱光前带领冯干事(甘肃兵)和我们文工团五个兵,加上师汽车连配属的3台解放牌卡车,驻扎在林场的一座破旧仓库里,在附近的师工兵连搭伙,设立了37师洞坪烈士转运站。

邱科长强调,我们的任务是:确保接收37师所属(含配属)部队的所有烈士,做到逐一核实,登记造册,收殓入袋,收集遗物;要尽快装车,武装护送,确保准确、及時、安全地送抵屏边县,转交给师政治部设立在城郊的烈士安葬点(现屏边烈士陵园)。

2月17日凌晨,战斗打响,万炮齐发,震耳欲聋。战火把黑夜映得一片通红,前方战斗十分惨烈。我们站在红河边的山坡上,遥望对岸枪炮声最密集的地方,那就是230高地。

听师前指的同志讲,固守230高地的越军足有一个加强连,它既可控制北山瓦窑渡场师主力部队架桥渡河,又可控制越境内谷柳至坝洒公路,滞阻战局向越南纵深发展。因此必须首先攻占230高地,确保师主力强渡红河。

17日10時许,该团送来了第一批三名烈士。大家虽然已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当第一眼看到满身血污,身裹泥浆的烈士遗体,心里仍不禁咯噔一下。这是我们的战友,我们的兄弟啊。

几个小時前他们还是活蹦乱跳的棒小伙,现在却躺在那儿,没有一丝气息,略显稚气的面容惨白,没有一点血色,仍透出曾经的刚毅和英气。此刻,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对烈士的敬佩和对敌人的愤慨,一瞬间,心理上那种对亡者神秘的畏惧感化为乌有。

我和班长刘元竹毫不犹豫地上前抬起了一名头部血肉模糊的烈士,智军、刘纲、孔健等也赶紧抬起另一具胸部缠满绷带的遗体。我们小心翼翼地把遗体抬到转运车辆旁,按照工作程序,核实登记烈士姓名,所属部队番号,阵亡时间、地点。填写好信息卡片,插入蓝色烈士袋外的透明胶袋内。

大家又七手八脚,用匕首割断烈士身佩的子丨弹丨袋、手榴弹袋。抽出腰带,解除身上披挂的所有累赘,将遗体装入烈士袋后,又用白布条从烈士袋外扎上脚踝、腰部、颈部等位置,这才装车待运。

14時许,111团又送来一批烈士。一名叫刘建荣的烈士浑身是伤,满头的绷带浸透了鲜血。转运的同志讲,刘连长就是攻占230高地的主攻连四连长。战前,马副参谋长亲授他一把抗战時缴获的战刀,勉励其奋勇杀敌。

攻坚战异常激烈,越军居高临下,用打飞机的高射机枪(子丨弹丨约20厘米长)封锁所有上山的通道,负隅顽抗,部队进攻多次受阻,伤亡极大。激战中,刘连长挥舞战刀,冲锋在前,打得异常勇猛。为了有效歼敌,他机智地命令司号员吹响冲锋号,诱使越军暴露火力点,立即指挥予以摧毁。就在快要攻占230高地主峰時,刘连长腿部、胸部已多处重伤,头部又被击中,血流如注。他咬紧牙关,硬是以超凡的毅力爬上山顶,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倒在了冲峰的路上,实现了他“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的铮铮誓言(战后,刘建荣连长被追授战斗英雄称号)。

金启元也在这批烈士中,我们都曾是111团军体队障碍班的运动员,多次在一起参加过师、团军体培训和比赛。他个子不高,机灵过人,跑障碍是把好手,战前已任四连三排长。

战斗中,金启元率重机枪组和火箭筒组在刘建荣连长右侧向230高地发起猛攻,一鼓作气,消灭了敌人多个火力点,刚刚冲上山顶第一道堑壕,不幸中弹牺牲。

军体队障碍班合影(二排左一金启元烈士,三排左三作者吴军)

四连指战员拚死一搏,浴血苦战,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终于首战告捷,于清晨8时零5分攻占了230高地,出色地完成了渡河作战,扩大巩固登陆场的艰巨任务(战后,111团四连被授予自卫还击先锋连的英雄称号)。

时值正午,我们共收到了16名烈士,由我首车护送,运往屏边。汽车的前保险杠上涂有白底的红十字标志,沿途三个哨卡据此放行。洞坪到屏边路途近100公里,不仅要翻山越岭,还必须沿红河边约18公里的暴露地段行驶,(开战前几天,河对岸尚属越军控制区域)常有越军冷枪袭击我方车辆,也曾发生越军特工队越界偷袭事件。邱科长指示:我们的战士已经为国捐躯,决不能让他们再受到伤害,要用自己的性命保障运送烈士的车辆安全。

果然,我们在途经第一个边境检查站后不久,突遭对岸越军的冷枪袭击,我端着冲锋枪,紧张地扫视着公路两旁。驾驶员也猛轰油门,一路狂奔,直到第二个检查站才敢停车查看。万幸,没有击中车辆,伤着烈士,总算平安抵达了屏边。

2月16日师政治部开具的通行路条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3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3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