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我37师步兵111团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宿营地附近一条山路通过,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徒步行军,有的同志脚上打泡了,走路一拐一歪。这支川流不息的队伍,使人们联想到《南征北战》电影上那些在“运动战”的勇士们。唉!“步兵比我们炮兵辛苦多了”,这是我连战士的共同体会。

师指挥所命令,对于已构筑好的工事要进一步加强完善,并且明确了我连的战斗编成序列,为师炮兵群第一群,我连构筑好的工事为第一号发射阵地。

一九七九年二月二日多云转晴

到底什么时间开始进攻,这谁也说不准。上级的精神是在打响前的每一分钟都要进行准备。根据火箭炮的特点,为了体现出快打快撤,我们必须构筑几个发射阵地。在学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火箭炮成功的战例以后,我连全体同志奉命赶到洞苹农场四分场的加工厂,在距红河不远的山梁背后开始构筑第二个发射阵地,这个地方可以直接看到敌方的黄连山,距边境线步行只需15分钟。

连队的发射阵地紧靠公路,在长不到80米,宽不到100米的小山头上,配置了全连的发射阵地。由于受地形限制,我排和一排形成了重叠,因为有地形高差和一个很大的蓄水池作掩护,所以对射击后的高温气浪起到阻碍作用,要不就会烧伤人员。

由于在一号发射阵地的整个构筑中积累了经验,所以在二号阵地上的施工进展十分顺利。因为这个阵地距集结地点太远,只好乘车往返,而且要早来晚归,吃饭只好在阵地上。第一天,我排的3个班基本上完成了简易炮场的构筑,并且修好了一条便于进出的道路。在二号阵地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就是阵地的反斜面,步兵挖了不少的防炮洞和人员掩体。在战斗打响后,我们完全可以利用。

一九七九年二月三日晴

天刚刚亮,连长交给我一项任务,要我带着连队的侦察兵同营指挥连的侦察班一起,到团指挥连建立的座标控制点去校对“方向盘”(一种炮兵观测器材)。吃过饭后,我与连队云南建水县籍战士李家义一起,穿山越岭,走了近一个多小时,找到了营观察所。这个地方地形险要,山高林密,海拔400多公尺,在边境线上算是较高的山头了,营指挥连的同志们日夜奋战,将山头挖穿了,修筑了近200米的坑道,建立了营观察所,从这个坑道另一头可以直接用肉眼看见越南老街市保胜县以及谷柳镇。这个观察所就是我们师炮兵群射击的眼睛。

在这里,我们很快找到了营指挥连侦察班长,选择了我们要去的路线,并且迅速下山向目的地进发。

在团指挥连指定的座标点上,我们进行了工作,并且很快完成了任务,为了精确计算出仪器的误差,我们决定到红河边上的241号高地去,因为那里有国家测绘局的座标点,这样可以保证更好的完成任务,以求得最佳的射击效果。

到达241高地以后,我仔细地观察了地形,虽说时间已近中午11点,可这里寂静得象无人之地,那一片没有来得及收获的木薯地,没有叶子的枝条,插满了山头,看上去象是坟地的幡杆,在北风的吹动下发出“呜呜”的声音,橡胶林里到处是落下的枯叶,铺满了地上厚厚的一层,走在上面“哗哗”直响。

我们一共只有四人,只有我一人带着一支“五四式”手枪,而这里距红河不到200米,混蚀的河水喘急地从山脚下流过,越南一方同样也是静悄悄的,一眼望去,只能见到一些荒废的耕地和几间草房,不远处一个象是地质勘探部门的钻塔,耸立在那里。出于好奇心,我用望远镜对越南的山山水水进行“欣赏”,在这放大八倍的镜头里,可以看到一些新挖的堑壕和工事,有的地方还冒着蓝烟,象是开荒者在烧林。

我仍然在观察风景,在大约12点多钟时,7个越南兵进入我的镜头,他们大摇大摆,背着枪,象是到了无人之境。我目测了一下距离,从河对面的山头到我们所在的山头,最多300米远,设想着如果有一支冲锋枪或机枪,那么这七个敌人少说有一半成为我们的枪下鬼了。我在战前一次步兵射击训练中曾打出11发子丨弹丨108环的优秀成绩。

在接近下午1点多钟时,我们完成了任务,顺利地返回连队,虽说有点累,可也不能说白跑,收获是很多的。

一九七九年二月四日阴雨转多云

为了确保战斗的胜利,团里举办了阵地干部集训,这对我来讲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吃过早饭后,我们乘车前往榴炮一连的阵地,这次集训将在那里进行。

由于多雨带来了行动的不便。许多车辆在仅有的一条“急造”路上往返,而且经常出事故,部队大量的集结,车辆往返频繁,道路十分泥泞,我们在乘车的一个小时里,沿途却遇到了几辆翻下路边田里的汽车,非战斗减员随着天气的恶劣而增加着数字。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首先参观了榴炮一连的炮阵地,他们构筑的永备工事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很有感触。集训开始了,时间是仅有的两天,内容却十分多。这次集训的主办是朱自聪副团长,担任讲课的是轮训队长和一营副营长王自忠。

大家充分讨论研究了在战时出现各种复杂情况下,怎样保证射击口令的准确执行,抓住操作时的精度,从而达到上级的要求,做到“首群炮弹炸点”复盖目标。重点是解决怎样执行口令,做到操作执行百组无差错,而且迅速、准确,“叫放放得出、叫停停得住”这个难点。朱副团长指示:在组织占领阵地,转移和撤出时,必须做到迅速,有条不紊,而且要加强阵地人员管理,避免那些零星闲杂人员的混乱,强调了夜间射击时阵地灯光管理,重申了师首长的指示精神:每一个指挥员在敌人炮袭时,要沉着冷静,如果出现了伤亡,要果断处置,不得中断指挥。

集训结束了,收获很大,可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战场上去解决、去摸索、去实践。

一九七九年二月五日多云转睛天

团里组织了对各营阵地的检查,发现了许多问题:我连的一号阵地因为没有加固防炮袭保护层,发射阵地的人员掩体也不牢固,受到团、营的批评。为此,我们穿入密林,砍了不少树桩,对坑道和洞口及掩体进行支撑和复盖,有些象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上甘岭的坑道。

久雨初晴,密林中的露水很重,一会儿功夫,全身都被露水浸湿了。全排所有人员一整天都在进行这项工作。连里要求建立排指挥所,我只好在连指挥所至发射阵地之间选择一个适当位置,挖了整整七个小时的防炮洞。在一号发射阵地上,我们花的时间最长,下的功夫最大,流汗也最多,能否经得起战斗检验,这谁也不敢打保票。

为了掌握占领发射阵地与撤出的时间,营里组织我排的六班进行了一次演练,这门炮的进出道路最复杂,离公路最远,这对六班的全体同志来讲也是一个考验。实际演练后,超出了战术使用原则规定的时间13分钟。这可是一个大问题,在战场上可是以秒来计算生与死界限。对暴露的问题,全排开展了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难点,同志们想出许多克服困难的办法,反复的实践,摸索,终于达到了战术要求。

晚上放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柯察金的话不能不引起每个同志的沉思,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还是让我们到战场上去回答吧!

一九七九年二月六日多云

“集火射击成团、拦阻射击成线”,“迅速准确、不伤步兵”这两句话是对我们炮兵的具体要求。为了做到这两点,连队反复组织训练,不断地发现问题,及时地研究解决。今天,着重研究阵地干部集训时提出的阵地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工作都在按照预定的程序顺利地进行着。兄弟部队也在紧张地训练,炮四师十八团的同志们正在研究高射界的课题,我师的步兵也在橡胶林中练习近敌作战。

人民群众开始有计划地向内地疏散。老人、小孩都向后方转移,农场里留下的都是民兵,他们是为了配合作战的。已经组织好的各种支前队伍也在积极准备,担架队、运输队、武装民兵也在集结。

吃过晚饭以后,我们营的全体干部为农场剥选花生种,民兵忙着支前,许多农活都耽误了,我们尽可能地为他们多做一些事情,军民互相支持,团结一家亲,这是胜利之本。晚上,全连军人大会,指导员做进一步的动员。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3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3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