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多云
早晨五点钟,我们继续前进,按计划还有两天路程才能到达集结地域。南疆的早晨,冬天多有浓雾笼罩,在浓雾中行军,视度不良,车速缓慢,为行军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一路行军,路过了江川、通海、建水等城镇,“马不停蹄”的直奔目的地。随着道路的延伸,我们也逐渐靠近边境,战斗气氛也就愈来愈强,已经在公路在看到许多军用卡车川流不息地向边境驶去,“演习”、“换防”的侥幸思想也随着环境的变化逐步消除,“打仗”的信念在头脑中毫不动摇地扎了根。
黄昏,部队在“鸡街县”宿营,进行短暂的休整,这个宿营点是陆军14军的营房,由于他们已在我们之前就开赴边境,所以营房都是空的。我们一下车,就碰上了同一连队的战友,他们是由四川经贵州到云南的(野营时留守)。我班副班长宋祥春也是这次来的,他把全班同志将需要的战备物资都带来了。分别一个多月,在战斗前夕见面,大家非常高兴,彼此说长道短,交换各自听到的有关这次作战的小道消息,大家的思想多数都进入了“情况”,所谈论的中心离不开“越南、柬埔寨”,谈论更多地都是“打仗”的问题。
夜深了,在这平静的夜晚中有多少不平静的心啊,家中的父老乡亲那就更难入眠了。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晴
在这里,我们进行了短暂的休整,计划是在今晚向集结地域开进。白天都是进行战前准备工作,其中包括车辆火炮的检查。灯光信号、旗语成了车与车之间的联络工具,每个战士都在练习和熟悉各种灯光、信号规定,以便在夜间行军时保持指挥不断线。
为了预防途中可能出现意外情况,每枝枪发10发子丨弹丨。这在连队历史上第一次每枝枪发子丨弹丨,而且还是这样的“多”。看来,硝烟味已经愈来愈浓了,连里指示:每个同志要学会和熟练掌握自救互救的本领,为了在今后的战场上如何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为落实这项工作,我把全班召集在一起,练习了止血、包扎和几种互救方法,进一步清查了每个同志携带的各种战备器材。对班里每个同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个目的就是:一切为了实战,减少失误和伤亡。实话说,未来的战场将是怎样的,谁也说不清楚。
中午11点多,连长雷雨全找我进行谈话,交给了一个光荣艰巨的任务:经上级党组织研究决定,由我代理排长,负责全排的工作。因为我们排长杨辉明去内地接新兵没有回来,排里的工作过去都是四班长(党小组长)杜华富负责,三个班长齐心协力来抓。现在,情况变化,大敌当前,没有排长是不行的。
可是,让我暂时负责排里工作,对我这个入伍不到两年的新兵来说,真是困难重重,压力非同一般,这不是一次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实战,我怎能带一个排去完成任务呢?顾虑重重。连长一再强调:“要服从组织的安排,不会就学着干,党组织信任你,不要怕,要经得起战争的考验。”是啊,要打仗了,哪还有什么个人得失呢?我暗下决心,就是拼个粉身碎骨,也要带领全排完成作战任务。
下午,我主动与其它两个班长征求意见,并检查了全排的火炮、车辆、人员准备情况,看到一切都象过去一样有条不紊,心里就踏实一些。所顾虑的是两个班长都比我入伍时间早,四班长杜华富(1974年入伍)还曾是我的班长,新兵一入伍就在他的手下当兵。五班长陈冀平(1976年入伍),他带兵经验比我多,今后怎样指挥和领导他们他们服不服我,心里没底。
晚6点,部队由“鸡街县”出发,向集结地域蒙自县开进,夜间闭灯驾驶,是为了隐蔽军事行动。可是,安全问题不能不叫人操心,特别是山区,如果不留神,翻下万丈深渊,车炮损坏,人员伤亡,后果不堪设想。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阴天
昨夜,11点30分左右,火箭炮营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地。这里是蒙自县期路白公社白孟孔大队茶场,地处山区,四周许多杉木林和油茶树,放眼望看不到几户人家,饮水是到稻田里一勺一勺舀起来的混浊水,放入净水药片方能饮用。四周的山谷冷静的有些让人心里发毛。每天都有四至五级大风,风卷树林,发出一种怪叫。这里是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居住着土、苗、彝、朴等民族。
天一亮,我们就开始隐蔽车辆、火炮,安排宿营地。据上级指示,这里距边境已经只有不到80公里了,敌特经常深入内地进行侦察和破坏活动。所以一整天都是忙着藏车藏炮,砍了许多的树枝,挖了草皮,将车、炮伪装的与地面景物差不多。其余的时间就是整理宿营地。连队买来了稻草,铺在水泥地上,用草席将没有玻璃的窗户堵上,修整了排水沟,将长期的污水排出,辛苦了一天,基本上能住人了。在这里我们要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整训和准备,调整人员编制,补充弹药,开展战前练兵,一直要到战斗打响之前才能结束。用军事术语来说,就是──集结地域。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多云
今天,对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74年的今天,我作为国营404厂首批知青上山下乡插队到湖北省枝江县白洋公社新华大队。经过一年的农村锻炼,1975年的今天,招进了国营404厂专业消防队。在工厂工作了一年之后,1976年的今天,被批准应征入伍。连长雷雨全在全连吃早饭之前宣布了炮团丨党丨委命令,正式命令由我任火箭一连二排排长。
原二排长杨辉明调4营指挥连队任副连长了。我由士兵到军官,只有短暂的一年零11个月,心里压力非常大。可是,面临战争,重任在肩,你又有什么更多的选择呢?我暗下决心: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要相信全排战友,要依靠两个老班长,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接受这次战火的考验。
刚上任,就开始研究解决扛炮上山射击的问题。七百多斤重的炮,六百多斤重的炮弹,要组织全排扛到山头上去,并能进行射出,怎样协同,仅仅18个人,每人都要负重110斤以上,坡度30°左右,距离300米以上,时间规定25分钟。还有减员操作、换人操作,阵地的自卫警戒。困难真不少,而战争又是变化无穷的,怎么办?今天,我组织全排进行了换人操作训练,同4班长杜华富、5班长陈冀平、6班长宋祥春(原任6班的副班长)共同研究了扛炮上山的步骤,并准备明天实际练习一次。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晴
清晨,接到师指挥所的通报,敌人可能派遣侦察飞机,对中越边境进行空中侦察活动。上级命令我们加强车辆、火炮、人员的伪装,严格控制人员,不准凉晒一切白色衣物或军装,进行防空疏散隐蔽。为了对军事行动进行隐蔽,全连重新检查了各车、炮的伪装。
同时,加强演练步兵的战术动作,使我们每个战士学会并掌握敌炮火下运动,利用地形地物保存自己的过硬本领。因为炮兵平时没有注意这些战术训练,现在只有临阵磨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