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骆连长心情非常沉重,一个人蹲在一旁抽闷烟,他告诉我,在这次战斗中,八连牺牲了七名同志,其中一名排长、一名代理排长和一名副班长,还有一名战前从济南军区补进来的老战士,至今还记不清他的名字。

13遭遇爱情的考验

在受伤的八位战友中,重机枪连指导员崔金良是我的同乡,又是一块当兵,一起到步校学习的,战前又同时被分到了117团,在这次战斗中,又都被派遣到穿插分队,可谓生死之交。在战后撤回营房的半年时间里,我一直在打听他的下落,但杳无音信。

忽然有一天,崔金良带着立功奖章和三等甲级残废证神奇般地出现在营房。他的腿虽然保住了,没有锯掉,但永远伸不直了。作为同乡、战友和知心朋友,见了他,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我为他感到痛心和惋惜。可崔金良经过战争的血雨腥风,像接受过洗礼的勇士,显得是那样的刚毅、坚强和平静。他和我讲那次战斗及负伤、救治的经过时,就像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一样,谈吐轻松自然,时而还幽他一默,使我们的重逢多了几分欢快的气氛。

那段时间,我和在步校学习的老乡段世领常去陪他聊天,那时我们都还没有成家,条件很差,最大的奢侈就是搞点猪肉和白菜吃所谓的火锅。我们边吃边聊,一聊就是一天,一次聊得兴起,便作起打油诗来,至今我还记得其中一首:“三人围坐火锅旁,手拿竹筷夹菜忙,战友相聚叙往事,水煮白菜比肉香。”

其实,崔金良有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他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我。现在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不存在保不保密的事了,说出来也无所谓,不管他对后人有无借鉴价值,但总归是一个人的特殊经历,也表现了我们军人的情怀。崔金良在云南曲靖的一个部队医院治疗时,他的护理员—山东邹县的一个女孩,叫王靖(化名),穿上军装才一年多,人长得清秀又有才气。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更何况是在战争的特殊时期。崔金良知书达理,英俊潇洒,王靖清纯活泼,楚楚动人,又擅长于诗琴书画,与崔金良有共同语言,因此慢慢撞出了爱情的火花。崔金良让我看了王靖的来信,她引经据典,信誓旦旦,大有非崔不嫁之决心,其文笔深沉含蓄,不象现代青年在抒发感情时平铺直叙,开门见山地表白出自己的爱情。

图文无关

爱情是人类灵魂的一种财富,生活波涛的一个源泉。从死神手里逃出来的人,对这突如其来的美丽爱情是难以抗拒的。崔金良试图说服老家的未婚妻张艳芳分手,尽管崔金良信中的话语非常婉转,小芳还是敏感地嗅到了火药味,便急冲冲从山东省成武县赶到了部队。

小芳是成武县纱厂的一名女工,战前经人介绍与崔金良相识,双方家庭都非常满意,算是口头上达成了婚姻的意向。当时北方人对男女之间的事很敏感,只要双方同意了就不能再悔改,不管你领没领结婚证都不能随便分手,男方提出分手对女方来说是很丢人的事。

我第一次见到小芳时,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个头中等偏上,身材匀称,瓜子脸形,微微上翘的眉毛和眼角显得很有精神。她又是一个典型的北方传统女性,端庄大方,通情达理,尽管怨气未消,但见我来了,她还是没事一样地热情接待,给人一种朴实诚恳的感觉。

由于是老乡,我和小芳很快就熟悉起来,说话也少了几分生分。几句问候的话后,话题自然转到她的个人问题上来了。她在向我诉说婚事时,不亢不卑,有理有节,而且落落大方,她说:“我和崔金良的恋爱关系,是经人介绍,双方同意的。你知道咱那里的风俗,男女之间一经介绍就立刻传得满城风雨,十里八村谁不知道。我也不是非赖着他不行,问题是你崔金良如果没有残废,咱好说好散。再说,我又不是嫁不出去的人,但他为保卫祖国受伤了,此时分手别人同情的是他,指责的是我,我不能被人指脊梁骨呀!”

多么大义的姑娘呀。

小芳言之有理,当时在人们的心目中,从越战前线回来的军人、特别是伤员,的确成了“最可爱的人。”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磨合后,崔金良权衡再三,终于痛下决心,含泪写信与王靖告别。

如今崔金良任山东省成武县其局的局长,与小芳的一对儿女已长大成人,女儿大学毕业后当了老师,儿子已在深圳打拼多年成了白领,一家人和和睦睦,幸福美满。

14撤军等待的日子

山头上阴风凄雨,寒气逼人,冻得我脸色铁青,直打哆嗦。八连指导员倪尔成贡献出了全连的最后一支烟,我们几个轮流着你一口我一口,但大家都舍不得深吸,就这样传来传去,传了好几个回合,那星星点点火光和缭缭烟雾持续的时间越长,仿佛大家感觉到一丝丝温暖的时间就越久。

我们清理了战场,火线提拔了两名代理排长。正当准备向无名高地包抄、配合一营围歼敌人时,师侦察毕参谋一行奉命赶到,向我们传达了师里的指示。原来,担任正面进攻任务的一营未到达指定位置就返回去了,由50军149师来接替我团的战斗。穿插分队如果按原计划协同,势单力薄,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经师领导研究,决定改变原来的行动计划,穿插分队原路返回至402高地。

在回撤的那天下午,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崎岖的山路又陡又滑,我们一路小跑,赶到1662高地山脚下的公路边时,不少战士已被山石、树枝挂得衣不遮体,伤痕累累,每个人也都浇成了落汤鸡。

未来得及休整,我们又随三营开进到了无名高地前一个叫“朱岗荷”的小村子。说是村子,其实只有几户人家,几栋简单的民房已被炸坏,战士们只好冒雨在山坡上挖洞住宿。山体的表层只有薄薄的一层土,里面全是坚硬的石头,根本挖不进去,八连通讯员找了几块木板接在洞口上,我和连长骆怀金勉强能挤进去,睡了不一会,冰冷的泥水从山体和木板的结合部流下来,我只好跑到一个棚子里与黄春富等等人烤火取暖。

又是半天没吃东西了,副团长一直拉肚子,急需补充营养,我叫黄春富到附近的民房里寻找食品充饥。他一会就从一个倒塌的房子里翻出一罐子酒来,因怕有毒,黄春富谗得流口水但不敢喝。这时,一位藏族战士跑过来报告说,他发现前面不远处躺着两头被丨炸丨弹炸伤了的猪。黄春富跑过去非常利索地宰杀好,按照藏族的饮食习惯,一头放在火里烧,一头吊在火上烤。一会儿,烤肉香弥漫开来,烧烤的东西感觉真好,我分得一块猪腿肉,狼吞虎咽地啃了个精光。

一天以后,我回到了402高地的团司令部。我们停止了进攻,接替我们战斗的50军149师浩浩荡荡地开过来了,因为时间紧迫,他们把背包全部放下,把各类火炮摆在公路一线,掩护步兵向纵深进攻,3天时间推进了20余公里,攻占了越南的北方重镇沙巴县城,重创了地王牌部队316a师。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30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30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