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火箭筒是用来打坦克和碉堡的,越南人却瞄着我们的战士打,可见战争之残酷,越军之残忍!

袁成伟烈士

我们从步校坐车到了军区机关大院,在招待四所停了两天后被分到了各部队,我被分到了117团,任司令部作训参谋。战前的准备工作异常紧张,我每天一早出去,半夜才能回到宿舍,天天往基层连队跑,检查他们的战备物质是否齐全,携带是否方便。各连队也忙着模拟训练,一时间,营房内外硝烟弥漫,杀声四起!

在临近出发前的几天里,部队天天搞紧急集合,往往在夜间大家睡得正香时,突然响起了集合号,集合时寝室里不准点灯,不准大声说话,战士们摸黑穿好衣服打好背包,携带好武器弹药,二十分钟左右,全团千余人马便整整齐齐地列队在大操场上。有一天夜里队伍集合好,就再没有回到营房,直接步行到了彭县火车站,乘车向云南边界进发。

3征途心情

古代王翰曾写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达出征将士的心情。

出征打仗,保家卫国,乃军人不可推卸之责任,虽说心情有点紧张,但我们几个无牵无挂的单身汉倒也感到无所谓,大不了为国捐躯。可那些年龄稍大一点的军官就不同了,他们已有了后顾之忧,老婆孩子如坐针毡,坐卧不宁,她们不能、也不敢阻止丈夫奔赴疆场,于是不少人就悄悄跟到彭县火车站,其中有位怀抱婴儿的少丨妇丨,远远的看着向自己招手而又不能出列说话的丈夫直掉眼泪,还尽量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她们送别的心情不难理解,战争是真枪真刀的较量,子丨弹丨又不长眼睛,谁能保证自己的亲人不会发生意外呢?她们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寡妇啊!

我不知道那些在亲人泪眼中告别的军官,心情是多么堪苦,但他们仍然迈着坚实的步伐随着队列向前,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

从成都往昆明开进时,我们坐的是闷罐车,白天车窗被遮得严严的,以防泄密,夜间才能打开窗帘。每当夜幕降临时,大家便挤在车窗前,看星星,看月亮,看飞驰而过的大山,也有的相互交流参战的感想,表示杀敌立功的决心。

军人也是人,也食人间烟火,也有七情六欲,有时也想入非非。对着一轮明月,一位云南籍的新战士就突发奇想,非常认真的对我说:“军人嘛,就是打仗的,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我死不足惜,遗憾的是自从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上,活了整整十七年,至今还没和女人睡过觉那!”哈哈哈哈哈…车厢里立刻并发出一阵粗犷的笑声。

火车经西昌、攀枝花到达昆明。昆明有一条直达越南首都河内的国际铁路,是一百多年前法国人为掠夺我国的矿山资源修建的。在昆明火车站,我团根据战时需要把全团编成了四个战斗单位,分乘四列火车继续向越南方向开进,我随团副参谋长负责第三军列。

副参谋长已年近50,早年曾在云南边界剿过匪,有一定的实战经验,但长期的和平环境也使他对此次的战事多了几分怀疑。在火车站休息时,他悄悄地把我叫到一辆吉普车上问:“你看,这是搞演习呀还是真的要打仗?”我感到很吃惊,难道他没有关注国内国际形势?中越两国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可我们的一些指挥员却还如此麻木。

中途,我们在开远休整了两天,这里系亚热带地区。刚刚过了元旦,我国的北方已白雪皑皑,这里却春意盎然,鸟语花香,山头上一片翠绿,田野里的小麦正待收割,碧水蓝天之间,一群天真无邪的哈尼族少女在追逐打闹。

4临战动员

我们117团属于乙种编制,因为要打仗,要立即扩充为甲种编制,需补充近三分之一的人员。补充的人员除部分来自地方部队的勤杂兵外,大部分是当年应征入伍的新兵,我们已经开进到了云南边界,这批人员才补充到连队。

新兵们大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稚气未脱,刚穿上军装,还未接受部队严格的教育和训练,与老百姓没有多少差别,一听说要打仗,难免有点紧张。

有一天我在司令部值班时,接到云南楚雄县武装部打来的电话,说是我团八连的一名新兵私自跑回了家(临阵脱逃),被当地武装部扣留,请求部队拿出处理意见。我请示团首长后,委托武装部的同志送了回来,因为是新兵,回来后只是进行了一番教育,并未做组织上的处理,给了他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在战场上,恰巧我与这位新兵遇到了一起,他作战很勇敢,战后还立了三等功。

我是坐着通讯连的摩托到达指定地点的。天已经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借助车灯的光亮在崎岖的环山道上徐徐前进。沿途,当地农民在摸黑劈山开道,为部队抢修简易公路。

由于经常受到越军的骚扰,这一带的老百姓早已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了,老弱妇幼及学校已迁至后方,剩下的大都是基干民兵,他们对军人特有感情,我们几个参谋的房东就令我没齿难忘。他是五六年支边的湖北籍知青,出国之前,我们几个就住在他家里,他白天参加农场的劳动,民兵训练及巡逻护卫工作,晚上还给我们烧洗脚水。

战斗打响后,他随民兵连出国参战,给一线部队送弹药、抬伤员,几次遇险,腿上还受了点轻伤。战后,我团在一个叫槟榔寨的小镇上驻防,担任河口一带红河沿线的临时防御任务时,他带着老婆孩子背着一大篓香蕉,步行数十里找到了我们。非常可惜,他给我的地址给丢了,不然,待有机会重游故地时,或许还能在一块叙叙旧呢…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30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30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