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担任穿插任务的是师侦察连和447团,由作战能力最强的王副师长(因为是个六亲不认的工作狂,外号王疯子)带队切断越军的后路。

部队讲究血统,根正苗红的部队就像得宠的孩子,从装备到战士的士气、荣誉感,样样都比普通部队有优势。而149师447团却是一个另类,他是一支血统最复杂的英雄部队。

他的前生可以追溯到东北抗联、八路军115师、新四军的水东独立团,还有在抗美援朝中有不俗表现的50军等等,几乎囊括了从一野到四野的血统。相比149师另外一支血统纯正的主攻446团,447团的战斗力丝毫不逊色。

在62年对印和79年对越作战中,447团都担任迂回穿插任务。跟主攻部队不同,穿插部队长途奔袭,孤军深入,条件艰苦不说,更要随时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如果后援不利,处境更加险恶。447团擅长艰苦条件下作战,因为他顽强的战斗力和不服输不服管的“匪性”,被军中戏称“土匪团”。

穿插部队一般选择人烟稀少的密林路段,以免被敌军摸清意图和方位。当王副师长带领的447团先头部队出发的第一天下午,就在路上遭遇一队越南老百姓与部队相对擦肩而过。这些由十来个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组成的越南平民队伍立即引起王副师长的警觉:在战区,普通老百姓早就逃往内地,这些人不仅不躲,反而朝着边境的方向去?

果然到了深夜,部队停下来休整时,团指挥所就遭到了炮击,幸好事先有所准备,才没有造成大的损失。但是正是与这些越南侦察兵的狭路相遇,过早暴露了解放军的意图,让447团在后来的战斗中付出了惨重代价。

447团走的都是山间小道,有的地方基本没有路,全靠师侦察连在前面镰刀开道,走到第二天傍晚,一位副团长带领的穿插部队到达一座山头,这位副团长不知是缺乏作战经验?还是疏忽大意?把临时指挥所选在一个很靠近越军阵地的地区,更要命的是召集了一大帮前线指挥员包括445团付政委、两位营长和几位连长,在阵地前查看地形,研究作战方案,进进出出的人员太多,被越南侦察兵锁定,一发炮弹打来,正好落在指挥所旁,445团副政委被炸断了腿,一个班的战士轮流抬着担架,一路狂奔,山路崎岖,还要对付小股越军,24小时后才送到师野战医院,却因失血过多而牺牲。小战士们在帐篷外失声痛哭,但他们已经尽全力了,如果有现在的条件,用直升机运送,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这位团副政委是149师牺牲的最高级别指挥员。

到了第三天下午,447团到达黄连山垭口,此处地势险要,两边是大山,中间一条很狭窄的通道,穿过这个山口,就可以控制住沙巴县通往内地的唯一公路。

王副师长组织了几次进攻,阵地几次易手,都没有成功,伤亡很大。因距离太远,师炮群够不着,要求军的重炮支援,也因太远而精确度大打折扣,战斗处于僵持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越来越糟糕,447团迂回穿插已经四天,粮食和水已消耗殆尽,而黄连山附近又没水源,战士们又渴又饿。

师侦察连的一位班长在阵地附近发现一头受伤的牛,饿得眼冒金花的他提着匕首朝牛腿上就是一刀,想割块牛肉充肌,匕首很尖锐但没有刀刃,牛受惊带着那块割了一半的肉一跛一跛地跑了,还不敢放枪或者一拥而上解决那头牛,因为怕暴露目标挨枪子。

王副师长和战士们一样挨饿受渴,同去的作训科冉参谋还保存了一块压缩干粮,掰了一半给他,舍不得一口吃光,存着细水长流。饿得实在受不了的士兵连干米青草也吃,有些从前线运下来的阵亡战士嘴里还含着干米和野草!

战斗进行得很激烈,没有能力运送伤员,伤员们自己连走带爬往后方撤,如果腿脚灵便的伤员还要负责带一位烈士的遗体回去,不能背不能扛,就解下绑腿,捆在烈士身上,一路拖也要拖回后方,这是我军的一贯传统: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不抛弃,不放弃。

僵持到了第五天凌晨,正面进攻的446团已经在四号桥取得突破性进展,师指挥所命令447团尽一切力量拿下黄连山垭口,切断316a师的逃跑路线。

凌晨两点,刚下过雨的黄连山垭口涌起一阵浓雾,能见度很差,王副师长一看机会来了,立即命令一营红军二连130余人趁机偷袭过山口。红二连诞生于黄麻起义,是447团的拔尖连队,曾五次荣立集体一等功,不到关键时刻是不轻易使用红二连的,红二连上去了,这是447团决战的时刻到了。

连长郑家才带领的二连,趁着雨雾悄悄摸进越军阵地一百多米,尖刀二排被越军发现,越军立即封锁了垭口,企图将已进入垭口的二排和一排、三排分割开来,并打出几发照明弹,二排瞬间就暴露在空旷之处,丨炸丨弹、子丨弹丨全部倾泻在这三十多号人的身上,走在最前面的六班一下就损失了八位战士,伤亡惨重。

连长郑家才一看已经暴露,立即命令抢占制高点,火力掩护二连迅速跃进通过,将偷袭变为强攻。在激烈的战斗中,连长郑家才舍身扑救战士,后背被迫击炮弹弹片击出十几个血窟窿,一下昏死过去,大家都以为连长牺牲了,副连长大叫着:“为连长报仇,冲啊!”继续带领战士向越军发起猛烈的攻击。

写到这里,我想有人会不相信,觉得这是电影上虚构的情节,说实在话,我开始也怀疑,这是不是跟***员被子丨弹丨击中以后,还要豪言壮语一样遭人诟病?这是真实的,在战场上几乎每天都要上演这一幕。

当报务员背着郑家才连长的“遗体”准备后撤时,昏迷了的郑家才被一阵激烈的枪炮声惊醒,他不顾报务员的反对挣扎着朝垭口走去,遇到几个被打散的战士,于是这4、5个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在郑家才的指挥下继续前进。

红二连官兵在已经牺牲了指导员,三个排长,七个班长,全连只剩二十多人,建制被打散的艰难情况下,沉着冷静,敢打敢拼,战士少的两个人,多的三四个人,包括几名炊事员在内,自发组成战斗小组,相互掩护,拼命朝公路推进,凸显了红军连队的过硬军事素养。

终于在凌晨五点多的时候,郑家才带领着几位战士越过公路,抢占了公路边的制高点,开始阻击回撤的316a师。而山口这边的447团主力在红二连奋力拖住山口上越军的同时,实施强行突破,占领了黄连山垭口。

事后发现,黄连山上的工事很简易,明显是一两天前仓促修建的,也就是说如果447团没有被老百姓打扮的侦察兵发现的话,应该很容易穿过山口,以最快速度切断公路,和446团来个瓮中捉鳖,把越军316a师一锅端,也不至于在山口僵持一天,让316a师师部有了逃跑的机会。

这次战斗中,郑家才身中39处枪伤,多次昏迷,生命垂危,直接送到广州军区总医院住了半年多才回到149师。战后,红二连被中央军委授予“尖刀英雄连”荣誉称号,郑家才被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3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23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