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一四九师这支生力军到达云南边境后,配合十三军作战,十三军前指将这支主力部队,单独用在攻击沙巴,寻歼越军三一六a师的战斗。一四九师立即奔赴前线,长途奔袭,师主力四四五团四四六团沿十号公路向沙巴攻击前进,另一路四四七团沿小路穿插至黄连山垭口,截断十号公路,堵住三一六a师的退路,配合师主力全歼该敌。

一四九师展开以后,一路血战拿下沙巴,重创越军三一六a师,在整场战斗中,其四号桥反伏击战和新寨北侧垭口攻坚战最为精典。

转一篇四号桥反伏击战的文章。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人民解放军149师和越南316a师在西线沙巴战场上进行了一场硬碰硬的对决。那时候149师的师团指挥员基本上都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在1962年对印反击作战中,他们都是营团主要指挥员,有着丰富的对外山地作战经验。这也许就是当年中央军委要使用149师来单挑越军王牌316a师的重要因素。

与越南对抗比打印度要艰苦得多,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国家凝聚力不强,一盘散沙,一遇到硬战,树倒猢狲散,各自保命要紧;越南则不同,他们的作战风格和作战顽强程度与中国军人如出一辙,俗话说:“跟自己的影子作战是很痛苦的。”

而这个316a师是当年越南战场上不多的王牌主力部队,有“决战决胜师”之称,不同于其他军队,316a师参加过抗法抗美战争,是只拥有几十年游击作战经验的狡猾的老狐狸。

在沙巴战役中,149师运用了解放军传统的迂回包围,穿插分割,断敌退路,多面攻击的战法。149师的三个团各有所长,担当的任务也各有不同。说到这里,不得不提446团的历史,当年刘被围困大别山时,就是这个446团硬撕开一条血口,刘才得以突围。

一支部队的作战风格和传统真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这么多年代代相传,到现在446团的战斗力仍然是最强悍的,擅长于硬碰硬。师指挥所命令446团担任主攻任务,从正面沿10号公路进攻沙巴,445团担任助功;而担任穿插任务的是师侦察连和447团,由作战经验丰富的王副师长带队切断越军的后路。

(一)惨烈的“四号桥反伏击战”

这里原本是39师的战区,在跟担任主攻任务的149师446团移交防区时,出现严重纰漏,当时39师向446团介绍已占领四号桥地区,而实际上误把三号桥当成了四号桥。

当446团向四号桥地区开进时,走在部队最前面的二营犯了所有拳头部队常犯的错误:轻敌!认为四号桥的越军已经被39师清除,麻痹大意,既不组织侦察警戒,也没有做遭遇战斗准备,部队间距太小,以密集的行军队形钻进了越军的口袋。

天刚微亮的时候,二营的战士在公路上有的在挖洞,有的还在擦枪。敌人一看这样的战机,立即组织三面交叉火力向二营开火,俗话就是二营被包了“饺子”。

战斗一开始,早就做好准备的越军准确定点打击,给二营几个连造成很大的伤亡,迫击炮连刚还击就遇到敌人的火力集中打击,弹药很快就打完了,急得炮连连长直哭。在公路的转弯处裸露地面安置的伤员,由于包扎的三角急救绷带全是白色,被敌人发现后用高射机枪和直射炮重点袭击,几十位伤员毫无反抗之力就牺牲在那里,野战三角急救绷带为什么不做成迷彩或者绿色的?

前方难以前进,左右均无路可走,路面上又无任何隐蔽物,446团只能绝地反击,强攻四号桥。在这场惨烈的反伏击战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446团曹团长的儿子曹辉在争夺四号桥战斗中牺牲,军令如山,作为主攻团的一号首长,他不得不将悲痛压在心间,率领部队完成战斗任务。

迫击炮连的炮兵炮弹打完了,没有轻武器,就直接操起手榴弹与越军交战,其中河南籍的炮连5班长只身用手榴弹勇敢机智地炸毁了越军两个碉堡荣立二等功!二十多年后,这位班长成为万岁军38军军长!而另外一位参与四号桥反伏击战的446团陕西籍班长,则成为13军军长!

在惊心动魄的战斗中,师指挥所曾2次向军前指请示向前转移指挥所,军都未同意,50军刘广桐副军长和师长康老虎就只身赶到前沿。刘副军长站在了4号桥东侧公路拐弯处,在敌人枪林弹雨面前,毫不畏惧,身先士卒,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的士气。

副军长和师长,446和445的团领导全部压在了越军密集火力扫射的步兵最前沿,步兵、坦克、各型火力武器绞杀在小小的“四号桥地区”,这在79对越是不多见的。

这里不得不说说这位德高望重的副军长刘广桐,每一个149的兵都佩服他,襟怀坦白,一身正气。他是38年的山东兵,身经百战,右手负伤只剩两根手指,周总理在接见时,给予他以后见了任何一级的领导都可以不用敬礼的特权。就是这样一位老军人,乘着149师的第一辆坦克,带领部队冲进沙巴县城。

149师师长康虎振在给各作战部队团以上主官下达作战任务

在四号桥前1000米的暴露地带,446团有二百多位好男儿倒在了这里,泥水混合着中国军人的血浆在平地上足有一厘米厚!据配属149师作战的炮四师18团前指参谋的回忆:“我参加过79年自卫还击战和84年的老山轮战。84年7.12那天我在八里河东山34号高地,从夜里3点打到12号黄昏17点,越军冲锋到阵地前沿20米,都没有4号桥战斗惨烈!

越军当时主要火力是60迫击炮和高射机枪,当过兵的都知道,这两样武器在3-4百米的距离杀伤力,可以指那打那。我带几个侦察兵和小八一电台过那1000米暴露地时,一发60炮弹在我前面3米远爆炸,打的柏油路面有20厘米深的坑,我却一点声音也没听到,只看到我右面一米的机枪手负了重伤,右前方的我们一挺高机上五个人全倒了,一声都没有吭。”

兄弟部队某四连长老牧的回忆:“149师的沙巴进攻战,不仅是因为战场在黄连山腹地,地形不利,易守难攻,再遇到316a师这个越军王牌,还有一个很恼火的问题是他们战线太长,补给后送都不便。他们的许多伤员在骡马上驮了两天才到我们的阵地,然后从洞萍浮桥过河回国。

我们看到他们的支前民兵经过,常拿出自己的干粮和煮的稀饭送给149的伤员(干饭吃不下),但他们后送的伤员大多到此地时已牺牲,僵硬的尸体盖上一件雨衣象一截木桩在马背上晃动着。我们望着他们逐渐远去的背影,除了流泪,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446团参战老兵耀生的回忆:“夜暮降临,阴冷的寒风,绵绵细雨不停地下着,战士们已36小时滴水未进,身上淋湿透了,为了御寒,官兵们三、五一群的紧紧拥抱着,靠共同的体温保持热度;绷带、止血带已用完,身上的衬衣已撕成布条用于包扎伤员,伤员的血仍在慢慢的流淌,大家分组紧紧地将伤员抱在中间;仅剩的几块压缩干粮和一壶水,在官兵们手中传来传去…;伴随着清晨的到来,部分伤员的体温在战友的怀抱中渐渐冷却,看着朝夕相处的弟兄无声的离去,战士们欲哭无泪,满腔悲愤化成一股不可揭制的力量。”

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这场遭遇战中,各级指挥员在劣势下集中兵力火力抢占有利地形,压制和摧毁敌火力点,最终变被动为主动,这同148师2营在敌突然袭击下干部惊慌失措、消极右倾、放弃指挥从而造成较大损失的战斗形成了鲜明对比。经过9个多小时的激战,446团2营终于拿下了四号桥。

(二)新寨北侧垭口攻坚战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2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