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面对袁敏的遗体,我泪如泉涌,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如果我的眼睛能在黑夜中看见物体的,我将能与他们一起全天候的执行战斗任务;

如果我随袁敏一起执行任务,我就能在他生死关头成为他的帮手。这也是我在前线侦察作战以来唯一一次没有与他在一起并肩战斗;

如果我能把战场情况想得更困难、更复杂一些,甚至作好一出发就遭遇到敌人思想准备,那将能应对突如其来的敌情;

如果我的组织工作再细致一些,把各项工作的做得更细一些;

如果我把何善福团长在我们执行任务前对我说的“你们现在要抓越军,越军现在正要抓你们呢”的预感话放在心上,使我多一些敌情观念,多上些预案的话,我们在遇到敌人时就有了主动性;

如果袁敏他们能在遇到敌人时立即改变“决不开枪一定要抓活口”的方案,能随机应变、机智果断,先敌开火,战场上的结局就完全会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是战场上没有如果.。

我们那时还是都太年青哪!缺乏宝贵的实战经验。战场上不可能有常胜将军,我们是在用鲜血和生命积累着战斗经验!

袁敏的牺牲让我万分悲痛,从此以后我失去了一位好战友,失去了一位好知巳。我军失去了一位优秀的战士。

我受领团长的警卫任务后,对团长指挥所附近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观察。

我在巴当山、400高地一带活动了好几天,也曾多次从这个指挥所旁边经过,但是,因为我主要观察的是敌人的方向,所以对这个多次经过的指挥所的内部工事并没有特别的注意。也没有进入到这个工事内。我趁这个机会观察了一下团长指挥所:

这个指挥所设置在400高地一个并不起眼的山脊山,既隐蔽又视野开阔。它原是越军构筑的防御工事掩体。指挥所面积约6平方左右,我所看到的越军掩体中,这个面积已算很大的了。掩体的顶部是a字型,我们称为a字型工事。我团就利用这个工事作为团长的指挥所。这个工事很坚固,团长又命令对这个工事进行了加固和伪装,这个越军掩体成了团长的指挥所。

我曾就这个工事的构筑情况请教过我的新兵副班长,战时任工兵参谋刘家斌和工兵排长吴怀莹,他们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对我说,这种工事构筑简单、成本低、用时少,不但实用,而且安全性很好。这种工事只有在炮弹正好落在工事的顶部时才能遭到破坏。这种工事是越军在长期的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看来在战争中实用才是最好的!

团长的指挥所内安放了四部电话,这些电话都是当是带摇把的电话机。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这四部电话里有一部是红色的,另外三部是黑色的。我当时猜想,红色的电话不是对师指挥所就是对我团主攻营。

除此之外,团长在作战期间身边永远有两样东西从不离身,就像他的“左膀右臂”,一是电台,二是军用地图。

走出团长指挥所后,我又对指挥所四周进行了观察,指挥所四周松树虽不是很茂密,但从外面看这个指挥所还是很隐蔽的,敌人不易发现。另有两道战壕布置在指挥所两个进出口向外延伸,便于指挥所内的人员向外运动。从这个指挥所向四周看去,这个工事易守难攻,看得出来敌人构筑的这个工事在地点的选择上是花费了心思的。

接着,我又向警卫排的三名战士交代任务,这三名战士个子都不高,人长得都很精神。其中有一个战士叫黄胜,江西省大余县人,另一个战士是我的老乡,他是警卫一班班长,叫谈华贵,是我与警卫排长一起从三营选调到警卫排的,还有一名是1978年初入伍的河南籍战士,姓名我已经忘记了。

这三名战士军事技术还是不错的,但是,我唯一担心的是他们一直在首长的身边,没有参加过战斗,缺乏实战经验。从我内心来讲,要知道在战场上战斗经验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另外再加上我和马副师长、团长的警卫员共六人担任警卫。这个兵力我感到够用了。

1979年2月26日晚,马副师长和团长他们两人都进入到指挥所,明天的战斗由团长和马副师长直接指挥到营。

开战以后,所有的情况直接到团长这里。司令部的参谋们就显得没有事做,当时司令部有不少人还对团长这种指挥方式很有想法,他们觉得这与平时演习完全不一样。因我一直在前线活动,我反而与他们的认识不一样,我认为,团长这种指挥方法改变了我们平时的演习和训练中层层上报,再层层下达的程序。大大缩短了命令的传递时间,可谓高效快捷。马副师长和团长这两位指挥员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掌握战斗的情况。我感到团长很务实,如果打仗还照本宣科,这样的书呆子是一定要打败仗的。

我把马副师长和团长的警卫员布置在a字型工事的两个洞口,把另外3名警卫排的战士安排在指挥所必经的战壕内。

天黑以后,大约晚上十点左右,由于我连续多日执行侦察任务,在长时期里每天最多只睡三四个小时,体力严重透支,感到很疲惫。我当时想,今天晚上敌人摸到团长的指挥所可能性很小。于是我就跟谈发贵说:“你们3人今天晚上都不能睡觉,眼睛睁得大大的,我与你们在一起,就在你们旁边,如果发现情况立即向我报告。”

布置完岗哨后,我就在他们旁边5米左右,斜靠着战壕,闭上眼睛休息。我的冲锋枪子丨弹丨已经上膛,如果有情况能立即投入战斗。

当天那个夜晚天上云层很厚,好在偶有星星点点。我的视力范围可达到20米以内,大约在深夜两点左右,警卫二班战士黄胜跑过来向我报告说:“曹参谋,有情况!”

一听不情况,我立即起身,问道:“什么情况?”

黄胜回答:“我们发现就在离我们哨位20米左右的山脊上大约有十几个人向我们这个方向走来,我们反复向他们问口令,但是他们就是不回答,不知道是敌人还是自己人,你来看一下是怎么回事。”

我立即提着冲锋枪来到哨位,这时天空一遍漆黑,经过仔细地辨认,发现在我前面20米的山脊山有十几个黑影蹲在那里。如果不是他们在山脊山有点透空的话,我当时眼睛还是很难发现对方。

我用枪对着他们,并向他们喊话问:“口令!”这十几个人没有回答,反而把身子往下缩起来。

我又问:“特别口令?”(我军“口令”一般由两个字组成,“特别口令”由四个字组成)

他们还是不回答。

我接下来反复问“口令”、“特别口令”。他们仍然不回答。只见这10几个影子蹲在那里晃动,并传来了细小的耳语声。

我当时感到非常奇怪,这帮人为什么不回答“口令”呢?是越军的特工队吗?在指挥所的前面还有部队呀,他们当时是怎么摸到指挥所来了呢?如果说是自己人,怎么又不回答口令呢?在战场上自己的部队不知道口令,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呀!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1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