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时,我首先感谢房东一家在这一个月的时间时对我和袁敏给予的多方关照。其次,反复叮嘱他们一家人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敌人炮火袭击。最后,我向房东表示:如果对越战争结束后,我和侦察四连班长袁敏还能活着,我们两人一定会来看望你们的,我们会把你们全家对我们的关照永远铭记在心中。
队伍向爱店口岸方向进发。村庄里除绝大部分村民都已逃走,剩下不多的几十名村民目送着我们的侦察分队,他们也知道大战即将降临。
专司我团侦察排的那呼村妇女干部专门来到我们排,战士们不断的向她招手。我走在队伍的最后面,与她道别,她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今天则显得心情格外沉重。我想,她心里一定清楚我们这一别意味着什么。我握着这位好心大姐的手,百感交集,半天才从嘴里说出了一句话发自内心的话语:“谢谢您,好大姐!”
1979年2月16号下午,我们侦察组建连干部在青草岭山下一个草棚内开会进行战前动员,在战前动员会上,晏副参谋长宣读了作战命令,我们127师侦察组建连向青草岭当面之敌1号高地北侧的公母山无名高地实施迂回穿插,阻止敌人向公母山方向逃跑。
郭光涛教导员进行了动员,郭教导在动员中慷慨陈词,激情洋溢,他鼓励大家要勇敢战斗,不怕牺牲,敢打敢拼,他的动员很有激情,也很有鼓动性。把战士们的斗志都激发出来了,人人磨拳擦掌,斗志昂扬。这就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威力!
他最后讲到,我的第一代理人,组建连副连长.,我的第二代理人.
命令宣布完后,我们组建连三个排,各自又进行战前动员。我和副连长谭正华两人的战前动员都没有讲什么大道理,我动员时讲的更多的反而是一些细节,如:
—在向敌人接近时不要发出任何声音,以免暴露目标;
—在攻击发起前子丨弹丨一律不得上膛,关好枪的保险,以免枪走火;
—手榴弹的弹盖一定要扭紧,防止引线盖脱落(我在那呼村时,曾几次发现我的手榴弹盖自动脱落,引线暴露在外面,很危险。);
—我们是夜间行动,出发前每个人要准备一个棍子。公母山山高林密,又有百丈悬崖,没有棍子根本不能行进;
—战斗中,每个战士要注意班、组长的指令,有战士受伤后要赶快抢救,首先是止血;
—注意越军向我发射炮弹时,炮弹落地后爆炸的声音,注意分辨是不是毒气弹。
—在战斗中既要勇敢又要灵活,一定要一切行动听指挥。
—我们在战斗中一定要英勇杀敌,不怕流血牺牲。人人争当英雄。一定要大量的消灭敌人,只有大量的消灭敌人才能有效的保存自己。
最后,我反复强调;我们打仗不是为了死,而是为了更好的活着。我们一定要争当活着的英雄!
谭正华副连长最后宣布:“我的第一代理人侦察排长王明勤,第二代理人侦察四班长袁敏。”
我最后宣布:我的第一代理人侦察四班长袁敏,第二代理人侦察四班第二小组叶建民。(注:所谓代理人就是当指挥员牺牲后接替指挥的人员。在每次战斗中,各级指挥员,包括班长、小组长在内,都有在战前宣布自己的代理人。)
相比我们的战前动员,127师381团一连连长的战前动员就很有个性和特色:
381团1连连长朱海参战前,他是127师司令部作战科参谋。朱参谋战前下到381团1连这个红军连队任连长。他为人高调,对战士极严,连队战士评价他很有点军阀作风,他作战勇敢,敢打敢拼,他战前动员讲了三个“杀”字,至今这个连队的参战人员记忆犹新:不听指挥者—杀!投降者—杀!贪生怕死者—杀!
为了准时到达,2月16日下午不到五点钟我们就整装出发了。在行进中我不时用望远镜观察,我当时真担心敌人发现我们。好在是在傍晚,再加上我们行进路线上山茅草有一人高,山上茅草颜色与我们军装基本一致,敌人如果不认真仔细观察的话是很难发现我们的。
从当时我与敌人的距离来看,敌人应能发现我们,敌人只要用望远镜认真观察,一定会被发现,我当时感到越军的警惕性还是不高。
天黑后,我们就在茫茫的山野中行进,这次仍由我们第一次翻越公母山时的向导带队,好在我们这次每人手中都有一根棍子探路,那个晚上能见度还是很低的,我的眼睛刚开始时可以看到前面十几米左右,部队每走两个小时是就停下来休息10分钟。因为我们的负重实在是太多了。特别是轻机枪手宋祖峰和刘涌他们两人的负重比我们重,行走更艰难,他们俩人真的不容易呀!
我们到达青草岭时是在1979年2月17日凌晨,时针指向6时40分,东方天色已经微亮了。
突然从我们后方传来几声巨大的炮响,紧接着天空中有唔.唔.的炮弹飞行的声音,再接下来就是“轰”的爆炸声。
我们所有的战斗人员都知道,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正式打响,现在是炮兵试射。后面是断断续续的各种火炮的试射炮声。
时隔不到三分钟,突然万炮齐鸣,天空中不断发出“唔唔”的炮弹从我们头顶上飞过,炮弹向暴雨一般地倾泄在敌人阵地上,顿时我们感到地动山摇,整个大地都在颤抖。
炮击约进行了三十分钟,这时天空已经渐亮,我们已能模糊看见前方敌人阵地了。炮火一停,部队开始攻击,我命令侦察排全体人员子丨弹丨上膛,攻击前进。
这时,我带着队伍在向导的带领下,向敌1号阵地右侧穿插。任务是阻止敌人向公母山方向逃窜。
在总攻前,袁敏为了保障我的安全,专门安排他班战士靳晓华担任我的警卫员。靳晓华,1978年入伍,河南省潢川县人。1米75的个头,人长得很粗壮。军事技术很好,是个很不错的好战士。在进攻发起后,我带侦察四班走在最前面,袁敏让靳晓华赶快抄到我前面去。靳晓华立即跑着超过我。但是由于他体重比我重,再加上我是从小就参加运动。所以,我很快又超过了他。我对他说,你还是在我后面跟着。袁敏则不断的督促靳晓华到我前面去。靳晓华不断加快脚步,又超过了我。我当时十分的感动。因为谁走在最前面,谁就最有可能踩上地雷。
在冲击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前面十米远的一个小树丛里有一个人蹲在那里,这个人穿的是老百姓的衣服。“你是干什么的?怎么躲在这个地方?”这个人年龄大约四十岁左右。脸色蜡黄,很紧张,身上还在发颤。他很紧张的对我说:“我是部队的向导,与队伍走散了。”我又问他是那个团那个连队的向导?他说是给我师381团某连当向导。看来他真是向导。我立即让四班长袁敏把他交给后面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