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我看他人消瘦了许多,体力明显下降,十分着急,虽想了很多办法,但是这个伤口仍很难愈合。我当时想再这样下去,袁敏的身体就很麻烦了。我跟袁敏说:“要不,就送你到后方医院去看一看吧,血就这样的流下去,就是一缸水也流干了啊!”但是他一再说:“没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我心中暗暗佩服:他的确是一个十分坚强的优秀战士!

他被山蚂蟥咬伤的第七天,一早起来,我准备到47号界碑的礼山去侦察,我对袁敏说:“今天我跟叶建民一起去47号界碑,你就在家休息。”他对我说“不,我一定要去。”并对我说:“我们俩人什么时候分开过的?”就这样,我跟他一起侦察。那天我们走的很早,在那里观察了很长时间。到了下午三点钟时,我对他说:“撤,我们俩到爱店去买一块肥皂和一本信纸”。

到了爱店,来到一个爱店商业大楼一楼,刚好那里有一个秤,我俩各自称了一**重,我是125斤。保持着以前的体重。但是,已是很消瘦了。而袁敏自从山蚂蟥咬了后瘦了整整十斤,这太可怕了。

第二天,我记得也就是我们从公母山回来的第七天吃中午饭时,那一餐我们吃的是面条。伙房里用行军大锅抬出了一锅面条,刚好我跟袁敏一起盛第二碗面条时,袁敏在盛完面条后用大勺舀汤时,我看见他下巴上的血接连滴了两滴到了大锅里。

我急忙找到了那呼屯村的妇联主任,向她反映了侦察四班长袁敏的伤情。她听我说完后,很把握的对我说:“我们村里面有一个妇女很懂这一套,她有办法把四班长的这个血止住。”当天下午在我住的房东的门口,妇联主任带来了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我跟这位中年妇女讲:“袁敏的这个伤口是被公母山上的山蚂蝗叮咬的,今天是第七天了,伤口一直无法愈合,一直在流血,晚上好一点,白天一直在流,看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有没有什么土方子试一下。请你快点把他的病治好。”

这个中年妇女让袁敏抬起头仰着脖子,她仔细地观察了一下伤口后,对我说:“这个好办,你们等着,没有问题,我现在就去山上采一些药草回来。”

不到一个小时,这个中年妇女手中拿着一小把草,来到了我和袁敏的身边。我把手中的草拿来认真的看了一下,也就是普通的草,共有三种不同的草。但是,这些草我都不认识,也叫不出名称来。只见这上中年妇女把手中的一小把草放在了嘴里不断地咀嚼。嚼碎了以后,当即把嚼碎的草糊在了袁敏的伤口上,对我们说:“没问题,他这个伤口再不会流血了。”

果然,从那个中年妇女把嚼碎的草糊在了袁敏的伤口上以后,袁敏的伤口立即被止住,并再也没有流血了,两天以后就结了痂。

此事是我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我当时感叹中国的中医药真是神奇,西药治不好的,就这个土方子轻轻松松的把这个病给治好了,不免让我感到中国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在那呼屯还有一件事情我印象很深。

当我们进驻这个村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红薯的采收季节,但是村民却不敢到地里去采收,因为他们的红薯地刚好在中越边境线上,只要我们的老百姓去收红薯,越南武装人员就立即出动鞭打我边民,抢走边民的耕牛。

我们进驻那呼村前,当地庄稼已全部荒芜。人都跑的差不多了。那呼村民向我们反映越南有几个人打手十分的猖狂。只要我方村民下地劳作,越南人就过来见人就打,见东西就抢。简直是无恶不作。好不容易地里的庄稼熟了,又不敢去收,眼看着就要烂在地里了,乡亲们十分焦急,纷纷向我们诉说他们的苦衷。希望我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我听到村民反映这些情况后,感到非常气愤,但是我还是有点不敢相信,难到越南人这么狂。我就与副连长谭正华,排长王明勤一起带上四班长袁敏到边境上与越南接壤的地里看了一下,果真是地里的红薯熟透了,还没有那一个村民敢去采收。

回来后,我们立即向组建连干部反映,建议我们出动兵力,武装掩护那呼屯的村民抢收红薯,组建连指导员郭光涛觉得我这个想法很好,同意了我的建议。

我们先看好了地形,也研究了第二天的兵力布暑。

第二天一早,组建连全连三个排全部出动。我带上全副武装的侦察排在村民的带领下在几个山头上摆好了阵势,并架起了轻机枪。再让那呼屯的村民下地釆收红薯。

说实在的,我刚开始时还不敢相信越南人敢不让我们的边民收红薯。我当时想,我倒要看看越南人真的这样胆大妄为吗?

我在简易的工事里用望远镜观察着敌方的动静。当村民刚刚赶到红薯地收割红薯的时候,我看见越方立即出动了三十多人,这些人全副武装,有的手持半自动步枪,有的手持ak—47冲锋枪。我还发现他们的队伍中还有两挺轻机枪。他们基本上呈一字形排开,快速向我边民走来,看他们的架式是要向我边民下手了。我立即命令全体战士作好战斗准备。我就是不信这个邪。

这时候越军也发现了我们,他们看到了全副武装并作好战斗准备的我方军人,感到我们是有备而来,便立即停了下来。我看他们在商量着什么,过了一会我又看见他们散开了,三三两两懒散散的坐在地上看着我们的老百姓采收红薯。在我们的威慑下,他们根本不敢轻易妄动,他们要是先动手的话后果他们是知道的。其实两军相距不到三百米。

过了一个多小时,他们见没有机会,也知趣的撤了回去。

就这样当地老百姓用了三天时间把熟透了的红薯抢收回来,不少村民说,如果不是你们吓退了越南军人,我们这些红薯只有烂在地里。

这一次我住的房东一下子收了几百斤红薯回来,高兴得嘴都合不拢。当晚还专门蒸了一笼新鲜红薯送给我们吃。

那呼屯的村民看到我们兵强马壮,战斗力很强。知道有我们在,越南人是不敢胡作非为的。他们纷纷跟我们说,你们千万不要离开村子啊。让我们过一个好年吧。

边境上的风景真美,那里山美,水美。但是,最美的风景是人!

我们一进入那呼村后,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们侦察排干部战士的很大兴趣。

我们进入广西后,第三天就外出执行侦察任务。一路上天天与壮族群众接触。按我们的审美观,当地人很少有长得漂亮的人。但是那呼村的人长像却与众不同。

谭正华副连长住在我前面一个房东家里,这家有一个十七岁的年青人,小伙子长得浓眉大眼,很帅气。他经常穿一件长袖海军衬衫。这在壮族来说这个衣服就很时髦了。他在宁明县中学上高中三年级。我们问他,你们村有几个高中生?他回答我们说,那呼村全村就他是唯一的一个高中生。我们老是跟他开玩笑,说他是全村唯一的秀才,是村里的宝贝疙瘩。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1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