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登远眺(1979年2月17日)
激战七号高地(1979年2月17日9时)
某部三营从弄怀村公丨安丨屯出国进入战场,三个小时后,攻占越北七号阵地,与友邻部队完成对同登镇的半圆形合围,图为七连官兵在七号阵地作战。
进攻受阻,了解敌情(1979年2月17日11时)
遭敌方立体火力网封锁,进攻受阻,双方战斗十分激烈,翻译人员听老百姓介绍敌方军情。
研究战法(1979年2月19日)
摧毁法国炮楼(1979年2月22日)
优待俘虏(1979年2月22日)
我军控制越北坚固的`法国炮楼`,从地堡里逃出的越军上士被我军俘获,一小时后,这座地下城堡被我军炸毁。
缴获敌289号坦克(1979年3月2日)
英雄炮兵班(1979年3月5日与马文荣合拍)
击毁奇穷河铁桥上敌装甲车的英雄集体一一无后座力班。
老英雄李万余和他的前线指挥所(1979年3月2日)
全国战斗英雄李万余(左三)、师领导王书生(右二)、丁文龙(左一)等在谅山前线指挥所。
解放军62式坦克开进谅山市区,可见车上覆盖着作为伪装的树枝
穿着夹克式战斗服的中国坦克部队军人在战后总结经验教训
许世友接见参战官兵,许世友司令员和战地记者李永安握手。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李永安担负着战地摄影任务走进战场,他跟随突击营(489团)参加了攻占越南同登和谅山的战役,在血火中拼搏23天,9次遇险,1次负伤,最终凯旋,在战地摄影中获得重大成果。
他拍摄的200多幅战地摄影作品,圴成为人民军队军史资料,其中发表、展出90多幅,30多幅被中国军事博物馆,6幅战地摄影作品被新华社向全世界发通稿,被世界上70多个国家的报刊登载。战后,这批摄影作品圴被留为军事资料,被评为`具有重大文献价值的优秀摄影作品`,其中《攻克谅山》被新华社评为`世界百年百幅优秀新闻作品`之一,编入《历史的瞬间》一书。
阅读李永安的作品很受感染。这些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摄影作品弥足珍贵,他的舍生忘死的敬业精神值得人们永远的崇敬,在此,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55军163师在对越反击战中,作为东线的主攻部队,无愧于他的英雄称号,在敲开越南同登堡垒的战斗中,参战指战员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终于全歼同登守敌。关于163师战绩的文章网上已经很多了,本老兵不再赘述。
在163师487团、489团和165师493团的战斗中,均有三打探某,三打鬼屯炮台,三打339高地的战斗,为什么会多次攻击而久攻不下呢?这是体现了越军的良苦用心,越军在同登周边利用339高地、法国炮台、火车站和探某等几个阵地形成一个连环阵地,相互之间遥相呼应,进行交叉火力的支援和策应。越军精心设计的防御阵地,也确实给我军造成了很大麻烦,这才有了多次攻打的战斗。
我用谷歌地图简单标注了一下同登防御配置图,从图中可以看到,339高地、法国炮台和探某形成一个大三角形,三个点的相互距离均在千米之內,如某一点受到攻击,而另外两个点可以利用高射机枪、重机枪或者火炮予以策应和支援,严重威胁我攻击部队的侧后安全。
在前两次攻击失利后,军师首长分析失利的原因,敏锐的认识到,三个攻击方向分别由两师三团担任,攻打时间不统一,各自为战,给越军留下了策应的时机。比如489团三营在前两次攻打鬼屯炮台时,选择的攻击方向是从东南方向,把侧背暴露给了探某高地的越军,使自己腹背受敌,两次攻打均告失利。第三次攻击的路线改在东北方向,避开了探某高地的火力威胁。
又因为各路攻击部队在军师协调下,同时发起进攻,使各点越军自顾不暇,也就无分身之术策应其它,终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了战斗。因此说,实战,对于军队军人非常重要,之所以很多人对于反击战多有非议,完全是不知道部队初上战场时的茫然失措,待在实战中刚摸点门道时,战争结束了。
攻打同登堡垒的战斗,除了163师主攻外,我们165师493团担任攻打339高地并相机占领303高地的任务,控制同太和同谅公路,与穿插到探垄的488团一起完成对同登之敌的合围,全部彻底的歼灭同登守敌。
493团3营几次攻打339高地,打的非常艰难,现493团三营炮连七班三炮手冯国权的作战经历,从中可以感受到339、303高地争夺的激烈和残酷。
这张照片是八二无炮标准战斗队形,炮身右侧是一炮手,左侧是三炮手,后侧是二炮手。左侧三炮手是冯国权。
…
开阔地里的战斗
离开了隘口派出所,我们来到了中越边境线上,这时天已开始蒙蒙亮,前进中我们经过了一个加农炮炮阵地,炮兵大佬赤膊上阵,正在忙碌地挖着炮阵地和工事。
有好事者开玩笑说:“炮兵老大哥,你们辛苦啦!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啊”。
炮兵也模仿电影《南征北战》的台词回应道“大炮不能上刺刀,解决战斗还是靠你们步兵吧!”。
我们沿着山边的小道,越过了好几道铁丝网,也越过了雷区(雷区之前已由工兵排雷),趁着夜色的掩护,我们迅速地进入了越南境内,但没走多远,突然之间三颗红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黎明时的天空,接着边境线上万炮齐发,源源不断发射的炮弹带着红色的火焰映红了天空,当时的情景就是火光冲天硝烟弥漫,震耳欲聋,响切云霄,大有地动山摇的感觉。
听到这声音我们马上就靠到小道的两边,并且钻到石缝里,很长时间都不敢探出个脑袋来。以为我们被敌人发现,敌人的炮弹向我们砸过来了。
后来7连长上来说“没事,都起来继续前进,这是我们自己的炮”。
这时我们都如梦方醒地爬起来继续向前跑,原来这炮声就是刚才我们经过的炮阵地的大炮打响的。事实上,当时是整个中越边境全线在同一时间向越南开炮的,也就是说一场震惊中外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已经打响。这是烙在每一个参加过这场战争的人们记忆中终身难忘的日子—1979年2月17日6时40分。
部队前进的速度越来越快,几乎都是跑步前进的。虽说在学校时我曾经参加过十公里的马拉松长跑,可那时跑的是城市宽敞而平坦的马路,不求名次,志在参与,能跑则跑,跑不了也可以中途退出。没有敌情观念,没有威胁生命的因素。而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背着几十斤重的武器装备,跑在敌国崎岖的山路上,一但掉队则很可能被越南人打死或成为越南人的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