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六时正,一发炮弹由北向南划破上空灰色的铅云,落在谅山南区,发出震撼山河的巨响。谅山南区的围歼攻坚战终于打响了,顿时万炮齐呜,枪声四起,空气被爆炸声撕裂得急剧地颤抖。

我跳出战壕,奋力向大桥冲去,抢占有利位置,用相机高效率地抓拍着幅幅壮观的场景。

作战中,我的不少战友在飞蝗般的弹雨中,在激烈的炮战中倒下去了,死神的影子急剧膨胀,变得触手可摸。正当我跳下一条战壕的当儿,耳边一声尖历的啸叫,一发炮弹落在战壕边上,顿时,我觉得大地在沉陷,自己像一片飘零的叶子向漆黑的深渊坠落.片刻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思维还存在,试探性地抖一抖身子,黄土和尘沙索索往下落.我还活着!真是不幸中的万幸!我用手帕抹去相机上的泥土,继续投入了战斗行列。

`过桥!`指挥员一声令下,第一批攻桥战士立即向大桥扑去,紧接着又有第二批、第三批.但由于敌方火网交织,几次强攻付出了很大代价。

一百三十米长的铁路大桥悬空十米横跨河面,河水深深,这座铁桥就成了进入南区的必经之道,有如红军长征途中的泸定桥一样险要,夺取奇穷河大桥就意味着取得了谅山战役的彻底胜利。

为了加快夺桥的速度,部队以强大的火力压制对岸火力点,桥面上一辆苏制装甲车被我攻桥部队击毁,黑烟阵阵,战士们在弹雨中趁烟尘遮挡,勇猛地向南冲去,尖刀七连的尖兵排,终于率先冲过南桥头,并很快稳住阵脚。顷刻间,人流疏通了,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涌向南市区。

我蹲在战壕边,用前面一棵大树为前景,拍摄了十多幅我军强夺奇穷河大桥的壮观画面。

奇穷河铁桥是进入谅山南区的必经之路,夺取奇穷河大铁桥就意味着取得了谅山之战的胜利。489团2营6连刚刚冲到北市区奇穷河桥头,突然与2辆敌坦克、1辆装甲车遭遇了。敌坦克和装甲车开足马力,想向南岸逃。副班长黄炳培眼明手快,端起火箭筒对准坦克屁股,一炮正中油箱。

下一个拍摄点就是谅山省府了。十多天的战地生活,我不断地取得了作战经验,我像战士一样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的任务,制订新的计划,然后去冲击新的目标。但冲击眼前的这个目标,却非同小可啊!敌方封锁的是四米宽的桥面,炮弹仍然在轰炸,机枪仍然在切割.正在我犹豫之际,九连通讯员小杨护着炸伤的左手过来了,我一把将他拉到身边,他叫喊着什么,又`腾`地爬出洼地往前冲去。我炸聋了耳朵虽然未听清他说了什么,但他的行为给了我极其有力的鞭策,一股向上的力量油然而生,推动着我义无反顾地去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

我脱下绒衣,卸下所有装具、物品,把几天来拍摄的胶卷包在绒衣正中,写下简短的说明和留言,而将包裹放在战壕里,整理好单薄的军装,只带了手枪和照相机跃出洼地,扑向大桥。

与死神拉下脸后的人是无所畏惧的,相形之下,死神会变得弱小,鬼怪会胆战心惊,我以胜利者的身份在一片战火紧蹙的烟花中,在一片枪炮鸣奏的交响乐声中进入了南市区。

经过半小时激烈的巷战,正当我搜索欲寻的目标时,敌方的远程大炮又覆盖了过来。这是敌方谅山失守的信号了,凭经验预计,这次轰炸少则二十分钟、多则半小时。我急速地跳进一个防炮洞里,趁敌方轰炸,正好恢复一**力。我靠在冰凉墙壁上,感到饥肠辘辘,便捡起洞口边的压缩饼干咀嚼起来。恍惚间我听到了什么声音,原来我的左耳开始恢复听力了。

炮声稀疏了,枪声又起,部队又开始巷战。上午十时许,我经过来回辗转后来到谅山省府大楼附近。

一座厅堂式的大楼耸立着,十分显眼,大楼的地基达三米之高,楼面宽阔宏伟,古老的台阶护墙呈`八`字形分开,这无疑是我要摘取的皇冠了。我穿过停车场,沿着府院的高大围墙很快来到大楼正面。台阶上满是断枝、残叶和瓦砾,台阶前面两座铁铸古炮…俨然一派高级府邸的气势。但这里十分暴露,冷枪冷炮不时地袭来,子丨弹丨贴着头顶嗖嗖飞过,不时地剪理头顶的树冠。

我清楚地意识到,这里于我于敌都十分重要,敌方当局正在关注它的存在,我国人民正在等待胜利的消息。如果说,整个反击战是对敌方当局写下一个惊叹号,那么,占领谅山省府大楼是惊叹号的最后的那个圆点了。我想起作战以来十六个日日夜夜,想起征战中先后不幸牺牲的数百个战友,心中腾起一股热流,我思忖着,一定要把这个圆点画好,画得像太阳一样圆一样美。

我窥测好地形,预测好拍摄位置,举起相机。角度太好了,画面太美了!为了表现我边防战士的高大形象,我冲着正在把手大门的靠着护墙半蹲着的两个战士问:`你们能不能站起来,只一下就好,我拍张照片。`话一出口我又后悔了,他们站在高处,万一.

谁知这两个经过战火洗礼的战士二话没说,就霍地一下站起来了,像两尊青铜雕像,竖立于谅山省府大楼门前的石阶上。台阶、护墙和古炮呈`之`字形,两战士正站在中间转折的地方,护墙上圆椎形的小洞孔呈现强烈而和谐的节奏,衬托着高大的战士。铁铸古炮在前景上十分引人注目,恰到好处.我迅速地按下快门,抓拍了《攻克谅山》这宝贵的典型的战地照片。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最优秀战地拍影作品《攻克谅山》

三月四日晩上,我接到后方指挥所发来的要我立即回国的电报,次日我在中央新闻单位的帮助下,将这幅照片传真发往北京。

当谅山之战最后的一声枪响结束后,敌方当局还正在声嘶力歇鼓噪:`中国军队是过不了奇穷河的…`以此蒙骗他们的国人和世界。西方一家电台也掩耳盗铃地为敌方打气,说什么`中国军队还在谅山北侧山地里蹒跚`。

《攻克谅山》这幅照片和我的其他六幅记录谅山之战的摄影组照由新华社向世界发出后(发世界通稿),许多国家考证了照片所拍摄的位置,从而结束了中国军队是否拿下谅山的争议。

战后,这幅照片先后在全国各家报刋登载,在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多处展出,获得解放军画报一级红旗稿奖,并入选全国摄影展览;后来获1977一1981年全国优秀摄影艺术作品银牌奖,1976一1980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银奖,被评为世界百年百幅优秀新闻作品之一,编入《历史的瞬间》一书;《攻占奇穷河大桥》也在很多展览中展出,并获得1979年新闻摄影一等奖等多项大奖。党和人民给我的战地摄影很高的评价,也给了我很高荣誉,给记了一等军功。

1979年***、***等接见英模报告团。从左至右分别是方毅、乌兰夫、汪东兴、***、***、王震、韦国清出席报告团,但限于篇幅未出现在照片中的还有纪登奎、吴德、张廷发、陈永贵、陈锡联、胡耀邦。后排左起第4个为李永安。

谅山省府大楼是典型的法式建筑风格,我军打下谅山后占领了省府大楼,尽管法式小楼很漂亮,我们可带不走呀,怎么办呢?对!炸了它不就完了,最后还真的炸毁了。

我收集了一张炸后的图片,献给大家。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6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16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