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楼主原计划继续从靖西到那坡烈士陵园,因3月23日在凭祥匠止烈士陵园举办大型公祭活动,参加公祭的同乡战友已经到达了凭祥,急于与他们会合,我又从靖西塔车赶回凭祥,略有遗憾的是没去那坡烈士陵园,也只好待下次再去了。
烈士陵园里香火袅袅,犹似当年弥漫的硝烟。
三四月份清明节,思念战友情未灭;
南疆战地埋忠骨,泪洒青山哭英烈。
祖国的南疆有片红土地
我有许多战友在那里
当年我们一起并肩浴血奋战
保卫祖国边疆自卫还击
流逝的岁月抹不去记忆
高耸的丰碑为你为你筑起
祖国富强有我们青春的奉献
生命不止思念不息
啊南疆魂南疆魂
号角中有你征战的铁骑
将鲜血浸染那片土地
你用生命书写不朽的传奇
流逝的岁月抹不去记忆
高耸的丰碑为你为你筑起
祖国富强有我们青春的奉献
生命不止思念不息
55军163师在反击战**牺牲的烈士,绝大部分安葬在凭祥匠止烈士陵园。163师是全军在对越反击战中打的最好的陆军师,基本歼灭越军第3师2团、12团和46旅独立营,大部歼灭独立205营,部分歼灭公丨安丨12团、炮兵166团、炮兵68团和327师42团、540团,共毙敌5293人(不含鬼屯炮台、二清洞、三清洞窒死之敌),伤敌530人,俘敌38人,缴获和击毁苏制坦克6辆、装甲车5辆、履带牵引车4辆、推土机2台、汽车58辆、摩托车28辆、各型电台21部、各种火炮95门、40火箭筒69具、40榴弹发射器9具、各种枪支1486支(挺)、各种地雷5200枚、枪炮弹191万余发,以及一大批军用物资。
163师在此次对越作战**战斗伤亡2216人,其中牺牲612人,负伤1604人,敌我交换比为2.6:1。163师的歼敌总数占整个同登、谅山战役中歼敌总数的50.7%(未含伤敌数),全师无一人被俘,无一人失踪,无一连队被打散。
战后,163师的488团被广州军区荣记集体一等功,487团和489团分别被第55军荣记集体三等功,全师有79个连队荣立了集体功,10人被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授予荣誉称号,并且成为了东西两线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单位、个人数量最多的陆军师。无怪乎越军曾有口号:“消灭163,活捉边贵祥(师长)!”
提起163师,那张163师手持钢枪的战士,占领谅山省府大楼的照片最为有名,这是163师政治部摄影干事李永安所拍。
李永安:湖南人,55军163师摄影干事,1979年随部队进入越南境内,《攻克谅山》拍摄者。
下面我们听听李永安是如何拍到这张经典照片的。
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八日,我所跟进的163师继同登作战任务胜利完成之后,即刻拉开了谅山作战序幕。
谅山作战是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最后一战,攻克谅山,将标志着自卫还击战的胜利结束,其战略意义、政治意义都极为重大。为了拍摄好谅山之战,及时向祖国、向世界报道我军自卫战争的伟大胜利,我申请来到作战前线,加入了先锋九团的战斗序列。
三月一日凌晨四时半,我所在的部队冒着倾盆大雨,经过一夜急行军,跋涉三十公里山间小道,进入谅山战区北线阵地,并登上了谅山北侧六百米高的楠榴山山顶(楠榴山顶是个高山平原)。
站在前沿阵地俯瞰谅山,方圆几十公里的地物地貌尽收眼底:谅山地域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谅山市呈椭圆形坐落于盆地中心。南北走向的铁路、公路和东西横流的奇穷河`十`字形把谅山一分为四,我们的位置已前出到盆地西北边缘,处谅山腹地。
向东望去,北来的铁路、公路在一个仅百十米宽的山丫口并列着直插市中心。这个山丫口是越军重点把守的咽喉要地,附近山洞里的敌人不时发射着炮弹。铁路以东紧靠市区是279高地,在那里,敌方的轻重火器正疯狂地封锁山丫口。
向南远眺,市西区紧靠铁路约两百米的地域是两座独立的高山,也就是越北的`自然战备库`石腊子,及二清洞、三清洞所在地,它们像桂林的象鼻山,拨地而起、十分险峻。
在谅山市地域,敌方早已布置了极其周密的交叉火力网,控制住谅山所有的铁路、公路以及各个角落。我清楚地看到敌方的轻重火炮有规律地进行着拦阻射击,炮弹准确地落在山丫口他们预测好的各个位置上。
谁都知道,后方的记者一时半会是进不了谅山的。
我在庆幸艰苦跟进到位的同时,也感到一种内在的压力:作为摄影记者的我处于孤军作战的恶劣境地,能否成功地记录这震惊世界的一页?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在谅山初战的两天两夜里,我随一营越过八百米开阔稻田地,攻占石腊子山;随二营进入谅山北市区,攻占了谅山火车站,在大小十多次战斗中,拍摄了不少战地照片。这些照片中,有指挥员前线指挥的生动画面,有战士们冲锋陷阵的战斗英姿;有炸毁二清洞的壮观场景,也有缴获的大量武器弹药和狼狈不堪的俘虏…
解放军攻入谅山
三月二日晚,部队在山洞里、战壕里休息,我躺在小丘陵上的草垛里,回想几天来的战斗突践,将版面在脑子里拼了又拼,慢慢地感觉到这版面中还缺点什么。
什么呢?我反复地思考着,历史上战争中留下的不杇之作开始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攻克柏林`、`解放军横渡长江`、`战斗在狼牙山上`、`古长城上`、`攻占南京总统府`.柏林、长江、狼牙山、古长城、南京.鲜明的时代特征、典型的地物环境、突出的现场气氛、强烈的新闻纪实性、丰碑式的历史价值.一个高层次的追求开始在我心中产生。我顿感热血奔流,夜不能寐,顾不得两天两夜战斗后的疲劳,即刻向团指挥所摸去,打听进攻谅山南区,攻占谅山省府的部队和时间。
原来,在进攻二清洞、火车站等地之后,大部队已经趁夜幕涌进了谅山北区,做好攻占南区的准备。担任主攻谅山省府任务的部队正好是在同登作战中跟进的三营。获此消息,我高兴极了,老部队、老战友,完成拍摄任务已经有了几成把握了。
三月四日凌晨四时,我叫醒配合我拍照片的战士小王,整理好行装,趁夜幕,在敌人的炮弹间歇中越过近两公里的开阔地,绕过两个村庄,进入到谅山市区。这里,我军的大炮、坦克早已暗度陈仓,推进到指定作战位置,部队如早潮一样,向奇穷河大桥方向涌动,片刻后,阵地上又死一般的宁静了。五时半,我们在奇穷河北约百米的一条小溪边找到了三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