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十多年来,随着志愿军遗骸不断迁进坡州中国军人墓地,韩方对墓地进行了更多建没,墓园道路辅设了柏油路,所有墓碑均为从中国购买的大理石制作,每具遗骸石碑上,都用中、韩文注明挖掘地址、日期,迁入日期和编号。韩国民俗是,坟墓一般向南,为了让志愿军眺望祖国,韩方特意让坟墓朝北安置。多年来,中国民间一直在努力促进志愿军遗骸回国,但始终未能启动,直到2013年6月,来华访问的韩国总统朴槿惠对中国政府正式提出,愿送还安葬在韩国坡州的中国军人遗骸,才开启了两国的合作,筑成了志愿军遗骸的归家路。

我国军方和有关部门曾先期到韩了解、查看遗骸回归的具体事宜,韩方以详实的影像资料和包括每具遗骸dna检测的所有数据记录,向我方作了细致介绍、说明。遗骸包裹入棺的大厅整洁、肃穆,韩方在黄色绸缎的棺底层,垫上高级抽脂棉,覆以白布,再以韩纸包裹遗骸,体现了对阵亡生命的尊重。事后,我方在场人员感叹“我们对自己亲人的遗骨也达不到这种隆重程度。”起运当天,韩方派出4百多名礼仪卫兵,每人从整理架上抱下一具棺木,坐上大客车,一直抱到仁川机场。

当年的战争让生灵涂炭,家园尽毁,今山河重建,却将包括敌方在内的所有阵亡者一视同仁,送回故土,这个常被国人谑称为“棒子”的小国,有如此胸襟,令所有大国汗颜,也让真正的军人肃然起敬并致军礼!

在我国的烈士登记中,烈士户籍地民政系统册目里均应载明烈士安葬地。448团332位烈士没有安葬地的登记,家乡民政部门是清楚的,但主动考虑为他们建墓或提出建议的还未听说过,对烈属的要求,大多是拒绝或推诿。同意建衣冠冢的为数很少,具体实施的情况也大不相同。

地处湘鄂赣老革命根据地的湖北通城县,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做出过巨大贡献,从大革命时期至今有几千名烈士,通城是国家级贫困县,县里至今没有烈士陵园,但县里仍为查到姓名的,包括448团无遗骨烈士在内的947位各时期烈士,刻制了石碑并运到各村、镇统一安放。

朱德元帅的故里四川仪陇,也是448团烈士郑尚武和22名牺牲战友的家乡。烈士弟弟曾向民政提出修墓请求,想给病榻上风烛残年的母亲留下最后的慰藉。民政干部不同意,说“你把你哥的遗骨找来,我们马上就建墓立碑”。最近,烈士家人告知,不知何因,县里已同意建墓了。郑尚武烈士出征前给父母留下绝笔信,信中说:“誓死都要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有了祖国就有父母亲幸福生活。”

烈士弟弟问民政局领导“我母亲幸福吗?”领导没有回答。当然,郑尚武烈士也不知道,四十年了,在他献出生命,誓死保卫的祖国大地上却没有他的墓碑,没有他和战友们的名字,没有英魂安眠的家。什么时候,我们的国人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想想,阵亡者如果是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兄弟和亲人,那时,尊崇英烈、关爱烈属,才能从口号和标语中回到平凡真实,充满温暖和爱。

中国军人自古崇尚血洒疆场、马革�尸,但在历史的长河中,金戈铁马的豪气,却大多化为大漠孤烟、黄沙白骨的苍凉。曾几何时,人类扩疆掠土的厮杀变成民族、宗教、理想、价值观、国家利益等等因素更为复杂的战争,近百年来的世界,更突显了战争早已成为政治博弈的极端手段。政治可以因势调整或改变,但战火中陨灭的生命却永远无法挽回。那些鲜血铸成的历史坐标,提示着我们曾经的经验与教训,告诫我们和平的来之不易。

在近1450公里长的中越边界中方一侧,沿巍巍青山,如铜墙铁壁上的钢钉,镶嵌着二十多座对越作战牺牲烈士的陵园,一座座墓碑,犹如一排排枕戈待旦的军营方阵,镇守边关,那一个个永远鲜活的生命,肩并肩,手挽手,屹立在南疆。他们是千军万马中的一员,却是父母、妻儿和家人的唯一,他们伫望长天,却不忍对视家乡,他们知道自古忠孝难两全。在这个生死与共、为国捐躯的英烈阵中,怎能缺少448团332位烈士的名字?!决不能,无论什么原因都不是理由,332位烈士的英名一个也不能少!他们蒙难越北四十年的英魂,一定要归营,一定要回家!他们和所有英烈一样,是国家的荣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向英勇作战,绝境突围,忍辱负重的448团战友致敬!

向为国捐躯的448团战友和所有那场战争中牺牲的英烈致敬!

向同甘共苦的全体参战老兵和支前父老乡亲致敬!

伟大的中国军人万岁!

这是一次高规格的祭奠仪式,出席祭奠仪式的除了来自全国的参战战友、烈士亲属、原作战部队的首长,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周长青、龙州县委书记秦昆、以及龙州县五套班子的领导、当地驻军领导等,祭奠仪式由龙州县委书记秦昆主持。

龙州县委书记秦昆。

在主持人、龙州县委书记秦昆的宣布下,迎接原50军150师448团失踪(牺牲)英烈英魂回家祭奠仪式暨英名墙揭幕仪式正式开始。

周长青厅长首先回顾了修建英名墙的始末,向参战战友和烈属表达了问候,向英烈表达了由衷的敬意。据周长青厅长介绍,此次为332位失踪(牺牲)英烈修建英名墙得到了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的关心指导,更是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丨党丨委的鼎力支持,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原50军战友陈松和刘东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修建英名墙一事得以顺利实施和推进。

原作战部队老首长田文超则回顾了448团在战场上的相关经历。

1979年3月12日,正在越南境内执行作战任务的448团接到了回撤的命令,然而,就在他们回撤的过程中,不幸遭遇到了越军的围追堵截,在与越军的激烈交火中,有三百多位战士在越南境内失踪、或壮烈牺牲;1983年3月,经国家民政部、中央军委联合批准同意,332位失踪(牺牲)人员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原50军战友刘东。

为了完成英烈们回家的夙愿,在原448团战友陈松、原50军战友刘东、烈士妹妹张随义等人的努力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丨党丨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经原国家民政部批准同意,为332位失踪(牺牲)英烈建立英名墙。

这是一次简朴、而又不失却庄重的祭奠。祭奠内容即体现了党和国家、以及各级丨党丨委政府对英烈的关怀,又彰显了国家情义与担当作为。

在战友陈松的带领下,所有穿65式军装的战友单膝跪地、高喊“回—家!”,迎接英魂回归。

40年后的3月12日是332位英烈回家的日子,这一天,在战友和亲人们“回—家!回—家!回—家!”的呼唤中,英烈们的英魂得以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

英烈们,经历了40年的颠簸40年的流浪后,今天,您们终于回家了,回到了祖国宽厚、温暖的怀抱里。

英烈们,从此,请别再流浪别再远走他乡,请您们放心,请紧紧地依偎在祖国宽广的胸怀里,静静地、静静地安息吧!

本老兵在三月十一日赶到了龙州烈士陵园,拍下了以下一组照片,因行程的原因,没能参加十二日的英烈墙揭幕仪式,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广西龙州烈士陵园,日暖风熏,苍松含翠,军歌嘹亮,战旗猎猎。

这是注定了将被载入史册的一刻,这一刻让所有的冰雪消融、让情感宣泄;这一刻让所有的等待变成了现实、心酸变成了泪水;这一刻让思绪飞扬、思念更深。在这一刻里,祖亲以最庄严和隆重的方式,迎接流浪在外的英魂回家。

终于等到这一刻,这一刻让所有的人泪目。等待这一天,英烈们等了四十年。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4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14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