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的怒吼仍令人震撼!感动!可救援行动的频繁变化,透露了决心形成的犹豫和矛盾。显然,这不是老将军的战场风格,许世友司令是广西方向最高指挥员,谁能改变他的决心呢?只有他的上级,位于北京西山的对越作战指挥中心,原因是:中国已经对外宣布撤军回国,再派大部队与越军发生激烈战斗对我国际形象不利。因此,否决了出动大部队救援的方案。

1979年3月16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新闻发布会,大厅座无虚席。外交部长黄华向中外媒体宣布:边陲作战的我军部队胜利完成作战任务,已于当天全部撤回国内,“中国在越南从此已无一兵一卒”。

同日同时,在越南高平至原平3号公路仅几公里的一座孤山上,被越军包围4天的448团7号首长付培德副参谋长及八连几十个干部战士弹尽粮绝,尿已喝干,野草树叶无力咽下,仍在苦守待援。

如血浸般红蒙蒙的天幕下,数以百计的448团官兵还在越北茫茫山野中向着祖国、向着家乡,拼命厮杀着,垂死挣扎着,或带着最后一丝渴望与不甘倒下…历史如此惨酷,历史如此真实。

越北战场的黄昏

是役,448团被俘官兵218名,失踪(牺牲)332人。关于一个建制连投降的传闻并不属实,实际情况是一连被俘57人,8连被俘44人,其他是448团各部人员。

担任救援穿插的8连、1连各连满员应是一百多人,在遇敌阻击时连队打乱,除牺牲人员外,还有掉队者按来时方向退回,被友邻部队收容。穿插分队出发前,大家都明确了救援二营任务的艰巨性、危险性,客观地说,能迎着子丨弹丨冲过阻击网,都是执行任务坚决、勇敢的战士。因为大家知道,还没和二营会合,前面还有更艰险的战斗。没想到,冲到前面却是四面包围的绝境,更不堪的是,占人员一多半的炮兵连、机枪连、炊事员由于失去完整建制,有的有炮无弹,有的有弹无炮,没有完整配套的武器,一连上山104人,本连人员只占一半,长短枪一共只有30余支。而指向他们的是高射机枪、重机枪、轻机枪,还有数百支冲锋枪口。

是的,他们放下了武器。也许他们自认为入境以来一直勇敢战斗,有伤员,有火线立功者,还有尽管已无一粒米但为了能在有一把米时,给大家煮口汤喝而紧背着罗锅冲越火网的炊事员,他们身陷重围,体能耗尽,待援无望,也许他们自认为不能做无谓牺牲,“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许他们已无力思想,只是生命的本能。但纵使他们有一千个理由,也无法扛住“宁死不屈”的我军传统,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中华传统,尤其是在革命豪情冲云天的十年之尾,他们的行为成了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奇耻大辱”。

1979年高平作战中,42军坦克团是我军组建坦克兵以来,首次使用整团建制规模、全部国产坦克参战,在高平战役中担任主攻方向的尖刀突击任务。2月19日13时35分,坦克三营接替战损严重的坦克二营担任前卫营,坦克7连担任尖兵连。706号坦克为全连先锋,勇猛冲过遭敌破坏的9号桥后,桥面下塌,跟进的第二辆坦克受阻,被敌击毁,但706号坦克坚决执行“尖刀猛插”的命令,不顾越军疯狂拦截阻击,一路杀进高平。24日,42军主力占领高平,在穿过高平市区向扣屯方向约10公里处,发现706号坦克战毁在316高地,车体中弹洞穿13处,自身炮弹打光、燃油耗尽,车被烧毁。排长和二炮手的遗体烧焦了,驾驶员刘燕辉、一炮手郑海石下落不明。706号坦克在大部队进占前5天,已达成“尖刀插进敌心脏,铁骑打出我军威”的作战目标。

42军坦克团出征誓师动员大会

了解坦克的人都知道,四个乘员四个战位,牺性两个已无活动空间。坦克在高速前进,一炮手郑海石一个人在三个战位和战友遗体间蛇行运动,装弹、观测、瞄准、射击、内外协同联络,还要将退膛的高温弹壳及时丢出车外才转得了身,一人完成三人的战斗动作。驾驶员刘燕辉一边观察敌情,控制行进速度,一边躲闪敌人各种火力的阻击,在冲击和短停的交替运用中,为一炮手完成系列战斗动作创造最佳时机,706单骑战群敌,左杀右砍突进40余公里,击毁炮阵地、火力点、毙伤的敌人已无法统计,直至油尽弹绝,战毁燃烧。刘燕辉、郑海石两位坦克兵把一专多能、一兵多用的潜能打到极致;把坦克的战、技术打到极致;把我军的英雄气概打到极致,敌我双方都为之震惊!

部队立即整理英烈驾驶员刘燕辉、一炮手郑海石创造的奇迹,准备上报军委授予英雄称号,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就在此时,“河内之声中国俘虏向亲人和战友报平安”的广播中听到了刘燕辉、郑海石的声音。原来,坦克战毁后两人迅速跳车,就近躲藏进树林中,等待后续坦克赶到投入战斗。但在山上三天,大部队也未到,两人饥渴难耐,在下山找水时被埋伏的敌人扑倒被俘。

他们说:“在战俘营,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想着祖国,我们有力量支撑着,还在战俘营组织了党小组,与敌人作斗争。可回国后,只要求反复写自己的交待材料和揭发他人的材料,交待为什么要当俘虏?要把我审成叛国分子一样,任何辩解都苍白无力,心在滴血”。

两个英雄坦克手是经实战考验的我军装甲部队难得的技、战术人才,却背着俘虏的名字,默默离开了部队。

42军坦克团三营七连二排706车炮长郑海石

有着相同遭遇的何元海,是54军161师481团3营7连7班机枪手,在谅山战役的坤子山战斗中,7班负责阻击昆隆村南侧的敌人。战斗中班长牺牲了,副班长接替指挥;副班长牺牲了,战斗小组长接替指挥,打红眼的何元海端起机枪站立起来,高喊着:“你们打死我班长,我也要打死你!狗日的,你们来吧!”他整整扫射了5分钟,打光了子丨弹丨,自己也被子丨弹丨击中左胸、左肩、左腿。一颗手榴弹在他身旁爆炸,何元海倒下了…7班连续打退了敌人四次进攻,歼敌21人,为连队主力歼灭坤子山之敌起到了关键作用。全班共9人,正、副班长、机枪手牺牲,重伤两人,轻伤两人。7班荣立集体一等功。作战英勇的何元海烈士被追认为***员,一等功臣,在凭祥烈士陵园安放了墓碑。何元海成了家乡的骄傲,村委会的大喇叭里广播了他的英雄事迹。在村后山上,还为他立起一座近三米高的纪念碑。

但何元海没有死,部队前进后,重伤昏迷的何元海被先到战场的越南人发现。在越方医院几度拔掉输液管试图自杀未果后,他被用铁丝绑住全身,手脚全都捆烂。当地百姓听说医院里有中国战俘,时常趁医护人员不备,冲进来甩何元海几个耳光泄愤。两个月后,他被转移到越军的营房里,多次遭受越军的审讯,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多处骨折,但他硬挺着熬了过来。1981年3月的一天,何元海终于作为最后一批被遣散的战俘之一被释放了,跨过国境线的那一刻,他扑通一下跪倒在地,亲吻着土地,放声大哭。

回国后,何元海被关进看守所接受审查,上级决定,取消何元海的一等功,收回奖章,取消党籍,评定为三等乙级残废,复员回家。“烈士”被俘归来,让家乡感到羞辱,有说他是孬种叛徒的,还有说他是间谍的,村后山石碑上的字也被人刮掉,只剩下孤零零的空白碑体。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4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14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