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午夜时分,团指率二梯队通过那嗄村前二营遭伏击的开阔地时,再次遭到敌人的猛烈袭击。黑夜中看不清敌人位置,只见在交叉穿梭的曳光弹指示下,两边山腰处的轻、重机枪、冲锋枪等各种武器左右夹击,弹雨如织。战士回忆:“…前后、周围被子丨弹丨打得土块四溅…我们应该是在二营白天遭伏的地方,再次中了敌人的埋伏。这时只觉着脚下踩到了什么,蹲下去仔细一看,才发现身边躺着一位牺牲的战友,侧身背着火箭弹护具。又是二营白天被伏击牺牲的战友,可想白天在这里二营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呀。…周围的子丨弹丨像雨点般地不停地狂扫着,使人没有喘息的机会。真是老虎吃天无处下手、虎落平阳被犬欺。只有被动埃打,只恨没有长上翅膀飞上去。在通往那嘎村庄的路上,尸横遍野、极为惨烈和悲壮!烈士的遗体是无法抬回的。”

黑暗中,二梯队一炮连、三炮连的迫击炮、无后座力炮、步兵连的火箭筒同时向左右山腰处开炮。随着炮弹的发射声,只见一发发炮弹呼啸飞上两边半山腰处,爆炸开花,满山遍野瞬间到处火光四射。散开的部队,在暗夜的掩护下冲过开阔地。

接下来的两天里,448团团指率二梯队抬着伤员,在越北险峻的山峦沟壑中昼伏夜行,历尽艰辛,终于在3月15日16时在那念、扣旺地域与41军接应部队会师。

13日凌晨,在团指率二梯队冲过那嗄开阔地时,那嗄西面山中的穿插分队正与敌混战。

王立新副连长和1班长耿军带领1排战士冲过山垭口,又被敌人层层阻击,几经冲杀均遭敌强大火力压制,无奈之下又折向西边的朗南,在黎明前退守至西南侧郭帮村附近的一座山上。

当8连一排冲过山垭口后,七号付培德副参谋长率8连余部,绕过敌正面火力,从侧面摸进村子,很快上了村后右边的大山。

就在8连被敌人阻击的同时,1连李和平连长命令机枪手向村庄两边射击,然后带领1连冲过村庄,上了左侧山岭。

至此,穿插分队分成三支,就近冲上了三座山。

在当日天亮前上山的,还有12日遇伏击后趁暗夜转移回撤的448团前指及一梯队(二营)。由于使用的地图还是三、四十年代法国军队绘制的,许多地形、等高线都是简略描绘,识别非常困难,部队绕了一晚上圈子,实际上并未走出多远。就在团前指和二营借大雾上到山腰隐蔽休息时,一直尾随其后的越军悄悄围了上来。

午时,天已大亮,山下可见越军活动,团前指并未警惕,反而率队下山。14时左右,完成集结的越军,立即向二营和团前指突然发起猛烈攻击,暴风雨般的枪炮声瞬间响彻山谷。阵阵猛烈的枪炮声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在越军毒蛇般缠绕狠咬之下,团前指被打散,胡庆忠副团长牺性,疲惫不堪、遍体鳞伤的二营再次受到致命打击。山坡上到处是牺性的战友,身背电台的团前指报务员何奇重伤倒地,近在咫尺的战友却在敌人火力压制下无法营救。战后数十年,当年幸存者每每念及仍心如刀绞,战友无法忘记何奇在生命最后一刻眼角淌下的泪,无法忘记何奇电台在战场上寻呼上级的急切声音:694,807呼叫,694,807呼叫、807呼叫…。

自湘鄂赣革命老区的19岁何奇烈士

此战后,一梯队失去完整建制和统一指挥,打散的部队三一群,俩一伙,多则数十人,少则一、二人,在绵绵无尽的山野中左突右冲。战士们嚼树叶,吃草根,喝浸泡着尸体的污水,拼死冲过敌人的设卡伏击、围堵搜剿,凭着生命的意志向着祖国方向挣扎前行。

与一梯队分散突围相比,分别上山的穿插分队处境更为险恶。

“两军相逢占山为王”,山地作战,被压谷底是兵家大忌,穿插分队在天亮前上山隐蔽应是本能行为,也是别无选择。

一连到了山顶后,连长李和平、指导员冯增敏清点了一下人数,本连包括炊事班及后勤人员只有54人,加上一机连、一炮连,八连二排等50人共104人。长短枪支30余支,无后座力炮有炮无弹,40火箭筒有筒无弹,炊事班的锣锅也背上了山但无水无粮,步谈机丢失,1连和七号付培德副参谋长失去了联系。形式严峻,李连长急令在天亮前抢修工事组织防御。

天亮后,当云雾散去,一连长李和平发现,四周相邻的大山都比他们上的这座山高,而且四周山上全是敌人,才知敌人早就布下了陷阱,有意放他们上了这座山。抢修的防御工事作用不大,战士们全暴露在敌人枪口下。四周传来已被包围和劝降的喊声…

出境七天来的连续行军作战和精神高度紧张,已将部队的体能消耗到极限,饥渴难耐的战士有的舔食树叶上的水珠,有的倒在地上起不来。一连原计划熬过白天在晚上突围,但没有地图,不明方向,山下的包围圈除越军外,还有男女老少清一色冲锋枪的众多民兵,待援无望的104名官兵,于3月14日17时下山被俘。

由8连副连长王立新和代理排长耿军带领的一排,从12日午夜一直打到13日凌晨上山,一个加强排尚有43人。中午,一个战士忍受不往饥渴,偷偷下山找水被越军抓获,威逼后又放回山上诱降,被王立新副连长下令当场处决。当晚,王立新把自己的干粮分给战友后,带部队下山突围。14日凌晨,一排再次遭遇越军的正面阻击,在激烈战斗中一排被打散,有战友牺牲,也有战友力不能支,倒地被俘。王力新和耿军带余部又冲上旁边的一座山。

15日,敌人开始搜山,收紧对一排残部的包围圈,王立新、耿军和十几个战友拼死一战,王立新抱集束手榴弹,从侧面冲入十几个越军中,与敌同归于尽,耿军打光了子丨弹丨,抱着冲锋枪高喊“***员跟我跳”,纵身跃下悬崖。除两名重伤战士被俘外其他全部牺牲。

战后,根据重伤被俘战友的报告和多日共同战斗的其他人员印证,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给八连副连长王立新、八连一排一班长耿军追记一等功。

八连副连长彝族雄鹰王立新烈士

耿军20岁耿晓康17岁兄弟烈士

30多人中,有22名伤员,为了保护伤员不掉队,战友们决定分成两个小组,一个火力组,一个伤员组。由于耿小康勇敢机智,在3月8日出国第一战中表现的英勇顽强,火线荣立二等功,战友们一致推举他担任火力组组长。耿小康副班长二话没说,挑选了九名未负伤的战士,重新整理了武器弹药,组成火力组在前面开路,伤员组在后面跟随。

3月16日凌晨,绵延群山包裹在浓雾中,火力组来到一个岔路口时,发现侧后有敌情,便立即下道迎了上去,伤员组继续向北快行,伤员组刚走出不远,就听见南边传来激烈的枪声。隐约听见战友们的喊声“快走啊,有敌人!”,“为战友报仇!报仇…”

枪声过后,一切都平息了,伤员们一个个难过的低下了头。这22名伤员沿着北边的路一直走下去,在当天下午遇到在国境守候的友邻部队,胜利返回祖国。

战后,耿小康的母亲和姐姐来到部队,伤员组的战士见到耿妈妈时痛哭道:“如果没有火力组十名战友的掩护,我们受了伤,又没有武器,是肯定活不回来的。”

7号付培德副参谋长带8连连长刘兴武、指导员李铁桥及8连余部,在13号凌晨上山时有56人,他们与一连上山部队情况相似,有一半人员是机枪连、炮兵连的战士,重机枪、六零炮等重武器全在突围时拆散丟在山下,部队一半人员没有武器。看到自己在团指所预料的情况全都成了残酷现实,一向作风果敢的7号付培德副参谋长受到重挫,这时忧虑重重,犹豫不决。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4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14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