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散的1、8连中,只有8连建制较完整,还剩下约2个排,让越军围困在一个山头上。1连连长李和平与另一名干部冯增敏带队隐蔽躲藏了3天,没有等到援军,粮弹已尽,突围无望,彻底失去了斗志。于是召开支委会,决定集体放下武器投降。经过与越军接洽,李和平、冯增敏带领8连其余人员集体投降。
付参谋长带领部分人员向山口突围,遭到越军阻击,大部伤亡,电台被打坏,报务员牺牲。辗转躲藏至18日,付参谋长与8连连长、指导员等人被困在一个山头上,已无食无水,无力行动。在越军的不断喊话诱降下,付参谋长等人于19日下山投降。
从14日至16日,150师虽多次参加上级组织的接应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实施接应,终于导致了前后7个连队被围失散的重大失利。在撤军令下,449团、450团继续清剿北上至安乐地区,448团团部和1、3营沿公路随121师后撤,过高平后转至安乐地区集结。因为448团一部被围,东线原定的3月15日全部撤军完毕又推迟了一天。直到16日中午12时,150师才从平孟回撤入境。
448团被打散的官兵中,除伤亡与被俘者外,很多人三、五成群地分散突围,或被友邻部队收容,或历尽艰辛自行摸回了边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钢铁战士”肖家喜。
肖家喜是448团1营机枪连给养员。1营机枪连配属2营完成在班英的作战任务后,迅速转移。路上遇到了越军阻击,虽冲出包围,留在后面收容的指导员刘德智和6名后勤战士却因天黑林密于15日与部队失去联系。当时大部队都已后撤,7个人只有2支枪、7枚手榴弹和320发子丨弹丨,靠着一只指北针辗转循路前进。为不惊动越军,他们只能昼伏夜出,乘晚上行军。
23日凌晨,7人在一条公路附近与越军遭遇。肖家喜自告奋勇将敌人引开,跑向一片冻水田,以掩护战友脱离险境。在穿越水田的过程中,肖家喜被越军枪弹击中右臀部,忍痛钻进一个山洞中隐蔽。刘德智率领5名战士穿过公路后,在公路附近草丛中隐蔽了大半天也没有等到肖家喜,于是转移离开。
肖家喜在山洞中藏了2天,躲过了越军的几次搜山。等到外面没有了动静,他乘夜晚出来,朝着北斗星的方向走去。肖家喜不敢走大路,只能走小路,爬山坡,饿了吃野菜、野草和一点盐巴,渴了喝露水和稻田里的水。2天后,肖家喜伤势恶化,走不动了,就顽强向北爬行。伤痛和饥饿的折磨,使他一天晕倒四、五次,醒来后仍然继续向前爬行。在伤重饥疲,衣衫破烂的情况下,他还坚持携带一支56半自动步枪、5枚手榴弹和320发子丨弹丨,没有放弃一名革命军人的信念。
刘德智指导员和另外5名战士后来安全归队,非常挂念肖家喜。等了几天不见肖家喜归队,刘德智无奈中开始安排人整理肖家喜的“遗物”,并在支委会上讨论肖家喜战前递交的入党申请书,建议追认肖家喜为正式党员。
3月31日下午18时,肖家喜终于爬回了祖国边境,遇到友军获救,很快被转往广西军区185医院,后又被送到昆明军区总医院治疗。1979年9月,肖家喜欢被中央军委授予“钢铁战士”荣誉称号。1980年,国务院副总理王震看望了肖家喜,称赞他:“你虽然没成为战场杀敌立功的英雄,但是你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忠诚,在九天八夜的时间里,没有丢失自己的武器和弹药,爬回祖国,也是名副其实真正的英雄!”
“钢铁战士”肖家喜
战后得知,袭击448团2营的是越军346师851团,从开始的加强营级兵力逐步增加到团级规模,但没有重炮参战。越军发现2营后,突然开火,打了2营一个措手不及。此后又死死咬住2营,利用2营的失误不断调集兵力抢占要点形成包围,抓住时机四面围攻,一举将2营及此后来援的2个连击溃歼灭,堪称是打了一个漂亮仗。
据战后统计,448团那嘎遇袭,共失散542人,丢失各种枪支407支。其中团参谋长、营教导员和部分连、排级干部在内被俘219人,其他320余人在战地阵亡或失踪。战后中越双方交换战俘,带队投降的付参谋长、李和平、冯增敏等人都被军事法庭判刑。
448团之败,最重要的原因是军驻师工作组指挥失误。驻师工作组对战场情况了解不充分,对师、团的情况并不很熟悉,却先是安排2营单独走小路回撤,后又否定全团回援,使加强指挥变成了包办代替,严重干扰了指挥关系。448团参战部队也轻敌麻痹,行军队形和组织防御时都犯了兵家大忌。遇到敌情时某些干部惊慌失措,极大地影响了士气。加上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薄弱,革命军人气节教育不够,导致出现大量人员集体投降现象。而缘于撤军回国的复杂因素,又使军、师未能组织部队进行有力回援。以上种种因素,终于造成了1979对越作战期间中国军队最大的一次损失。
战后不久,总参组织人对448团之败进行了长时间、高规模的调研和查处。军驻师工作组的关副军长被撤职,侯副政委被党内警告,林副军长被降职。150师师、团一级领导也进行了适当调整。这一战例后来还被作为加强指挥的反面典型而写入军内教材。
150师这次出国作战历时11天,共毙敌444人,伤敌22人,俘敌1人。在448团之败前,全师也只战斗减员200余人,应该说前期表现还是不错的。然而,448团兵败那嘎,150师的所有战绩便一笔勾销,此后长期背上了兵败失利之名。
历史,就是这样残酷吧。
兵败如山—对越作战成都军区原50军150师448团被围纪实(老鱼)
兵败如山这是我在79年对越作战中所经历的真实故事。我们班9人中有5人牺牲在那接连数日的伏击、突围和遭遇战斗中,其中1人被俘。安全回国的3人是:我、王宏和陈秀颖。其实,写出这段我人生中比较重要的故事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因为毕竟是一段失败、一段令人沮丧的经历。不过我以为真实的东西永远是有价值的,在许多所谓高大全的越战故事和传奇里,我愿意写出这一段不让人振奋的述说,以还原部分可能被淹没的历史。
山脚下的云雾依然没有散去的征候。
下山之后,道路通向一条长长的水坝。百十来米长的水坝左侧是一潭清水,右侧约5、6米高的坝下是一片略微起伏的稻田。在排长的命令下,我们全班继续用交替掩护的方式通过水坝。然后我们顺着大路绕过2个种满茶树的小山坡,那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庄就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二十余栋乡间民宅排列在一条大车道的两旁,干涸的路面上凸凹的车辙印变得十分坚硬。四处寂静无声,只有距村口不远处那两具腐烂尸体发出的臭味越来越浓烈。
全班停止了前进,大家细致地观察周围,不放过一丝可疑的征候。但是因为有雾,视线所及也就200米左右的范围,附近的山头被雾气笼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