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这期间,妻子的确很辛苦,担心丈夫的安危,两个女儿又患病,分别住在两个医院,既要上班,又要跑医院照顾孩子,还要安慰家婆,身体再结实,也会熬不住。

盼親人早日养好伤

这幅艺术作品,是战地记者陈朝荣从前线归来后,根据妻子在地方医院工作期间,担心丈夫的安危,亲人的渴盼,有感而发创作。图中女主角为作者妻子杨坚。1979.6广西贵县部队营区(现贵港市)

老母亲不知道儿子在前线打的什么仗,更不知道和哪个国家打,只默默祈祷儿子能平安回家。如果儿子能活着回来,宁可劝其回家种田,也比在部队继续当兵上前线打仗,让全家担惊受怕的好。

老父亲(继父)在乡下,更是整天牵肠挂肚,愁眉不展。

一天,他路过村口,见几个老乡在议论什么。便凑上去,几个人见我父亲走近,即止住话锋。后来,一位阿叔向父亲套话:

听说你儿子是军队记者?

是啊,是摄影记者。

阿叔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老兄,想开一点,听说有个军队摄影记者被越南人打死了,照相机还在河内展览哩,兴许…

哪个部队的?

听说是广西桂林的部队。

我父亲听了,犹如五雷轰顶,一阵颤抖,脸上铁青,一步一步走回家。

无巧不成书,我们部队在桂林驻过六年后,由121师接防。2月21日上午随361团团指向越南安乐开进途中,在栋替地域遭遇越军伏击牺牲的战地摄影记者,是121师的谢勇豪、我的影友。这期间,越南电台的“华语节目”

及“美国之音”

播得特别卖劲,谢勇豪牺牲的消息在“华语节目”

中联播数次,当作越南人民军的重大战绩:“击毙中国军队记者一名,缴获照相机一部。”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一消息竟传到我家乡这块穷乡僻壤,传到我父亲耳里。老父亲心里闷的慌,连续几天吃不下饭,直至接到我已回国的电报,这个悬案才算了结。

367团1营攻打敌通信站,直到傍晚时分,接到命令:撤出阵地!1连代理连长孔祥飞命令5班长周国平带领5班掩护全连撤退。全连撤出阵地后,5班分成三个战斗小组互相掩护,边打边撤。

最后边的战斗小组李洪文跳进旁边的一条水沟搜索前进。谁知埋伏在暗处的敌人一挺机枪正封锁着水沟,一个点射打过来,一发子丨弹丨从李洪文的腰部射进,穿至腋窝弹头却留在体内,李洪文痛得昏了过去。第二战斗小组的战士冲了回来,把小李背出敌人的封锁圈。这时,班长周国平的喉管也被打穿…

深夜,他俩被送进极为简陋的团卫生队,只能止血、包扎。李洪文苏醒过来,痛的直叫喊:疼死我了,爸、妈,我再也见不到你们啦。但这时的班长由于流血过多,又痛又困,昏睡过去,听不到李洪文的叫喊声。第二天周国平醒过来,发现自己的兵不在,以为是转移到后方医院。

原来,李洪文在天没亮时就停止了呼吸,而粗心的医生和卫生兵没有登记造册便将人给抬出去埋了,而且埋在一起的还不止李洪文一具尸体。

部队撤回国内后,干部战士个个发电报回家报平安,李洪文的父亲李太,这位年近60岁老实巴焦的湛江汽车装配厂工人,60年代的老劳动模范,等呀!等呀!快两个月了,一直不见儿子的音信,他只好来到部队,想见儿子一面。可连队的干部战士只知道李洪文受了重伤,会不会转到哪个医院。

这时,李太大叔决定:自己去走访各个野战医院一定要找到儿子,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一个多月来,他查遍了大江南北各个野战医院,始终不见儿子的影子,最后,又回到一连,将自己为儿子晒的十几张照片交给连队,便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到老家…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的战士为国捐躯,洒出热血。有许多人抛尸于异国他乡,连尸体都无法找到。

我们这些幸存者能活着回来,实属不易。

“十年人事几翻新”

,我们退伍或转业后,居住在城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日子过得不错。

但是你们,亲爱的战友!亲爱的烈士们!你们仍留在祖国的边疆,为祖国人民继续守边防。

广西靖西烈士陵园(1998.10)

广西那坡烈士陵园(1998.10)

战友们!我们见一次面不容易啊,大家都已高龄了,长途跋涉来一次边境不容易哟。望战友们自我珍重。希望再过20年,30年,你们这些“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不会被人们淡忘,更希望各级政府部门重视你们这些为祖国捐躯的英雄,说不定哪一天政府要员来看望你们,被全国人民想起,得到应有的纪念和尊崇。

战友,打仗时你饿着肚子冲锋杀敌,今天,我们陪你好好吃餐饭!(1998.10)

战友们再见了,不知何年何月还能见一次(1998.10)

陈朝荣,广东揭西人,生于1942年4月,1962年6月参军入伍,1965年任41军123师政治部新闻报道员、摄影记者。1979年2月17日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为战地记者。

战后转业至广东省计生委工作,后任广东省计划生育宣教中心、培训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艺术家,塔山之星勋章荣获者,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名人协会高级会员,广东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士。

图片文字均来自陈朝荣的《战地记者见闻录》一书,由玛丽整理,再一次向他们致谢。

以上是41军123师摄影干事陈朝荣同志的战地摄影,现在再转一篇41军122师摄影干事刘林楷同志的战地摄影,玛丽整理。

纪念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胜利40周年

祭奠41军122师对越自卫还击战英勇牺牲的战友

谨以此篇献给对越自卫还击战牺牲、负伤和活着归来的战友

40年前,我国南疆一个沉寂的寒夜,万籁无声。霎时间,万炮齐发,像闪电刺破黎明的夜空,天崩地塌,地动山摇。

那是建国以来第三次震动全球的边界自卫还击战争—对越自卫还击战。自云南至广西中越边界1300多公里正面,56万正义之师全线发起还击!时间凝固在1979年2月17日凌晨4时40分。

这场战争分为东西两线展开,东线的第一阶段的主攻方向是高平。第二阶段主攻谅山。越南朔江(河广县)是进攻高平的咽喉,它位于我国广西那坡县南面距平孟关约3公里的地方,方圆不到2公里,四面环山,四周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平地拔起,一条简易公路如长蛇沿山根蜿蜒穿过,是通往省会高平的唯一通道。是越南北方的一个战略重镇,一个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历来为兵家所争,当年法军和美军都未能攻下此地,被越军称为“天险”。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9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9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