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50军提出的要求,立即得到广州军区的批准,于是,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开赴越南境内,开始执行清剿任务和带有敌情背景的拉练。并作为战役的第二阶段,掩护参加战役第一阶段的友军撤回国内。

这支队伍进入北越的崇山峻岭之后,的确也见到了敌人,并和越军展开了战斗,。尤其150师448团,数次在与敌人遭遇战斗中,打得较英勇。但由于150师为刚扩编的部队,新兵较多,基层干部年轻,心浮气躁,麻痹轻敌,这次又仓促上阵,部队官兵对南方的气候不习惯,对山岳丛林的作战特点不了解,加上军驻师工作组凌驾于师指挥部之上,对敌情没有细致推断分析而盲目指挥,造成448团遭敌人伏击,损失惨重。

11日中午,150师448团进至高平市以南40余公里处的班英附近,与河内赶来参战的人民軍一支精锐部队遭遇,展开激烈战斗。战斗持续至12日中午,448团前指和2营的退路被切断,他们一边战斗,一边视机突围,同时苦苦地等待着援军的到来。由于驻师的副军长不同意派部队救援,要求在敌包围圈内的部队自行突围,至14日中午,造成500多人失踪,包括部分向敌投降,成为自卫反击战中我军被俘人员最多的部队。

我们接到全副武装准备返回越南境内的通知,目的是为了接应150师和寻找失踪的448团官兵。如果3月14日晚再返回越南,不是一两天的事,至少要一个星期以上,而且是大海捞针,说不定徒劳而返。更何况,中央军委负责人已向各国驻华记者作了表态:中国这次军事行动是自卫反击,教训一下越南当局,最后一批军队3月14日全部撤出越南境内。如果再派部队出去营救,将会给越南政府和各国记者留下话柄,最后决定让150师的兄弟们“自生自灭,顺其自然”。

3月16日,我国外交部长黄华向中外媒体宣布:参加这次边境作战的我军部队胜利完成作战任务,已全部撤回国内,中国在越南境内已无一兵一卒。这下更惨,我们已无法再派兵前往救援了,就连派侦察分队进入越南境内也都不可能。苍天有眼,保佑我们这批散兵平安归来吧!

几天之后,又陆续听到448团的情况:失散的官兵真的很惨,一部分与敌人血战到底,死在异国;一些成为越南人民军的辉煌战果,当了俘虏;还有一部分坚定返回祖国的信念,忍饥挨饿,日间隐蔽,夜顺北斗,摸回边界。

陆续有一些干部战士摸回来。一个晚上,某地哨卡发现越方境内有几个黑影在向我方边界移动,哨兵发出口令,对方对答不上(口令每晚更换),便高喊“纳松空叶,纵对宽宏度兵”。这几个黑影就是448团的战士,历经千辛万苦才摸到边界,以为又要落入敌人之手,几个人便抱在一起,引爆了一颗手榴弹…

这件事发生后,部队通知各哨卡,发现越方有人过境,一律以普通话对答,除了口令之外,还要询问部队的番号、代号,不至于误伤自己的人。

半个月之后,仍陆续有零散的干部战士过境,这些人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有一口气,一定要爬回祖国,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国土上,饿了,吃树皮草根,渴了,喝口山泉水。白天在山林石洞里隐蔽,避开敌人和越南群众的视线,晚上,望着北斗,判断方位,一步一步向边界接近。一些人在边界见到自己的队伍,便昏厥过去,一个个饿得骨瘦如柴。

历尽艰辛的战士,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生死28天英雄归来

1979年3月14日天刚亮,大家起来吃早餐,个个穿戴整齐,待命出发。出发时间是8时正。

我必须提前赶到欢迎地点,拍下祖国人民欢迎子弟兵的难忘一刻。郭副师长同意我的要求,并命通信营派一辆摩托车送我先行一步。

7时30分,我将背囊交给何飞跃,只背上照相机和手抢,乘摩托车出发。公路上,汽车成两路纵队,车上已满载干部战士,开始缓慢行进,我们从车间缝隙中穿来穿去,开得很快,不到20分钟,我们到了边防检查站。

车队经广西靖西龙邦边防检查站。(1979.3.14上午)

车队在我方境内公路上飞驰。(1979.3.14上午)

越南的边防检查站和我们的检查站相距不到50米,过去,两国的边防人员友好往来,一起打球,一起看电影,而现在的越南边防检查站,残墙断壁。我们的边防检查站大楼,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两边的彩旗一字形摆开,“热烈欢迎英勇战士胜利归来”

的横幅标语尤为醒目。

部队经过凯旋门(1979.3.14上午)广西靖西龙邦

过了边防检查站,公路两边插满五颜六色的彩旗,中小学生、靖西的人民群众列队两边,做好欢迎“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的准备。不到200米,又有一个大彩门,彩门横幅是:“欢迎英勇的战士们胜利归来”,左联是:“向英勇的战士们致敬”,右联是:“向英勇的战士们学习”。

进入欢迎队伍后,摩托车开始减速。我这位战地记者的出现,特别引起欢迎群众的注目,提示他们:大部队即将到达。欢迎队伍的情绪开始激动。

过了彩门,是广西自治区、靖西县党政领导和各界代表、文艺团体的欢迎队伍。我叫通信员停车,刚下摩托车,五、六名记者把我包围起来。我一看,广州军区的老记者、我的业务老师段秋生、广州军区新华分社采编主任姜柳初、广西日报、广西画报的记者,一早在这里等候。姜柳初一手把我拉住,问:战场的情况怎么样?我说:一言难尽,有空咱们聊聊。

图为:新华分社采编主任姜柳初,(后右1)拉住战地记者陈朝荣想采访。(1979.3.14上午)广西靖西龙邦凯旋门

段秋生伸出手:欢迎战场上胜利归来的英雄。

我抹去脸上的灰尘,笑了笑:师父,别笑我了,我不算英雄,真正的英雄在后边呢,很快就到达。

你起码算我们记者队伍中的英雄吧,来,先为凯旋归来的英雄拍张照片!他把我拉到路中间,以大彩门为背景,为我连拍两张。(下图)

广西靖西龙邦凯旋门前,广州军区老记者段秋生为刚从战场归来,他的徒弟战地记者陈朝荣,拍下了这张经典照。(1979.3.14上午)

广州军区老记者段秋生(右1)在战场留影。左侧为122师警卫连战士曾沙1979.2.25.下午越南朔江

几名记者还围着我,想从我这里了解一些情况。这时,几辆吉普车已进入欢迎队伍中间,部队领导下了车,向欢迎队伍招手。我们终止了交谈,各自占领有利地形,开始拍照。

欢迎队伍中,锣鼓喧天,“向英勇的战士们学习致敬”,“向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学习致敬”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9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9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