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工兵留在最后收摊。据说,部队和群众全部通过后,将所有大小桥梁炸毁,在几处公路的急弯处安上丨炸丨药,让山泥泻下公路。这种做法倒不是怕人民军的追兵尾随追杀,人民军已像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炸毁公路、桥梁,目的是越南当局破点财,让他们属下的部队在我们撤军之后修桥铺路,不能过于清闲。同时,我们的工兵一路上安放丨炸丨药,也减轻了负担。

我们在茶灵西北侧、靠近831高地的一个小山坡扎营。这里,一片战争的痕迹:周围两个暗堡被炸得稀烂,战壕里,尸体虽已撤走或掩埋,但弹孔累累,干了的血迹,仍沾满战壕的土壁,发出阵阵怪味。

831高地上有368团部队驻守,这一带安全,我们不需再挖猫耳洞,用方块雨衣搭起凉棚,就可以休息。天气渐渐转热,棚子特别通风凉爽。

123师指挥部通知各部队,14日上午回国,广西各界人士在边境组织欢迎仪式,要求干部战士抓紧时间洗洗澡,换上新军装,保持军容整齐,接受祖国人民的检阅。

12日晚和13日上午,茶灵周围的河沟都挤满了大兵,个个赤条条,“剥光猪”洗澡者处处可见。20多天了,许多人算是出国以来第一次大扫除,有的人身上还有跳蚤,甚至长疮呢!

12日上午,我洗完衣服,盘算着胶卷全部用完,14日上午祖国人民欢迎子弟兵归来的场面一定很壮观,这样的机会一辈子只能见到一次,错过机会无法再补,该回旧州村取些胶卷。

正巧,司令部有辆车要到旧州办事,我搭乘顺风车赶到旧洲,把拍过的30个胶卷装进我的包里,作为一级保护,再带了十个新胶卷。经过龙邦公社时,有几位同志要到商店购买物品,我乘此机会,向在营房的妻子发了个电报。这20多天来,生死未卜,妻子和孩子一定很挂念,提早发个电报,让他们放心,电报内容是:“战斗结束,住在越南茶灵,今日回来取卷,14日正式回国。”

中午回到茶灵后,政治部的兄弟们知道我带回一批新胶卷,吵着每人要照一张“战场留念”。

123师领导班子合影(1979.3.13下午4时)越南茶灵831高地

25天过去了,这25个日日夜夜,死神一直伴随着大家,是死在战场上,还是能活着归来,大伙心中没个谱。机关干部,虽说安全一些,但也潜伏着不安全的因素。

361团在随师后勤指挥部行进中,经过魁剥地段时遭到敌人伏击,团长、副政委及部分师团机关干部壮烈牺牲;到处都有地雷,说不定走错几步,就会粉身碎骨呢!

只有今天,在距离国境线只有几公里的茶灵,在宣布14日回国的通报之后,大家的心情才开始放松,有雅兴要求照张“出国照”

或“战场留念”。我义不容辞,满足大家的要求。大伙高高兴兴地跟着我来到阵地上,有的在地堡前,有的在凉棚里,有的拿起电话,作“战地值班”,每人照了一张。山坡下是茶灵电池厂,厂门的一块巨石上竖着胡志明的塑像,大家又在塑像下合影,算是了结一项心愿。

右侧巨大岩石上矗立的胡志明塑像,被我军完好保留了下来。(1979.3.12)越南茶灵电池厂

下午4时,我们乘吉普车出去采风,看看茶灵县城的“真面目”。茶灵县城比河安县城小得多,大多数泥墙瓦房,经过炮火的洗礼,几乎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子,我顺手拍了几幅茶灵残景,并为师领导拍了张合影照。

战地记者陈朝荣在越南茶灵电池厂(1979.3.12)

县城南边炮声阵阵,我们驱车前往看个究竟。几门152加榴炮,一字型摆在开阔地上,向越南重庆方向炮击。我们问了一下开炮原因,炮兵排长说:剩下一批炮弹,我们不想带回国内,顺手牵羊,向北越的重工业城市—重庆放一放,能炸毁几项设施,也算成效。翻译周剑矩私下发起牢骚:这样打法,我重庆的老婆不知是否有危险,不如趁机打下重庆,我把老婆带回来。我们听了哈哈大笑:国内不能一夫两妻呀!

临走,我找炮兵排长要了一个约十斤重的152铜质炮弹壳,装进吉普车,带回国内做个纪念。

152加榴炮口对准重庆(1979.3.13下午4时)越南茶灵

古人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点不假。撤军,是件喜事,也有可能潜伏着另一种危机。

越南人埋了数以万计的地雷。这次自卫反击战,主要战场、主要阵地、主要的道路,多数地雷已被清理或排除。但一些山坡、角落、路旁,仍有地雷,危险仍存在。

那天,阵地上很平静,某团副政委和一位股长一起到树丛里方便方便,刚解开裤子蹲下,踩到了触发地雷,一声巨响,副政委被炸重伤,在旁边的股长也受了轻伤。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庆祝“活着回来”

,副政委却在后方医院治伤。

地雷太多,防不胜防,被地雷炸伤的事,时有发生。某汽车连的一辆行进中的汽车,为了让道给后面的汽车,前轮压进路边的排水沟,压响一枚地雷,汽车被炸翻。为了不在越南境内留下任何物品,这辆报废的车辆只好装上另一部卡车,跟在回国队伍的最后面。

茶灵附近一间军需仓库里,堆满了一袋袋雪白的面粉,放把火烧掉它,实在可惜,不如顺手牵羊,搬回国内,让部队和驻地群众吃餐饱。某炮团2营的两位司机和3名战士开了辆卡车来到仓库前,打开大门,将一袋袋面粉扛上肩,送上车。

当他们搬至第三袋时,“轰”

的一声响,一个压在面粉下的地雷爆炸了,两名司机当场死亡,3名搬运的战士也负了轻伤,面粉撒了一地…

3月14日傍晚6时,一道紧急通知传了下来:带上武器,背上简单装备,待命出发,执行一项营救任务!

刹时间,气氛又紧张起来。大家一边收拾行装一边胡乱猜测:营救什么人?何时出发,从哪条路线入境,时间有多长?…

机关的干部都很清楚,撤军时,许多公路和桥梁已被炸毁,摩托化开进根本行不通,又要爬峻岭、钻山林?

我们不敢脱衣睡觉,在阁楼上边闲聊边等待。晚上12时,待命出发的命令解除了,紧张了一场,虚惊了一阵,终于可以高枕无忧,安安乐乐睡一个晚上。

第二天一早,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终于传开了。原来,这次自卫还击战中,武汉军区派出20军58师;54军160师、161师、162师参战;成都军区也派出50军148师、150师两个师开赴广西边界加入战斗行列,为战役预备队。3月5日以后,战役第一阶段结束,由于仗打的比较顺利,第二预备队派不上用场,只能驻守在边境。当战役进入第二阶段,清剿残敌时,50军提出,要求走出国门,让干部战士到实战环境中锻炼一下,一是协助清剿,二是进行带有实战背景的野营拉练,培养战士的敌情观念,提高干部的指挥能力,全面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9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9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