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撤军路上

1979年3月5日,正当我们还在大山沟里辗转清剿残敌时,新华社奉我国政府之命发表声明。

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军队被迫自卫还击,现已达到预期目的,从3月5日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中国政府郑重声明,如果越南再对中国边境进行任何武装挑衅和入侵活动,中国保留继续自卫还击的权利。

同日还发表了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全部撤回中国境内的消息报道。

123师指挥部奉命于3月11日中午开始往国内撤兵,并命令367团和369团兵分两路进入深山丛林,沿茶灵方向继续追扫残敌,13日晚在茶灵一带集结准备回国:师直属单位和三大机关沿公路摩托化开进。

撤兵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首先是将该地的军用设施和公用设施炸毁,让越南当局接收这些地区时感到头痛、伤脑筋。

工兵营在河安县政府办公室安上几包丨炸丨药,办公室倾刻夷为平地;接着,喷火连派来两支喷火枪,一条条火龙喷向县政府干部宿舍,这些房子立即变成一片火海。除了县医院和县邮电局之外,公丨安丨屯、百货商店、军需仓库、变电站,统统安上丨炸丨药。县城到处响起阵阵爆炸声,作为留给越南当局的“礼物”

,也是欢送中国军队的礼炮声。

越南河安医院完好无损(1979.3.12)

直属单位和机关集合完毕,陆续上车,开往3号公路。这时的3号公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就是在国内,也很少有机会见到这么多汽车集中在一起。公路开始堵塞,乘车比走路还要慢。

自从进入越南境内后,由于敌情复杂,领导乘坐的车辆有时也改变,由小车改为卡车。人民军对中国军队的内情了如指掌:凡乘坐吉普车,、佩戴手枪、肥胖高大者,多数是中国军队的“官”

,成为人民军散兵游勇及特工人员的袭击目标。367团通信连在随二营向扣屯穿插期间,通过一片稻田地,个头高大、佩带手枪、正在指挥连队向前运动的连长,成为敌人的目标。在两声枪响之后,连长倒在血泊中。吉普车遭敌袭击的事,时有发生。因此,为安全起见,首长们由小车改成大车,并不奇怪。

今天撤军,到处都是中国军队,敌人的残兵败将已被清剿的七七八八,个别散兵游勇见我们人多势众,不敢出来捣乱。但公路上汽车排队成龙,行进缓慢,乘坐大车、小车都失去作用。

部队摩托化行进,为行动带来一定机动性,为作战赢得时间。但摩托化行动组织得不好,指挥不当,也可能耽误时间,贻误战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军、师后勤部门派了交通协调员,在各个路段指挥,疏导车辆。

我们乘一程车,走一程路,交替进行。下午4时,已可遥望高平市了。

高平市江北桥头,是个交叉路口,靖西、茶灵往河安及往河安、通农,是在这里分路的。

高平市是北越高平省省会。这时的高平市,千疮百孔,除北边江面大铁桥完好无损之外,绝大部分楼房均被炮火击毁,多处地方尚在冒烟。当日42军攻打高平时,炮火轰击之猛烈程度可想而知。据说全部撤军完毕,后续部队在大铁桥上安了几吨丨炸丨药,将大桥沉入江底。

我们从河安方向至叉路口停的车龙约有2公里,大车小车排成两路纵队,靠左边山坡一队车辆是军用汽车,靠江边一队是地方车牌,多数是卡车。

更奇怪的是,公路右边的卡车上,装满越南最出名的木材—铁木,都是从被炸毁的房屋上拆下来的,有的熏的黑黑的,沾满尘土;有的卡车载着2、3头牛;有的装着变压器及其他箱箱柜柜之类物品;还有相当一批车辆载着身穿五颜六色服装的人。木材、各种用品和耕牛,只能说明广西边境很穷,群众组织起来,到战败国的地盘里捞一把,以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

这一车车的群众,乘着车到外国来干什么?是旅游观光,还是来凑热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感到莫名其妙。

接近高平,我提着相机,爬上左边山坡,对着高平市残墙片瓦的外貌大铁桥,把留下的最后两张底片拍完。

战后百孔千疮的高平市郊(1979.3.12下午4时)越南高平

“陈朝荣,陈朝荣!”

忽然有人在喊我。这声音很熟悉,但似乎很久没听到这个声音了。我的视线对着正在公路上徒步行进的机关干部浏览一下,没有一个向我打招呼;再往一车车的陌生人搜索,真的有个人在向我招手。我跳下山坡,从汽车间穿过,向斜对面一辆卡车走去,原来,向我打招呼的是作家莫孝川。

“陈朝荣,快一年没见面了。”

他弯着腰,靠着车栏和我握手。

能在异国见到你,太高兴了。莫孝川去年从军政治部转业后,安排在广西作家协会工作,已一年多没见过面。

你们怎么会来这儿?

广西组织一批作家、记者出来看看战场景观,这不,我们这辆车的人都是作家、记者。

是出来旅游吧?

不,出来看看,丰富一下创作思路嘛,哈哈哈…!他在车上,居高临下和我胡扯了一阵,他们的车开始向前挪动,老莫又向我挥挥手:靖西见!我和他告别,快步追上我们的队伍。

战地记者陈朝荣和作家莫孝川(1979.3.14)广西靖西

叉路口,乱哄哄的一片,从高平往靖西的车辆,与河安方向开来的两路纵队,都挤在这里。车队的交通协调员不停地疏导车辆,忙得团团转,让高平过桥的车辆先行,再是河安来的部队,最后,才让广西派“接受战火熏陶”

的干部群众通行,至于一车车的战利品,最后才放行。

我们终于上了车,往茶灵方向飞速开进。从靖西经高平至河内这条公路,是抗美援越时期我国支援越南的主要通道,1965年10月—1970年7月,我国軍民勒紧裤腰带,拿出约200万美元的物资支援越南抗美斗争,每年500多万吨粮食和200多万吨汽油,以及大批物资,有相当部分通过这条公路进入越南;部分雄赳赳气昂昂的人民解放军也是通过这条路进入越南,协助越南抗击美国侵略者。

这条路较为开阔,行进很顺利。下午5时,我们到达茶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9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9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