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何桂培是个老兵,在边境侦察活动中非常勇敢,每次穿过越方地雷场时,他总是自告奋勇地说:“让我来!”这个老兵大胆,沉着老练,对越军布设的59式防步兵地雷确有一套,用一根8、9米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树杈,他卧倒用竹竿向前捅两三遍,没地雷再前进一段,有地雷被他一桶全炸了,他却安然无恙。战友前去救他时,他对一排长钟敏能说:“排长,救救我…”钟敏能大声对他说:何桂培你放心,只要我们还活着,就一定把你救出去!

5连长带着部队上了高地,接替6连的阵地,掩护6连干部战士救出侦察2连和受伤的人员,一部分战士抬着李副师长和伤员,边打边撤,离开无道村,这时,已是2月20日下午4时多了。

电台人员在撤退转移中部分人员走散失去联系,负伤的报务员祁正刚、吕杰与前来营救他们的367团2营会合。台长方永洲牺牲,他携带的电台被营救部队带回师前指,随后与李副师长及伤员一同转移至312高地,与师前指电台人员合并。

再看另一路突围撤退的吴连长及部分战士,吴连长中午12时负伤后,一直坚持在指挥位置上,下午才撤离公路西侧,往扣屯方向转移。刚撤到江边,发现几个越军,端起冲锋枪把敌人打掉。他们没找到那座钢索桥,只好泅渡通过几百米宽水流湍急的河流向扣屯方向转移。另一路是温科长带领的一拨人马,通过钢索桥,向扣屯(312高地)方向转移。

下午5时,突围出来的剩余官兵抬着伤员到达扣隆村,与先期过了江的吴连长、温科长带领的两路兵力汇合。经过清点人数发现,1排有两个战士下落不明,一个是3班长田国林,一个是2班新兵战士官琪。原来他俩在撤出重围的过程中,因不明确集合地点,他们没有往扣屯方向撤,而是错误地沿2连早上来时的路线往河安方向撤走。

后来得知,他们俩人在撤出以后,被敌散兵火力打中而光荣牺牲。令人痛心,非常可惜!

2连的官兵拖着疲乏的身躯,6、7个人抬着一个伤员,都感到非常吃力,战士们实在是疲惫至极。经过班多、班匝两个村庄,接着又翻过几座山,约6公里路程费了几个小时,当晚9时多才到达扣屯。(312高地)安顿好伤员,组织好警戒,草率吃点东西填饱肚子,在堑壕里深深地睡了一觉,这是连续五天穿插作战第一回睡了个安稳觉。

侦察大队2连1排由于伤亡过半,完好的同志仅4人,只能安排担任一些其他任务,晚上担任师前线指挥部的警戒,白天则外出。钟敏能带领8个战士到玻列、班多、班克一带的公路侦察路况,了解地形,以便部队回撤时用,同时四处搜索粮食和武器弹药。

21日上午侦察小分队在离扣屯约3公里的一个山坡,发现一个越方公丨安丨屯的小弹药库,枪支弹药的包装箱上标注“中国制造”。下午又找到一个小粮库,一袋袋大米写着“中粮”

两字十分刺眼。他们选择一些适用的子丨弹丨、炮弹等,返回312高地。不到2天时间,战士们储备了可以打大战、打恶战足够的粮食和武器弹药,堑壕、防炮洞陆续挖好完善,这回该轮到我们的战士以逸待劳伏击越军了。

2月28日接到师基本指挥部命令,扣屯所有部队前往河安县7号高地,与师基本指挥部会合,重新整编、合并、补充兵员,迎接新的战斗。

往7号高地转移中,侦察大队2连1排奉命为前卫排。一排长钟敏能带领7个战士负责前方警戒和带路,在班克村与敌人散兵发生遭遇战,消灭两个敌人,其余逃窜。到达7号高地,把受伤的战士交后勤医疗队运送回国,一排从步兵连补充了一些战士。

在7号高地休整两天后,由2班长郑齐福(广东恩平人,继蔡宗伟牺牲后马上提为2班长)带领2班9名战士,随367团一起,对高平西北部石山地区展开清剿战斗。他们在10多天清剿战斗中,也遇到几次规模大小不一的战斗,主要是“挖地老鼠”

,再没出现无道村遭敌伏击战那般惨烈遭遇,也无人员伤亡。

其他10多名战士由钟敏能带领,护送16台汽车运送战利品回国,车队在路上多次遭到山上越军散火力点拦阻射击,但都被我侦察兵以密集火力压制,车队顺利经朔江、平孟回国,一路护送车辆的10多名战士及广州军区汽车团的司机均无伤亡。

侦察大队在这次穿插作战中,1连牺牲15人,消灭越军人数未统计。

2连共牺牲12人。其中:1排牺牲6人,受伤7人,2排牺牲3人,受伤3人,连部牺牲3人。1排消灭越军38人,(未含牺牲人员数)2排未统计。

侦察大队通信兵五台共7人,牺牲4人,受伤3人。

台长方永洲(河南人)、报务主任刘绪光(湖南人)、报务员何族礼(海南定安县人)、技工陈恒明(广东湛江人)4人牺牲。

报务员肖超贵(湖南人)、祁正刚(河北石家庄人)、吕杰(现居桂林)3人负伤。

台长方永洲记一等功,祁正刚荣立三等功,通信兵五台集体荣立一等功。

侦察大队2连炊事班战士冯圣庄烈士

侦察大队二连不幸遭遇越军伏击,越军以一个加强营600多人的兵力,战斗力比普通步兵营强很多,妄想在无道村一举歼灭我侦察分队。

但我侦察分队以仅有90多人的兵力,实际上仅有两个战斗排,全体官兵英勇战斗,以一当十,以精干的军事素质抵抗越军的强大打击。更不利的是敌人经过精心设伏,而我方是被伏击,地形对敌有利,对我方不利。如此悬殊的地形优劣,这种处境假如被越军全歼是没有悬念的。

然而,我们的侦察分队官兵却能与越军对打9个小时,且消灭越军上百人,而我方仅牺牲27人,(其中有5、6人是撤出伏击圈后,在其他地方牺牲的)真正牺牲的侦察兵仅九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这就是真正的侦察英雄!

遗憾的是,牺牲的官兵多数是配属分队,有的战士连枪都没配。

群众纪律

1979年2月20日晚上,师基本指挥部(简称师基指)在班马设营。也是我们出境作战的第二个夜晚。

天快黑时,我们政治部几个人到行政科各借了一把小铁锹,沿着一道一米高的土坎,相距半米,各自挖了一个猫耳洞。洞里铺上一块胶布,弯腰躺在里面,脚往外伸,折些树枝或拔芦草,一部分垫在胶布下,一部分铺在洞口作垫脚用,不须脱鞋躺在洞里,软软的,挺舒适,有点像火车上的“软席”。

猫耳洞防弹,防风避雨,冬暖夏凉。越南北部山区白天太阳很毒,入夜后冷风刺骨。我们躺在洞里犹如躺在电热毯上,怪舒服的。

这座山包从半山腰到公路边,都是一层层的旱地。我们政治部的右边是司令部,左边是后勤部,警卫连分为两半,一半在山包上,一半在公路边。往南公路两边的两座小山,驻着一个步兵营,在我们的前面左边一片开阔地,远处又是一座山头,驻守着侦察连,北面是几个直属连队。看来,我们在这里宿营,安全绝对有保证。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