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367团特务连侦察排战友合照。左起:曾水金(班长)、戴玉坤、蔡宗伟(烈士)、殷好、钟敏能、王宗昌、田国林(烈士)、王瑞明、邱德光(烈士),1976年摄于桂林奇峰镇123师机关旁。

幸存活着归来的123师无线电连石家庄籍四战友。左起:肖志远、李文刚(师基本指挥部)、祁正刚(侦察大队通信兵五台)、杨志(师前线指挥部),1979年6月攝于广西靖西

2连按现有地形安顿好警戒兵力,这时,战士们早已饥肠辘辘,又没吃的,实在是太饿了。正好山坡下有一片甘蔗地,砍了一大捆粗壮的甘蔗回来大家啃。生津解渴又充饥,一举并得,饥饿问题基本解决。但上级要完成的任务还没着落,大队首长决定,派出三个侦察小组同时向三个方向去寻找弹药库。

一排长钟敏能带一个小组,二班长蔡宗伟、二排二班长卞祖贵(湖南常德人)各带一组。钟敏能带着6人小组沿公路向北搜索前进了2公里多,距离7号高地还有7、8百米远时,发现7号高地上的堑壕里有越军在走动,通过望远镜一看,发现高地上有大量的越军在活动,(因为那时还不清楚是7号高地,更不知道那是越军一个加强营的防御阵地)再仔细观察发现有30来个越军开始向山脚移动,并朝一排这个方向运动,钟敏能判断:敌人可能是冲他们7个人来的,企图包围我们?一排长当机立断搜索了路边一所学校,并以此地作防御阵地。学校四周全挖通了堑壕,还有交通壕连接几间教室,学校外围三面全是300米以上的开阔地,只有进入学校这个方向有一些灌木丛,钟敏能认为这是一处较好的、可进可退的防御阵地,纵使敌人6倍于我,但以侦察排精干的人员与火力,完全有信心把这30多个越军打败!

幸存活着回来的侦察2连2排2班长卞祖贵,在参加营救战友战斗中,脸部受重伤,当年帅气英俊的模样变了。卞祖贵很坚强、很乐观,在治疗过程中,断断续续不下十次手术,子丨弹丨的伤害和手术,带给他的伤害和痛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感受得到的,但他坚持挺过来了。

当年那个英气逼人、帅气威武,手持冲锋枪腰挎2枚手榴弹照片的2班长卞祖贵。

钟敏能把侦察小组布置成“品”字状3个战斗小组,形成四面都可以射击并可互相支援的火力配系,并且达到进能攻、退能守的目的。他用望远镜向四周仔细观察,并没有发现弹药库之类的建筑物。原以为那30多个越军是冲侦察小组来的,他们在那里坚守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没发现敌人靠近。不知为何,从山上下来的30多个越军始终未敢靠近侦察小组一步。天就要黑了,再呆下去也没意义,侦察小组扫兴而归。其他两个小组都已回来,一无所获。

二班长蔡宗伟带的小组还与敌人暗火力点对打过一阵子,所幸我们没伤亡。观察哨又报告:在侦察大队坚守的这座无名高地四周发现有大量敌人在活动。

大队部判断:今晚我们极有可能遭越军偷袭,命令各单位必须加强警戒以防不测。

夜晚,2连一排二排利用小高地现有的环形堑壕,安排了26个潜伏哨构成环形防御。侦察大队所有干部在山顶竹林合围处一段较宽的堑壕里召开军事会议,研究下一步的行进路线,可能遇到的情况及处置方法。

为配合师侦察大队执行这次特殊任务,123师无线电连派出最强的15瓦电台,由台长方永洲负责,收发报能力较强的报务主任刘绪光、肖超贵负责收发报,并由身体健壮、动作敏捷的陈恒明、吕杰负责发电,祁正刚、何族礼负责架设天线,以保证收发报畅通无阻。

大家立即齐心合力,架起电台天线,并开始发电,与师基本指挥部联系。

报务员开始向师基本指挥部发报,可耳机里尽是叽里咕噜的回音,台长判断,附近5公里内一定有强大的干扰台。由于长时间未能和师基指联系上,电台所有人员非常紧张,台长方永洲和报务主任刘绪光深感责任重大。他向李副师长报告了情况,李副师长安慰台长:不要紧张,慢慢来继续联系。越军干扰电波极强,一晚上也没联系上师基指。事后才知道,这里距那怀不到10公里,那怀是北越的军事基地、通信基地,干扰当然特大。

侦察大队通信兵五台报务员肖超贵

李副师长分析了目前的形势,认为无名高地四周都有敌人在活动,稍有麻痹,有可能被敌人包饺子。今晚稍作休息,明天一早还要向扣屯赶,完成师基本指挥部交给的最终任务。他还交代:今晚要加强岗哨,大家睡觉时要睁开眼睛睡。

会后,连长吴其珍利用环形堑壕,布置了20多个潜伏哨,以保卫大队部和干部战士的安全。后来得知,这天河安县敌我双方态势是这样:我师前线指挥部就位于7号高地北面不远,而侦察大队坚守的无名小高地则位于7号高地南面,两地直线距离约6公里左右。如果当晚能及时联系上的话,师前指从北面进攻,侦察大队从南面断敌退路,利用西面那条水流湍急的河流做阻敌西窜的屏障,派相应兵力在东面围堵,南北夹击合围,全歼7号高地越军是很有把握的。

北越的二月天,白天很闷热,晒得你浑身冒汗,可到了晚上,寒风习习、饥肠辘辘。但大家还是忍饥顶寒,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密切注视着周围各个方向,严防敌人偷袭。

侦察大队2连1排长钟敏能

一排长钟敏能整晚不敢合眼,沿着堑壕一个一个潜伏哨去查岗,发现很多战士都睡着了。侦察兵实在是太累了!只好一个个把他们弄醒,以防意外。

就这样,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一个平安的夜晚。

2月20日清晨5时左右,天刚蒙蒙亮,雾气很浓,50米以外什么也看不清。真是天助我也!侦察大队90多人按一路队形跟进,上了4号公路沿着朔江—河安—高平方向大胆地跑步前进。

大队部命令一排为前卫排,并指令一排长钟敏能带领2班李旺胜、(广东河源人,1956.6—1979.2)刘剑海(湖南兰山人)、官琪(贵州毕节人,1958.7—1979.2)、3班田国林、(1955.4—1979.2)金必成、吴开能等6名较机灵的战士在前卫排前出200来米,沿公路边搜索边快速前进。

过了班庄一个较大的村子就到了河安县城,公路从县城旁边通过。经过河安县城河边时,两个越军炊事兵正在挑水,突然看见尖兵班,又见后面正在小跑步往前赶的大队人马,吓得没命似的丢掉水桶拼死往城里街道跑。因为侦察分队执行的是打援任务,急于赶至312高地,没有向越军炊事兵开枪,反而加快速度跑过县城。

天还没大亮,雾气又浓,能见度很低,侦察分队跑步速度很快,前进了一段路程都没遭遇敌人。经过河安医院的公路桥时,看到一辆我军坦克翻落在桥底,炮塔朝下。经过寿强村口公路的拐弯处,又发现7、8辆我军坦克被打坏在公路上和菜地里,10多具被烧焦的坦克兵尸体散落在路两旁,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恶战。考虑到当前肩上的任务,眼前的这般惨状容不得侦察兵们多想,只有加快速度跑步前进。当前卫班搜索快接近那苇村时,有个越军哨兵站在大树下探头探脑地观察,因为雾太大,他也看不清是哪方的军队,还没等他来得及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时,位于前卫班最前面的钟敏能用微声冲锋枪打了一个短点射,结果了他的小命。吴连长又大声地命令:加快速度继续跑步前进。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8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8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