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开战半个月前,我们还驻在旧州村的时候,电影队联系到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新彩色电影《车轮滚滚》。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南进军,解放全中国。北方人民斗倒地主,分了田地,感谢毛主席,感谢解放军,自动组织起来,支援前线。人民群众推着独轮车,满载支前物资,支援人民解放军打老蒋。影片中,浩浩荡荡的支前队伍气势磅礴,有的扛担架,有的背物资,滚滚的独轮车队紧跟在解放军队伍的后面。战斗中,战士负了伤,他们冲上去抢救、包扎,把伤员抬下阵地。阵地上缺少弹药、粮食,他们立即把弹药、粮食扛上阵地。《车轮滚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支前民工是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一支新的战斗力量,有力地配合了各个解放战场,使解放战争顺利推进。事隔30年后的今天,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支前民工又在越南战场上再现。在通过边境时,这支民工队伍走在部队后面,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通天岭,真有点像《车轮滚滚》中的镜头,像解放战争中的支前大军。

正在搬运炮弹的民工(1979.2.26上午)越南扣旺310高地

过了通农县城不远,有少数敌人向我部队袭击,这下子,民工队伍开始乱了阵脚,丢干粮的、丢背包的、丢担架的,路边到处可见。接近魁剥地段的几个发生过战斗的无名高地附近,丢弃的物资不计其数。枪声一响,有的民工丢盔弃甲,急于找地方躲藏,忙坏了负责指挥的干部战士。

121师后勤指挥所在魁剥地段遭到伏击,死伤较多的都是民工,由于民工队伍大乱,致使敌人有机可乘。直到我们经过时,有的民工才哭哭啼啼地从树丛、岩洞里爬出来。

对于这批民工,123师指挥部自始至终很关心,派干部组织带队,五人一小组,由一名武装战士当组长,民工中也有一名配备步枪。通过几个危险路段时,指挥部又派武装连队护送,宁可牺牲干部战士,也要保证民工的安全,这些民工抬担架、运送伤员、运送炮弹,确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有的民工表现英勇,还立了功。

战士为民工水壶加水(1979.2.26上午)越南扣旺310高地

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各种人物在社会舞台上表演,有的扮演正面人物,有的扮演小丑。中越边界自卫反击战,是继中印边界自卫还击战17年后,中越边界的一次战争。中印边界战争规模较小,而这场中越战争的规模很大,牵扯进这场战争的人数也多。在这场战争中,有的成为英雄人物,有的在战场上碌碌无为转了一圈,有的牺牲在战场上,连尸体也找不回,有的却变成跳梁小丑。

支前民工队伍中,多数人平平安安归来,也有的成了历史碴滓。

我曾经听过这么一件事:担任配合正面进攻的某师一支民工队伍,部队进攻战打得很激烈,民工来回不断运送烈士遗体和重伤员。由于运送路途较短,路两旁没有敌情障碍,部队没派战士护送。有几位民工见到烈士手腕上闪闪发光的手表,见财起贪念,在路边草丛放下担架,取下烈士的手表和钱包后,继续将烈士抬回国境线内的目的地。

为了多抬几具尸体,多得几份“礼物”,这几个民工“表现出色”,不断来回奔跑,将尸体抬出不远,便进行全身搜索,甚至弃尸路旁,置仁义道德而不顾。发展到后来,黑手竟伸进伤员的口袋,将昏迷不醒的伤员身上之物囊括一空,以至耽误了伤员的抢救时间…

战后,有的伤员揭发了某些民工的丑闻,部队将此问题交给地方党政部门负责追查,终于将这些民工绳之于法。

仿效《车轮滚滚》的做法,组织庞大的支前队伍上前线支援战斗,在国内这种做法无可非议,在国外,在异国他乡作战,是对、还是错?利多、还是弊多?组织者不妨慎重考虑。

安置越南群众

下午,121师的两个连队在附近搜山时,发现了一批越南群众,约30人左右,多数是老人、儿童和妇女。经过询问,他们都是河安附近的居民。

由于战争,这些难民都到山上避难,多数住在山洞。十几天过去了,他们缺粮、缺水,正在饥寒交迫之中。

121师的干部战士基于同情,很想帮他们解决一下困难,但搜索任务很重,所带的干粮又不多,听说123师就在310高地附近,便动员这批难民出山,并派几个干部战士和翻译把这批人带到310高地,交给了123师,请友邻部队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批难民看到中国军队很友善,就十分放心地聚集在一起,等待我们的发落。

战士为越南群众解渴(1979.2.26下午)越南扣旺310高地

123师领导带着我和翻译往山坡上赶,并通知防化连派一批干部战士带来水和干粮。

这是我们出境后接触人数较多的一批越南群众。是宣传中国军队政策、做好战区群众工作的最好机会。

干粮和水都送来了,每人发给半斤,孩子们打开干粮,一个个狼吞虎咽,干粮又干又硬,本来就很难下咽,但孩子们实在太饿了。我看到几个孩子瞪着眼,伸长脖子咽得很辛苦,便叫战士们找了几个罐头盒,给他们每人送了一罐水。有的群众随身带了碗和饭盆,也相继装水喝。

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吃饱了,喝足了,蹦蹦跳跳,真是可爱极了。十天来,他们躲在山沟里,饥寒交迫和恐惧把他们折磨的又干又瘦,现在他们的精神算是解放了。

孩子们接受中国叔叔送的干粮(1979.2.26下午)越南扣旺310高地

战地记者陈朝荣与越南儿童

他们不再害怕了,有说有笑。(1979.2.26下午)越南扣旺310高地

几位老人和妇女,看到中国军队又送干粮又送水,态度十分真诚,很受感动,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并通过我们的翻译,和干部战士攀谈。75岁的老人龙之销说:“战争未开始,听到我们的村干部宣传,说中国军队杀人放火,我们很害怕,只好躲进深山。下午被你们的人发现后,我们还以为大难临头。他们动员我们出来,说送我们回家,我们怀疑会不会被卖猪仔,哪知你们对我们这么好,送水送粮,真是万万没想到。”

并跷起拇指:中国军队,这个。他的越南话中夹着一些粤语,虽然我们无法完全听懂,但我们很明白,这场战争,使这些无辜的群众历尽磨难,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了许多个白天黑夜,尤其难为了孩子们。

与越南老人交谈(1979.2.26下午)越南扣旺310高地

有一位姑娘见我们旁边站着背十字箱的战士,防化连卫生员,便走过来打打手势,指着另一位坐在地上的姑娘。我们明白,她的意思是有人受伤。我和卫生员一起过去看,姑娘膝盖上划破了一块皮,盖骨露出,已经化脓。看来,受伤不轻。

防化连卫生员为越南姑娘农氏边疗伤(1979.2.26下午)越南扣旺310高地

姑娘叫农氏边,是河安碑朝社那坡村的社员,18日我们发起总攻的第二天,随大家往山里逃难,不慎被石头绊倒,碰伤了膝盖。卫生员用消毒水为她洗去伤口的浓汁,再撒上黄安消炎粉,扎紧绷带,并给她几片服用药片一包药粉。农氏边看着卫生员精心地为她包扎,感动得泪水在眼眶里转。村干部把中国军队宣传成十分丑恶,今天所见到的中国军队,都是些好心肠的人。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