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战俘叫陶文清,今年18岁,海乡省锦平县人,是个列兵。他说,入伍才四个多月,连长姓黄,不知叫什么名。他们连守卫的是朔江方向的一个阵地,21日,阵地被中国军队攻破,他扛着40火箭筒,与另一名带冲锋枪的伙伴往这边逃命,半路上又遇到中国军队,伙伴被打死,他换了伙伴的冲锋枪,躲进了竹林。没想到,今天上午在竹林中被中国军队捉到。他求我们不要杀他,他不了解与中国军队打仗的原因,为什么会与中国别扭…(下图)
刚滿18岁的越军战俘陶文清
半小时的审判,问不出啥名堂,战俘的想法很实在,很单纯。两国交战,是上头的决策,作为一般的小兵,叫冲就冲,叫杀就杀,他们何罪之有?他们只是战争的牺牲品。我们决定将他往基本指挥部送。
路边停着一辆卡车,两名全副武装的战士执行押送战俘的任务。由山坡下到路口,一批战士围了上来,个个摩拳擦掌,大喊:“打”,把这家伙狠狠揍一顿,把他枪毙!
李副主任站在路口,说:揍,揍什么?枪毙谁?宽待战俘的政策你们知不知道?太不像话!
这些兵见首长发脾气,批评他们,一个个搭下脑袋,不敢吭声。
汽车载着战俘,往那民方向开去。
战俘越来越多,加上侦察连刘显祖他们从扣屯押回来的17名,已有40多名战俘。师基指决定成立战俘队,由防化连负责看管。
这次作战,每到一地,防化连的喷火排已配到各个战斗分队,其余的人除了检查附近的河水沟渠有没有敌人放毒之外,其他任务不多。为此,他们要求多做些勤杂事物。看守战俘,自然落到他们身上。
这次作战,每到一地,防化连的喷火排已配到各个战斗分队,其余的人除了检查附近的河水沟渠有没有敌人放毒之外,其他任务不多。为此,他们要求多做些勤杂事物。看守战俘,自然落到他们身上。
战俘队就在我们旁边的山坡上,许多人都跑去看战俘,是不是其中有六、七位女战俘吸引了他们,还是其他好奇心?
战俘中的越军女俘(1979.2.22)越南那民310高地
我这两天没有什么事,到战俘队去看一看,进行采访,倒不是为了什么男战俘还是女战俘,而是觉得记录战俘活动是整个战斗资料的重要一部分,而且战场上的战俘活动,是扎扎实实的第一手材料。送回国内后组织起的战俘营,已成为第二手、第三手材料了,自然没有我们这里的第一手材料那么真实、新鲜。
这两天下起毛毛细雨,天气转冷。防化连的干部战士到附近砍了一批竹子,利用高低土坎,拉上胶布,为战俘们搭起雨棚。并找来一批干草,为战俘们铺在底下,或坐或躺,温暖舒适。
防化连喷火排战士为战俘搭雨棚(1979.2.22)越南那民310高地
前几天天气较热,战俘们正在打仗,穿的衣服不多,这两天阴雨绵绵,寒风习习,为了不使战俘挨冻,防化连请示了指挥部,领来了一批越军棉被心,每人发了一件。
为老战俘穿棉背心(1979.2.22)越南那民310高地
在战俘队里,我亲眼看到,防化连指导员一边安排炊事班煮粥,一边把上级分给他们的香烟,一支一支地递给会吸烟的战俘,并帮他们点烟,像对待自己的同志一样耐心细致,服务周到。粥煮好了,两名炊事员把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粥抬到雨棚前,几名战士带来了一批空罐头盒,装满粥后,一罐罐送到战俘手里。
防化连指导员为战俘点烟(1979.2.22)越南那民310高地
战士递烟给战俘
送热粥再加点盐
饿极了(1979.2.22)越南那民310高地
战士们想的很周到,带来一小袋盐,战俘们要咸要淡,一个个为他们添加。
我们在前方围困敌人的干部战士,生活上很难得到保障。这里,战俘们的生活倒过的悠闲自在,和我们这座山头的干部战士生活没什么两样,所缺的,就是不能自由走动。
卫生员背着药箱,来回奔跑,为几位受了伤的战俘治疗包扎,让有病的战俘服药。
为战俘疗伤
战俘们看到中国军队对待他们无微不至,深受感动,有的甚至流下了热泪,紧张的情绪开始放松,思想顾虑逐渐消除。乘这个机会,我通过翻译,开始和他们攀谈。
一位少尉军官说,由于越南连年战争,国库空虚,群众的生活苦不堪言,作为国家支柱的人民军,军需供应也遇到许多困难。军官的工资很低微,更谈不上养家糊口,只能平时通过拉关系、走后门,暗中搞点投机倒把生意,或做些紧缺商品小买卖,补充一些经济收入。而那些大兵在连队过日子,其艰苦程度就更难以想象。因此,战俘队的生活,他们还是比较满意。
说起军队和打仗,346师通信营下士文书范国权在笔记本上有这样的记载:一个士兵犯了纪律要背一箱子丨弹丨和一支枪。一个士兵犯了纪律不给子丨弹丨和五个月工资。我征得他的同意,将这一页撕下,请翻译给译了出来,留作了解越军内部生活的资料。
346师工兵营中尉军医黎xx感叹地说:没想到你们打的这么快,没想到你们的炮火这么厉害,没想到你们的战士这么勇敢。他就是在我们的炮火猛烈轰击下,跑出来躲避时被我们抓获的。还有中士黎文祥和新兵范志同,见我们的战士在攻打阵地时,十分勇敢。吓得躲在草丛里,被我们抓获的。
中尉軍医黎xx
越军的自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