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王政委说:我们这次对越南作战,是被迫自卫反击。多少年来,中国和越南是亲密邻邦,中国对越南作过较多支援,两国的人民也就如兄弟姐妹。近几年,你们的领导人忘恩负义,派军队在我们边界制造摩擦,挑起事端,我们忍无可忍,只好进行这场自卫反击。这次使你们受苦了,希望你回到山里,劝群众都出来,重建家园。有什么困难,我们会向当年抗美援越时期一样,尽力支援你们。

阮氏妹见中国军队的首长态度诚恳,军官和士兵没有一点恶意,高兴得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要把这批群众带出山。

停了一会,她又说:附近还有七八个人,在石洞里。他们很饿,不知…

政委说:没关系,带他们过来先吃点干粮吧。

阮氏妹向女儿示意,她女儿出去不一会,带来了八个年轻人。大家又饥又渴,一边吃干粮一边喝水,紧张的情绪顿时消失。

阮氏妹走到政委面前:首长,我再进山把社员们带出来。

好呀,快去快回,免得大家在山里受苦。

不过…

阮氏妹又提出另一个问题:你们一路上有军队把守、巡逻、搜山,我们这么多人,扶老携幼的,如何通过这层层关卡?

这个问题好解决。我在一旁插话:你们留下一个人住在这里,与我们联络(其实当人质),你写一张纸条,提出理由,我们在上面签个意见,相当于通行证。沿途的部队见到这张纸条,就会为你们放行。

大家都认为这个主意不错。这次作战,不能带公用信笺,不能带印章,也不能暴露部队的番号和代号,只能以纸条作为“通行证”。

战地记者陈朝荣手写临时通行证原稿(1979.3.8)越南河安诺海

王政委又吩咐通信连干部:给他们每人带上一箱干粮,再带上点药品,接济其他群众。

阮氏妹带上其他三人,包括他的女儿,激动地离开了诺海。

在诺海村召开群众大会(1979.3.9上午)越南河安

九日中午,阮氏妹准时将92名群众带回来,聚集在诺海村旁边的一片草地上。阮氏妹把通行证交还给我,我把这纸条保存起来,作为自卫反击战“军民关系”

的见证。

王政委听说大批群众已带回来,很高兴,叫群工科长和几位机关干部先去看一看。

草地上,坐满了越南群众,大部分是老人、儿童和妇女,只有十几个年轻人。通信营已送来了干粮和水,大家正在填肚子。

不一会,师领导也来探望这批群众,通过翻译,向群众讲明中国军队这次自卫反击作战的目的是惩罚越南当局,打击黎笋集团的嚣张气焰,不是针对人民群众。历史上,中国人民和越南人民同志加兄弟,是一家人,中国军队绝不会伤害无辜的越南群众。

通信营军医陈武汉背着药箱也来了。一位50多岁的大娘见有医生到来,便过来请陈医生帮他父亲治病。

这位大娘叫阮氏惠,54岁,她父亲阮友积已84岁了,一直感到胸闷,尤其躲进山洞这半个月来,又闷又咳,觉得很辛苦。陈武汉取出听诊器,为他进行胸部检查,我也走过去看看。

通信营軍医陈武汉为84岁的阮友积老人检查身体(1979.3.9中午)越南河安诺海

阮氏惠大娘见医生这么仔细,激动地对我和翻译说:我从小患了支气管炎,是1965年你们的军队支援我们抗击美国侵略时,一支中国军队驻在这里,医生帮我治好了支气管炎。今天,你们又为我父亲治病,真是太好了。我见过法国兵、日本兵、美国兵,他们一到这里不是抢东西就是杀人。中国军队不抢不杀,还送粮食给我们,为我们治病,真是天下难得的军队。

她太激动了,讲话滔滔不绝。

合作社副主任阮氏妹见医生正在为阮友积老人治病,急忙走了过来,对我说,她的孙子有病,想请医生治治。昨天我们见过面,今天她又把“通行证”

退还给我,我们算是比较熟悉了。

我拍了拍陈武汉的肩膀:那边有孩子患病。

医生为阮友积老人包了些药,交给他的女儿阮氏惠,交代了服用方法,便和我一起随阮氏妹走。

通信营軍医陈武汉为出生不久的婴儿治病(1979.3.9中午)越南河安诺海

我们到了场地的一角,见一个抱着孩子的小媳妇与一名小伙子抱头痛哭。小伙子一边擦眼泪,一边仔细端详着媳妇抱着的婴儿,这怎么回事?

阮氏妹介绍说:这是我的儿子和媳妇,婴儿是我的孙子。小伙子见我们来了,擦干眼泪站了起来,向我们点点头。

陈医生放下药箱,取出听诊器为孩子检查。阮氏妹见医生正在为孩子检查身体,便给我讲述了这样一段事:

原来,她的孙子是2月17日清晨,当我们的炮火向越南边境全面轰击时诞生的。当她高高兴兴地为孙子剪脐带、洗澡的时候,听说中国军队开始进攻了,便急急忙忙收拾些衣物、食品,顺便带了些尿布,抱起孙子,儿子扶着媳妇,女儿扶着爷爷,和大家一起逃进深山。路上,儿子和几个年轻人跑散了。

她们分几个山洞躲了起来,这一躲就是半个月,儿子不知道妻子在哪个山洞,妻子又不知道丈夫藏在哪里,想出来找,又怕碰见中国军队,直到今天上午,阮氏妹派人到各个山洞通知集中回诺海,他们小夫妻才得以见面。

妻子见到丈夫,丈夫见到儿子,抱头痛哭,又悲又喜,真是一幕感人的戏剧。

陈医生检查了婴儿的身体说,山洞里太湿太冷,婴儿抵抗力差,受到风寒,喂服些药,母亲加强营养,为孩子喂些奶,便会没事,并包了几小包药粉,向小媳妇交代服用方法。

旁边一位大嫂见中国医生这么耐心、仔细,叹了口气说:过去你们和我们的关系好好的,下面这条公路(指3号公路)也是你们帮我们修的,现在为什么会搞到这个地步,说你们中国军队很坏,会杀我们?我们真不明白。其实,你们都是些好人。

师领导了解到,这批逃难的群众虽然回来了,但他们的房子被炸塌,有的家里已断粮,首要的是先为他们解决一批粮食,让他们度过困难时刻。于是决定打开附近一个军用粮仓,分一批粮食给他们,动员他们回去拿麻袋、箩筐,到粮仓集中。

半个小时后,他们带着麻袋、米袋回来了,有的还推来了自行车。

打开越军粮仓,将粮食分给群众(1979.3.9)越南河安诺海

帮群众捆绑粮食(1979.3.9)越南河安诺海

这时的越南群众,再不害怕我们了,有的还和我们打招呼,并陆续到粮仓门口集中。

两名战士砸开仓库的大门,为每户装一袋大米,一共装了2500斤粮食。仓库的一角堆着一批饼干,战士为每户搭配了两包,共分出饼干60斤。

在外面看热闹的战士,有的帮他们捆绑,有的帮他们托上肩。何飞跃见一位大娘扛不动,向我打招呼:你自我珍重吧,我有活要干,便帮大娘把粮食扛回家。这一情景,真有点像中国当年土改时,分地主的财产一样,皆大欢喜。不过,他们现在不是分地主的财产,而是人民军的粮食。

何飞跃帮大娘背粮(1979.3.9)越南河安诺海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6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6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