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他们一边介绍,一个电影镜头又在我脑子里闪出:在群众家中搜索,没有发现疑点,便举起枪托,砸向墙角的一个坛子。坛子的碎片飞起,一块碎片落进坛子,溅起糖浆,战士用手指沾了一点,往口里送,“嗦嗄!”原来是糖,于是,找了条绳子绑好,抬了出来…

不管战士的做法对与不对,算是“就地筹粮”吧,我也来个先尝为快,边走边从坛子里挖出两匙,装进行军壶中,跑到路边的水沟灌了半壶水,轻轻摇几下,喝起来倒是很顺口。

我和4连长聊了一会儿,便快步往前追赶营部,又遇见了这两位战士。他们问:陈干事,怎么样,糖水不错吧?

不错不错。我又上去挖了几匙,在水沟里灌了满满一壶水,为自己的身体多补充一些糖分。

傍晚,部队来到另一个不知名字的村子,搜索之后,营指决定在这里宿营,并安排各连驻守的位置,附近两个山包都各派一个排把守,防止敌人偷袭。

各连开始安排今晚的生活,相继派人进村筹集粮食,晚餐算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还有点时间,我又到5连走一走。

5连一个排占领山坡,连部设在一块稻田地里。连长见我来了,很高兴,说:呦,陈干事,平时你常到4连和6连,今天对我们5连关心起来啦!

我是怕你对我太热情,才不好意思来呢!

坐下坐下,今天你来的正好,咱们喝两盅。

酒,哪儿来的酒?

先别问酒的来历,咱先来个“酒逢知己千杯少”吧。通信员,把那壶酒拿来,再拿两个碗。

通信员送来一壶酒和两个碗,倒下半碗,递到我面前:先喝点酒,等会再吃饭。

酒可以喝两口,晚饭我等会回营部吃。

哪儿吃不一样?来,干杯!

真的也是,兵荒马乱的年月,还有酒喝,确实不简单。我端起碗,在和连长碰杯的同时,又一个电影镜头又在我脑海闪过:战士在搜索,打开缸盖,发现一坛酒,酒香飘出,喝了一口,好酒!灌了满满一壶,送给连长…我没必要再追问酒的来历,反正“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为啥不喝?连长提醒了我。哦,喝酒!我一口气把它喝下,约30度左右。当连长第二次为我倒酒时,通信员送来了一碟炒牛肉,一碟鸡。

“恭敬不如从命”,我安下心来。边吃菜,边喝酒。指导员也回来了,我们边喝边聊天。

5连和其他连队一样自入越作战以来,战士们在缺粮、缺弹药的情况下,能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战斗,部队情绪高昂。由于在国外作战和国内不同,战士们带的是民族仇恨,行动上难免有些偏激,也损坏过群众的一些用品。但没打死过一名越南无辜群众(持枪顽抗者除外),没有放火烧过群众一间房子,这是部队的主流。

我见天已快黑,告别连长和指导员,回到营部。营部煮了一锅“杂锦锅”

牛肉、狗肉、鸡肉,干部们正在等我吃饭呢!

战地群众工作

参加清剿归来,我回到师指挥部时,指挥部已于3月4日14时转移到河安县城旁的山坡上。这地方叫诺海,紧靠县城,进县城只不过5分钟。我们驻地一侧是河安县政府办公室,单层砖瓦房,整整齐齐的两排。不过,经过炮击后,有的房子只剩下残墙断壁,再上山坡,就是县政府干部宿舍,一部分是砖瓦房,一部分是泥墙。

河安县城只有一条大街,即3号公路从县城通过。这个县要比通农县大一些,在北越属于大县。除了百货商店和医院及十几栋居民房是两层的框架结构外,其余多数是单层矮房。就连邮电局也是单层砖瓦建筑,街道两旁还有部分是泥墙式房子。

由于战争,这个县城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2月22日,我军对河安进行炮击,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房子倒塌,有的是“开天窗”,靠近军事目标的房子尤为严重。至于几个重点军事目标,已被夷为平地。

大街上,除了我们的部队来来往往、兄弟部队的汽车经过外,见不到一个越南群众,有五、六户家里有人,门口晒有衣服,我们进去了解时,见到的都是老头子、老太太。我们进了一户,问一位年近70的老太太:中国军队打过来了,炮火又这么猛,为什么不进山躲一躲?老太太说:我们离阎王爷招见的日子不长了,始终都要死的,不如留下来看看中国军队如何杀人放火。

我问:见到中国军队杀人放火没有?她倒摇了摇头:你们的炮火太厉害了,震得耳朵到现在还痛。我又问:你的儿子孙子躲在什么地方,可以通知他们回来,中国军队不会杀人的,她摇了摇头不肯说,临走,我塞了20元越币给她,她才露出笑容,向我们点了点头。

群众逃难已半个多月了,粮食、卫生保障已成问题。我们的部队正在待命,一时无法撤走,越南群众又对我们的政策不了解,这一切,成为师领导考虑的问题,如何解决群众对中国军队的顾虑,早日回到家园?123师指挥部通知各部队,在执行任务中,遇到越南群众,要以友善的态度,宣传我军的政策,使他们消除顾虑,早日回到家园。

这时,又传来了好消息:3月1日,55军攻占了越南谅山省省会谅山市北市区;3月4号又攻下了谅山市南市区。42军十天前已拿下了高平市;41军又端掉了346师指挥所。至此,对越作战的计划,东线部队已达到了预期目的。

攻占谅山省府。55军163师战地记者李永安攝

3月8日下午,有五名越南群众在我们驻地附近转来转去,哨兵走上去盘问,他们也不逃跑,被哨兵带到一间空房子,并将此事报告师政治部。师王政委一听,立即带了翻译和我一道去看看。

一间房子里,五个人都坐在一个角落,见我们来了,他们站起来跟我们打招呼。

翻译向他们介绍,这是中国部队的领导,来看望你们。

回到河安的部分越南居民(1979.3.8下午)越南河安

领头的是一位50多岁的老妇人,她用生硬的普通话自我介绍:我们都是河安及诺海的居民,我叫阮氏妹,59岁,是合作社的副主任。由于对你们军队攻打越南不理解,2月17日结队逃难到大山里,在山洞一住就是半个多月,缺粮食、缺水,很多人都得了病。我先带这四个人回来打听消息,找些粮食和药品,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返回家园?

她的普通话虽不流利,但完全可以听懂。我问她:你怎么会讲普通话。

她说:抗美援越时期,我和中国军队联系比较多,学会了普通话。

政委见这位大娘口快心直,性格爽朗,很高兴,说:我们这次是自卫反击,主要是为了教训一下你们的领导人黎笋,对越南人民我们是不会伤害的,欢迎你们回来重建家园。同时,吩咐在一旁的通信营干部,取些干粮和水来,让他们五人吃饱。

不一会,干粮和水送到了,五名越南群众边吃干粮边喝水,王政委乘此机会,和阮氏妹交谈,了解这里群众的生活和思想状况。

阮氏妹指着其中一位相貌端庄、30余岁的妇女对政委说:这是我的女儿,此次怕我一路辛苦,陪我出来。那青年妇女不好意思低下头。

阮氏妹见我们越来越相信他们,继续说:我们一条街的部分居民,还有诺海村的群众,都躲在十公里以外的大山里。原来以为你们三天后就会撤走,各家各户带的粮食衣服不多,也没带什么药品,很多老人和孩子都得了病,大家信赖我,我有责任为大家解决困难。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6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6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