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说完,没等阿依江回应,听筒里面就穿来了忙音。

阿依江慢慢的放下电话,喃喃道:“我有弟弟了,爸爸不爱我了。”

阿依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睡着的,只是这一晚,她的枕巾都湿了。

无论人生经过多少变迁,生活总是要继续的,第二天一早,大家还是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到是叶雨泽又清闲了下来,因为玉娥来了。

其实每次玉娥的出现,都是在叶雨泽心绪波动比较大的时候。玉娥的性格永远象水,柔到了极致。

如今,她在这个家里已经渐渐和梅花位置一样了。和梅花的雷厉风行不同,玉娥做事就如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让每个人都很舒服,但是还都愿意听她的。

包括老三老四两个大孩子,在她面前也都是非常听话的。

既然她来了,叶眉和叶柔自然不用保姆看着,两个孩子这一转眼也三岁了,脑子里也多了许多千奇百怪的念头。

不过可能是一直没有妈妈守着,对玉娥非常的依恋。主要是适合妈妈的女人只有这一个。而两个亲妈忙的根本没有时间搭理她们。

玉娥这次过来一眼就看出了阿依江的不对劲。直接进了小丫头的房间耐心的问她怎么回事?

阿依江可能是因为叶雨季走了,没人可以说话,在玉娥的耐心抚慰下,终于把心中压抑了很久的情绪全部吐露出来。

到是把玉娥吓了一跳,打死她也没想到这个驰娜儿竟然这么狠?

只是这件事驰娜儿究竟怎么想的玉娥和叶雨泽都不知道,所以也不方便跟孩子解释,于是给杨革勇打了电话。

杨革勇哪里知道自己还背着这么大一个锅?也是慌得不行。也赶紧给驰娜儿打电话询问情况。

驰娜儿到是坦率,告诉他自己就是怕孩子总惦记她,不肯好好跟着杨革勇,这才想出来的办法。谁知道却给孩子心里造成了这么大的阴影。

事情搞明白,玉娥把事情经过详细跟阿依江解释了一遍。这个年龄的孩子基本也都有了自己的思维和辨别能力,沉默了好久才说道:“我不回北疆了,以后就在这里工作。”

看来这个心结短时间解不开了,叶雨泽也只能先放放再说。等孩子再大些,真正懂事了,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叶雨季到了汉堡之后,一切又要重头开始,主要是首先要过语言关。好歹都是字母文字,学习起来轻松一些了。

只不过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适应起来肯定需要一个过程。叶凌那里有翻译,但是叶雨季咋可能有翻译?好歹这个国家懂一点英文的人还不少,最起码问个路,买个东西还能对付过去。

玛莎帮助叶雨季安排的最好的学校,这里的教育都是免费,福利方面比米国还要好,只是饮食结构方面不太一样。

不过好歹老四的中国快餐开的到处都是,比米国那边普及率还高,叶雨季馋了就会去那里吃一点。

说是母女两一起生活了,也就是晚上在一起。而且叶凌还经常加班,这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一忙起来啥都忘了。

要是德国人,就是公司着火了,他打完火警电话也就回家陪老婆孩子去了。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雇佣员工基本就是论半生说的,就是说你只要雇佣了一个员工,基本就得养他到退休。

中途若是想解雇,那费的劲可就大了。不但手续繁杂,还得付一大笔手付费。

这对于习惯了军垦城管理方法的叶凌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不过好歹雇的那个厂长给力,每个员工的实习期都延迟到最长,不合适的直接不用,换下一个。

只是这样一来他自己累不说,连带着叶凌也累。每一个工人的选择都是考核。

但不得不承认,德国人工匠精神比较强,大多数人就跟螺丝一样,拧在那里就基本就能不动了。安排的工作基本能给你做到精益求精。

因为打算长时间留居德国,药厂那边暂时由远可望代替叶凌管理工厂。

远可望如今成光棍了,老婆雪莲在广州分厂担任厂长,主要是还有他们的股份,忙的哪有时间回来?

经常有人跟远可望开玩笑,小心老婆有钱了再不要你了?

远可望却不在意的笑笑:“你们懂个锤子,我们的爱情一直都是海枯石烂的。”

相对于叶凌的细致和严谨,远可望的管理风格就要粗犷一些。不过产量到是高了不少,这份成绩让董事会非常满意,按利润比例给他提成,还奖励了管理股。

这一下等于确定了他的厂长地位,就算叶凌回来,也不可能让他回研究所了。

而叶凌那边,董事会的打算是准备让她把整个欧美地区全部负责起来,单纯的在德国建立一个工厂肯定是不够的。

这样一来,等于是叶凌负责欧美和非洲,而远可望负责亚洲。德国工厂的建设速度很快,设备这一块就地购买。

五个月的时间,工厂就开始投产了。这边工厂一生产,等于少了关税这一项成本,销量又增加了不少,这也让董事会非常满意。

三个月语言培训结束后,叶雨季也上学了。这个丫头独立性很强,既然答应陪着妈妈,每次妈妈回来晚了,她都把饭做好。

每次都把叶凌感动的眼泪汪汪的,连带离婚之后心中的那份失落感都没有了。

其实女人到了中年之后,对于儿女的关爱真的要超过自己的伴侣。因为婚姻到了一定的期限之后,也只是一种陪伴。

年轻女孩儿喜欢听爱人不停的说爱她。一过四十岁你要是再整天说爱她,她会叫你滚,说你闲的难受。

随着制药厂正式成为跨过企业,塑料厂的业务也扩展到了东南亚。

地膜东南亚肯定是用不到,而塑料管材和各种塑料制品在这里特别受欢迎。

因为这边盛产橡胶,塑料厂又研究出不少橡胶制品反哺国内。特别是汽车厂轮胎厂,最缺的就是天然橡胶。

沈钢第二套设备安装投产之后,很快也就成为了免检产品。可别小看这个称号,代表的可不只是荣誉。而是参加各种国家大型工程的入场券。

沈钢成为辽西省第一个扭亏为赢的大型国企。孙正直把沈钢作为典型,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个改革高丨潮丨。

上面不给政策,那就自己创造,资金不够,那就拉拉合资啊!战士一分厂那就是个典型摆在哪里,不会就去学。

而沈城作为一省的省会,资源自然也就多于其他地方。有了叶雨泽帮着购买的一部分先进设备,也很快走出了困境。

目前国内市场其实什么都缺,这么大规模的各种建设,那是从建国后从没有过得。

边陲兵团》小说在线阅读_第99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大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边陲兵团第99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