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若是建立这样的船厂,在米国这边也是需要很多手续的。首先,这个法人就得好好想想,毕竟在政治层面,对于外国人还是有一些限制的。
找了战士汽车公司的律师了解了一下,叶雨泽还是决定让包不同继续担任法人。把这个厂定位为兄弟船厂的分厂。到时候和香港那边互为犄角,也有利于打开市场。
深市那边船厂虽然大,但面对的主要是国内市场。而叶雨泽从来不把赚钱这种事情对准国内,赚同胞钱那不叫本事。
事情定下来,跑手续那是律师的事情。米国这个地方就是这点好,主要有钱,啥事都有人帮你办,而且还是合理合法的。
手续地址有人去办,而叶雨泽需要解决的就是人选问题了。把包不同调过来显然不合适,且不说他在这里同样人生地不熟的。而且他的目光局限性太大。
别看他在港岛的船舶行业算个名人,一旦放到这里,那就真的啥也不是了。
这次他没有登报招揽人才,而是委托给一家猎头公司,一个工厂先要找到一个合格的厂长,然后才能谈到其他。
其实如今叶雨泽手里钱也不多了,主要是军垦机电占用了他太多资金。虽然军垦城坚持入股给了他一部分,但也只有三十多亿。
一个巨型船厂如果没有几百亿发投资,基本是出不了什么名堂的,光那些巨型龙门吊和锻压设备都买不起。
不过好歹米国这边银行比较多,贷款申请非常容易,加上索罗斯赠予的一百亿他可以动用,手里还能凑上二百亿美元。
大概算了一下,贷款不会少于三百亿美元,叶雨泽不由得哀叹一声,我特么太穷了。
叶雨泽一路走来,还真的没有缺过钱,都是利用积累去发展新产业。看来这高新技术这一块真的太缺钱了。不做好准备,真的要慎入啊!
猎头公司很给力,很快就给推荐了两个人,其中一个叶雨泽最喜欢,那就是布鲁克林造船厂的总工。
布鲁克林造船厂在米国那可是有赫赫威名的,那么多航母都是出自那里。只是后来因为设备陈旧,加上政府资金紧张,被关闭了。
这个总工名叫汉斯,今年已经62岁了,但是精神矍铄。这个人哪里都好,就是脾气太大,所以船厂关闭后,那个厂的技术人员去处都不错,只有他连着换了几个地方后,都跟老板闹翻,然后赋闲在家了。
叶雨泽最喜欢这样的人,一般来说,搞研究的人脾气大的基本都是有本事的。而且这样的人爱跟自己较劲,事情搞不成你都不用逼他,他自己都能把自己逼死。
于是,他通过猎头公联系了他,汉斯答应和他见一面,至于同不同意入伙,这个要两个人见面谈了之后他才能决定。
见面是在儿子的公司,总部搬到纽约之后,作为分公司,面积明显有些大了。
但是叶雨泽并没有换地方,他是留着准备万一有啥用呢?这不现在就用上了,作为兄弟船厂的临时办公地点也不错。
汉斯话不多,一双蓝色的眸子一直审视着叶雨泽,他是有些吃惊的。
因为猎头公司那边告诉他有人要建立一个可以建造最大船舶的造船厂,他才答应来看看的。
一般都小船厂他根本不会去看,要知道,他以前从事的都是巨型军舰的制造。小的他哪里看的上?
不过见到叶雨泽他是很失望的,本以为是哪个财团的代表,却没想到是这么年轻的一个亚洲人,而且一问竟然是中国人,如果不是为了礼貌,他早就站起来就走了。
看到汉斯的表情,叶雨泽也没有过多的解释什么,只是问了一句:“我投资五百亿美元,你能不能建造出世界上最大的货轮?”
汉斯吃惊的看他一眼,随即就若无其事的点点头:“布鲁克林造船厂出来的人,若是连大货轮都建造不了,那这个世界上还有几个船厂能够制造?”
“那好,如果你有信心,厂里的一切事情我都不会参与,但是你要跟我签订对赌协议。那就是五年为限,你不但要把船造出来,还得卖出去,保证船厂盈利。到时候我会赠予你%5的管理股,而且起始时间为此刻。”
汉斯不等叶雨泽把话说完,自己神情振奋的接过话去:“好,这协议我可以签,如果我做不到,那这三年我就白干,家里还有一套房子也抵押给你!”
叶雨泽本想给他点压力叫他好好干,却没想到这家伙直接押上全部身家。不过这样也好,最起码不用自己盯着了。
至于五年,叶雨泽却没想过,因为从建厂到造船这个过程五年时间可并不富裕。本来是准备汉斯讨价还价的,可人家根本不屑一顾。
猎头公司要了一百万十万美金,叶雨泽只咧嘴,特么的八字还没一撇就赔了这么多,这得造多少辆汽车才能赚回来啊?
执照很快就申请下来了,因为公司初创,财务先委托给一家会计事务所。叶雨泽直接把二百亿美元打到人家账户上,以后汉斯花钱去那里报就行。
其实米国的这种财务制度叶雨泽很满意。因为属于三方公司,资金的去向人家都会查的非常明确。这就杜绝了自己公司财务和领导串通,造成什么漏洞。
钱打过去叶雨泽就不管了,招兵买马都是汉斯的事情。他对自己的公司一向都是不操心的,唯一勤勉的就是儿子那间保险公司。
想起保险公司,叶雨泽突然想起把查红英扔在那里他就给忘了,不知道那个丫头如今怎么样了?
本想打个电话问问,但是想了想,自己的电话无论谁接到,都可能造成困扰。既然是考察查红英的能力,那就彻底让她靠自己吧。
如果真的做不了,到时候让她进车厂和老四的餐饮连锁都没事。给个省心的位置不就行了?
此时的查红英已经忙成了陀螺,本来她入职的位置就是个文员,帮着收发一下文件,打印一些材料。
这个位置她是完全适应的,本来学的就是语言专业,这些活儿玩着就干了。
可是这个玛丽不知道怎么回事?什么活儿都叫她干。本来她一个文员是轮不到老总指挥的,她有自己的主任。
结果从入职第一天起,主任就把她无视了,而是玛丽直接吩咐她做事。
很多明明是秘书做的事,结果都由她来承担了。所以上班八小时,她根本没有一点时间来背诵保险条文。
不过做的事情多也不是没有好处,因为接触的都是公司业务方面的东西,这样记忆比单纯的背诵记忆要深刻。
米国人是不习惯加班的,所以不管公司业务多繁忙,一到点公司就没人了,而查红英总是要在公司待几个小时,这点玛丽熟视无睹,反正不是她让加班的,只要不给加班费就不算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