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不过杨革勇好歹还没有一步到位的野心。那也不现实,所以他就从那些不重要的部件开始下手,一家家去谈。

其实做这些事情也是需要技巧的,你如果公事公办去办公室谈,人家也会公事公办的把情况汇报上去,这样一来一切就是走程序了。按照邻国办事速度每个一年半载休想得到回复,关键就是得到回复也可能是不被批准。

安东深谙此道,毕竟也是厂长出身。于是两个人走的是曲线救国的路数,悄悄联系厂长,把厂长指定的废品花钱收走。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打点了,不然哪里来的废品?

不过在操作过程中,杨革勇也意识到了兵团这边的一些比较薄弱的环节,那就是材料。如果没有合格的材料,生产线引进回去,最终原材料还得靠进口。

如果费这么大力气把东西弄回去,结果还是被人卡脖子,成为一个加工基地,这一切也就失去了意义。

于是,他把一些原材料的要求和参数告诉了叶雨泽。叫他在国内找一找,看看有没有可以替代的产品。还有,钢铁厂那边他不满足只出产钢锭了。想炼出高硬度,耐磨适合生产齿轮和发动机的特殊钢材。

叶雨泽想了一会儿告诉他,这种钢材炼制很难。要有最先进的设备和人才,设备方面叶雨泽可以想想办法,但是人才就只能靠杨革勇自己了。这件事不要太急,慢慢找。

于是杨革勇就开始留意这方面的人才了。好歹目前邻国经济状况越来越差,人才已经成了最不值钱的商品。方便了杨革勇的运作。

很快,陆陆续续便有各种生产线和人才来到一团。刘庆华果然没有食言,成了最好的后勤。他连团部的大礼堂都腾出来做了车间。等春天再盖就好了。

这些零部件生产线自然要比汽车组装线规模要小一些。不过也开始占用了大量的人力。

好歹刘庆华管辖范围大一些,抽调人员也方便。不过这时候兵团正在大规模的道路建设,一团也抽调了很多人。这一下就人员也吃紧的厉害。

他不想象基建连那样雇佣大批外来人员。毕竟这是兵团,把兵团搞上去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战士们的收入。

现在整个团场的农牧业连队都还在靠天吃饭。他可不想雇佣的外来人口收入稳定,自己的职工还在温饱线上面挣扎。

想了很久,脑子里也没有一条清晰的脉络。于是他给叶雨泽打了个电话,这小子脑子好用。总有些神来之笔的思维,让人受益无穷。

叶雨泽也不是神仙,听完刘庆华的苦恼后挠挠头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

不过聊着聊着叶雨泽突然想起了美国的农场,人家一个农场面积比团里一个连队人土地并不少啊?可人家就是一家人在耕种,不就是因为机械化程度高吗?

于是叶雨泽便把自己在美国的见闻告诉了刘庆华。这些话给刘庆华的震动很大。

其实兵团在国内也是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大户。真正的春种秋收用人并不多,占用的人力大多是一些经济作物和一些散碎的地块。

如果把散碎地块都放弃,用来做牧场。连队土地集中承包给几个大户,结果会怎么样呢?

两个人越谈越兴奋,竟然一直聊到了天亮。当然是唐城的天亮,北疆这边天亮还早。叶雨泽还得上学,挂了电话就去吃饭了。

刘庆华心情激动的根本没心思睡觉了,他干脆拿出地图仔细查看起来。

如果按照刚才跟叶雨泽商量的思路,那么肯定要拿出两个连队作为实验连。刘庆华眼光在全团地图上游走,最后定格在了五连上。

这个连离基建连很近,是个农业连,但是土地却并不多。而他的西面就是牧业连,如果把这个连拆分,一半归团部,一半归基建连,应该是个很不错的主意。

只是这种撤销建制的事情,必须要请示师里面的。刘庆华决定等一会儿上班,就召开支部会议,形成统一认知后,就上报师里。

五连就是小拐子家的连队,离着基建连十几公里。土地虽然也不少,但是真正适合耕种的并不多。

全连人口563人,其中兵团战士332人。剩下的都是孩子,还有几个老人,因为各种原因,来兵团的老人很少。毕竟这里的气候和环境不太适合口里的老人生活。

一团的常委扩大会议上,原则上大多数人都同意刘庆华的意见。毕竟汽车厂如今的业务蒸蒸日上,如果以后国产化零件越来越多,那么一团整个成为一个基地都有可能。所以刘庆华的提议无疑是正确而有前瞻性的。

存在的争议就是那适合耕种的一千多亩土地。团里人每一个人都记得开垦和改造这块土地时候的艰辛。

刘庆华的意思就是改成草场,全部划归牧业连。但是很多人舍不得,如今在座的很多人都为那块土地流过汗水的。

不过这个问题暂时搁置,如果师里同意团里的意见,这个问题再商量也来得及。刘庆华拿着会议纪要就去了师里。

赵永生沉默了很久,又和政委商量了一番之后原则上同意了一团的申请。为了慎重起见,还是找开了常委会讨论了一下。最后批准了刘庆华的申请。

刘庆华临走的时候,赵永生喊住了他:“小刘,你很能干。以后努力,不要辜负师领导对你的期望。”

刘庆华惊了个礼上车就走了,他并没有把自己的打算对师里和盘托出。他怕步子太大了受到阻碍。

回来的路上,他直接去了五连。召开了五连全体职工大会。把师里和团里的决定传达了下去。让大家有个思想准备。

至于谁去基建连谁去团部,刘庆华叫战士们自己讨论一下,尽量本着自愿的原则。毕竟基建连比五连还要偏远。

没想到意见统计上来后,刘庆华傻眼了,竟然只有十来家愿意去团部。原来团部虽然孩子上学,看病还有很多方便的条件。但是收入却不如基建连。

现在团部副业一般战士的收入不过七八十块钱。新建的汽车厂最高,也就一百多块钱。跟基建连远远没办法相比的。既然都是重新选择工作,傻子也不会选择钱少的地方啊?

无奈之下,刘庆华只好先把这个问题搁置,去一趟基建连把这件事通知马全义和叶万成,这件事已经形成决议了,人家两位连主官还不知道呢。

马全义和叶万成听到这个消息后,自然非常兴奋。他们也是愿意用兵团自己的人,之前是没有办法,才雇佣了一些外面的打工者。

只不过马全义明确表示,不需要五连的领导来基建连。倒不是他怕被夺权,而是因为现在基建连的企业他说了都不算了。完全由年轻人说了算。就连服装厂,刘三女都已经把厂长让给了小拐子。

边陲兵团》小说在线阅读_第52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大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边陲兵团第52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