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明吃了一惊,睁大眼睛问道:“怎么还有钢铁厂?”
魏玉翠把大哥的信掏了出来递给吴天明。因为摊子太大,吴天明的注意力已经很少关注连级单位了。到是前几天王爷爷打了个电话,说是叫他调查一下地膜技术在一团的成果,如果好,今年要搞个试点,最好以师为单位。
王爷爷电话里说了叶雨泽在基建连搞地膜厂的事情。他对地膜没什么概念,大概了解了一下,才知道是把塑料布盖在地里,可以增加农作物的抗寒和土壤保墒能力。现在口里已经有人在用了,效果非常不错。
吴天明有些不以为然,口里的情况他自然知道。北方农村地多的,人均土地面积不过两亩,这点地就是盖上棉被他都不稀奇,太少了。可是兵团土地人均可是60亩啊!这要是盖上塑料布,那得多大成本?再说战士们手里哪有这么多钱?
但是王老嘱咐的话,他自然不敢不当回事。他准备过完年就下去看看的。结果现在听说基建连不但有地膜厂,还有钢铁厂,自然吃了一惊。看来这个行程得抓紧了。
两个年轻人吃的很开心,已经开始了投食模式。看的出来,叶雨凡因为家境的原因,不怎么会关心人。但是魏玉翠却是个居家好手。别看才十七岁,打理家务的麻利劲却不输于一般的家庭主妇。
吴天明甚至动了私心,想想一直把这两个孩子留在身边得了。他也有个伴,自己也能过得舒服一些。
如今叶雨凡的学习进步很大,毕竟冀省的教育要比北疆这边还是要强一些的。魏玉翠只需领进门,叶雨凡自己就会努力了。
吴天明本来打算明年再让他考军校的,结果看这个形式,今年就可以试试了。
基建连的春节这几年过得方式都一样,家家户户基本都不开火了。食堂那边猪样宰了一堆,少不了大家的吃喝。这对于现在的基建连就是小钱,只要不耽误生产,那就不会缺钱。
已经有人开始从老家往这里叫人了。叫来的人自然不会有兵团户口,兵团这个时候户口已经冻结了,许出不许进。
对于这些人,连里商议后也给出了一个工资标准。没办法,这时候连里留人很麻烦的,主要是粮食关系,粮食供应是有指标的,每口人定量多少国家都有规定。
别看连里食堂随便吃,但那只是针对连里花名册上的人。这些连里人的亲戚们是不能进食堂的,他们只能在家里吃。马全义没有胆量开这个口子,一旦被捅上去,他就得挨处分。
尽管受到歧视,可是仍然阻挡不住这些人涌来的热情。那些和连里人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一般情况下,吃几顿饭还成。若是安排吃住,谁也做不到。
可是这些人坚韧啊!他们学会了打地窝子,一家人住在里面。只要能上班挣钱就行。基建连几个厂子工资还是很高的,比南方那些血汗工厂一点不低,而且还不压榨工人,这样的地方不来才怪。
这事让马全义开始头疼,毕竟是兵团单位,各种纪律都有的。这样下去他这个连长也就干到头了。他也曾拒绝过这些人。不让他们在连里住。但是他们他们离开连队去山上挖地窝子。不让工作就整天在厂子边上转悠,有零活就抢着干。
连里毕竟还是缺人的,而且缺的厉害。马全义不允许,几个厂长却开始私自留人。其中就包括他自己的女儿马蓉。
万般无奈之下,马全义只好跟刘庆华汇报了这个情况。刘庆华对这样的事情也是懵逼,他根本没有遇到过。只好又请示师里。师里也拿不出一个具体的意见,事情只能这样拖了下来。
已经大年初六了,地膜厂和钢铁厂的货还是一斤都没有卖出去。可是杨革勇组织的货源还在源源不断的拉进来,而且越来越多。这事也把马全义的头发都给愁白了。
就在这样的日子里,连里来了几个特殊的客人,而且还是熟人。自然是吴天明他们。
按照吴天明现在的身份,能下到连里马全义这样的身份都没有资格陪同的。肯定是师里和团里的人陪着,只不过他是偷着来的,那些人根本就不知道。
陪同他下来的自然是司令部几个管生产的领导。看到连里的变化,别说那几个领导,就连吴天明都被吓了一跳。
满河滩的预制板和钢锭,还有堆成小山一样的薄膜。这是一个不足三百人的小连队能够干出来的吗?
当领导们看见生产设备时候,更加吃惊了。竟然都是进口的。其中一个是搞过冶炼的,拿起一块钢锭观察半天,又敲了一下听听声音,禁不住夸奖到:“如果不是看到这些废料,我真不敢相信这是这些破烂生产出来的!”
还有那些废旧塑料,他们眼看着变成颗粒,然后又变成薄薄的塑料膜从机器里面出来又被卷成卷,受到的震撼更加不言而喻。
“这东西盖在庄稼上,庄稼就不怕冻?”吴天明问马全义。
其实两个人关系并不和谐,吴天明在连队时候,马全义也没少搞小动作。只不过时过境迁,吴天明不太在意那些事情罢了。
马全义点点头:“刘政委说去年的棉花和油菜籽就是盖了这个,才丰收的。”
这时候马蓉和于兰走了过来。两个全穿着白大褂,带着口罩,看见吴天明才摘了下来,笑着跟吴天明问好。
“吴叔叔,地膜盖在庄稼上,能最大限度的为秧苗保温和为土壤保墒。你知道咱们这边的倒春寒比较厉害,加上不爱下雨。这就等于冬天在房子外面蒙上一层塑料一样,既不影响采光,又可以保温啊。”
这个讲解比较形象,几个人瞬间就明白了地膜的道理。吴天明感慨的看了两个丫头一眼:“看来不学习真的不行啊!包括种地,新方法也越来越多了。”
马蓉和于兰跟着德国工程师没少学习,虽然大部分都是学习的操作和机械原理。但是对于产品的作用和性能还是具体的知道的。
吴天明和马蓉于兰握握手:“年轻真好,好好干,我们老了,兵团的未来终究在你们身上。”
钢铁厂目前还处于半露天生产。其实大部分的劳动力并不是用在机器操作上面,而是切割钢铁。要知道老毛子那边的废旧钢铁什么都有。而进入高频炉确是有要求的,有个体积限制。所以不合格的东西必须要切割。
要知道切割用的乙炔和氧气基建连可并不能生产,要去别的地方拉。而那些民工们干脆一人手拿一把钢锯在那里分割。
魏玉祥被喊了过来,详细介绍了产品的性能和用途。原来这钢锭是用来生产螺纹钢和钢条的。至于里面成分的介绍,魏玉祥娓娓道来极为娴熟,但是大家都听不懂。
吴天明指着堆积如山的产品问他:“积压这么多,你就卖毛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