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时候,生产出来的地膜直接堆放在厂房里,因为新建的厂房比较大。但是随着产品的增多。也只能跟钢锭一样,堆放在露天。反正这东西也不怕雨雪。盖好就行了。
这期间马全义也是忧心忡忡,叶雨泽那边打过来多少钱他可是知道。加上设备,已经二百多万了。杨革勇也有差不多三十万。除了佩服之外,他更加着急。
虽然没用连里拿一分钱,但是这两个孩子的钱也都是人家一分分挣来的。如果全折在这里,他也没脸见人了。
中间他也试着给叶雨泽打过几个电话,叶雨泽除了嘱咐他别担心之外,什么都没有说。
这一天,连里来了一位客人,其实也不是客人,就是赵玲儿。这个丫头是自己骑马来的。因为天冷,把自己裹得象个粽子。
“叶叔叔,想我没?”她直奔卫生室而去的。推开门就对着正在看书的叶万成撒娇。
叶万成一看是她,赶紧把她拉进屋子。把炉子里的火捅旺一些,叫她在炉子边上坐下:“这么冷天你咋来了?放寒假了吗?”
赵玲儿双手托腮点点头:“还不是那个杨革勇,竟然瞒着我做了这么大的事情。我这不来看看吗?结果一看才知道,你家那个死叶雨泽投入更大。愁死我了。”
叶万成也叹了口气。这个儿子做的事他是看不懂的。还不敢说,因为事实证明,他每一次做的事情都是比较正确的。如今家里日子过成这样,跟他这个当爹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除了每个月发工资准时给老婆汇过去五十块钱,然后啥都不用操心了。儿子这样几百万几百万的往外扔,本来让他没了寄钱的心思。自己这点钱能干啥?结果有一次没寄,老婆电话便追过来一顿训斥,说家里孩子等着交学费呢。
一老一小互相倒了一会儿苦水。然后又开始平衡了。叶万成笑着问:“你准备什么时候跟杨革勇结婚啊?”
赵玲儿撇撇嘴:“谁要嫁给他啊?傻了吧唧的,连句好听的话都不会说。”
想了一会,赵玲儿突然想起来。“叶叔要不我给我爸打个电话吧,这个地膜技术去年团里搞得不错,他说要在全师推广的。”
叶万成眼睛一亮,这还真是个办法,如果全师推广地膜。连里这些产品还真不见得够。最起码能解决厂里的资金周转问题。
赵玲儿立马去连部给老爸打电话。师长大人自然知道基建连的事情。但他是师长。做事自然要顾全大局,语气严肃的教育闺女:“这些事你不要掺和。用不用地膜师领导会有决定的。”
被老爹训斥了几句,赵玲儿心情极为不爽。但是那老头原则性强,这么大的事情自然不可能为闺女徇私。不过赵玲儿还真冤枉老爸了,其实在她打电话之前,师里就为这个事情开过会了。
而且召开的还是全师扩大会议,各团场领导都去参加了。首先刘庆华介绍了一团今年因为地膜受益,大灾之年仍然获得丰收的成绩。但也阐述了因为时间不够而土地没有全部补种的事情。
其实今天的会议就是讨论要不要在全师全面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问题。但是会场上反应不一,有的激烈反对,有的持怀疑态度,大部分的人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
这种事情老赵作为师长也不好直接下命令的。毕竟庄稼还没种上,先花一笔钱买地膜,对此事的各团场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还是再观察一下吧。
刘庆华有些失望,但他更左右不了什么?只能是尽最大可能的把团里的土地用上地膜吧。只是团里钱不够,还得占基建连的便宜。先赊欠。
赵玲儿拨通了叶雨泽的电话:“叶雨泽,现在基建连都快被铁疙瘩和塑料布堆满了。你打算怎么办啊?”
叶雨泽懒洋洋的说了一句:“男人的事,你少操心。赶紧给我爸和你老公做饭去!”
赵玲儿皱皱鼻子:“你那个哥我不要了,老爸刚才吃了饭了。”
叶雨泽哪里在乎她这一套,表现得更加淡定:“行,那我告诉我哥,就说你另有新欢了。反正他喜欢哈萨女孩儿,好像霍尔果斯那边有一个关系很好的,正好叫他娶了。”
“他敢!”赵玲儿一下子蹦了起来,屁股下面的凳子都被顶翻了。
“有啥不敢的,他就喜欢住毡房啊,养一群孩子,放一群羊。整天骑着马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叶雨泽继续风轻云淡。
赵玲儿“啪”的一声挂了电话,看着叶万成:“叶叔,送废料的车什么时候到?”
叶万成想了一下,车是昨晚走的,明天早上差不多就该回来了。不过这两天雪大,估计走的会慢一些。
赵玲儿有点坐不住了,心慌。究竟有没有哈萨丫头?她心里没底,不过那个家伙有那个情结她是知道的,不行,得去看看。万一呢。
没几天就过年了,学校放了假。叶雨泽在家呆的无聊。厂里的事情他是不管的,按孙兰玉的话说就是你负责大方向就行了。别的事我们来做。
今年一年唐城所有的服装厂都开始为他们代工。按照孙正直的意思就是要他把这些厂全部承包下来。
不过被叶雨泽拒绝了,现在的大环境还不适合大规模的搞个体经济,温州八大王的事情叫人记忆犹新。如今自己这个厂虽然挂的是合资企业这个牌子。但是中资这部分挂的还是街道厂的招牌。一旦有什么政策变化也是很麻烦的。
孙兰玉目前很知足,虽然忙碌一些,但是相对于以前的生意,还是省心多了。最起码不用为尾货而发愁,工厂是有订单才生产。
又该回家过年了,孙兰玉有些发愁。一转眼32岁了,每次回去都要被逼婚,而他们这种家庭,婚姻一般还不是自己能做主的。夫妻关系好不好不重要,但是要符合家族利益。
不过发昏当不了死,怎么都得要面对。只好收拾一下回家准备回家了。厂里放假的事情已经定好,二十六放假,初六上班。不过工人们意见太大,说十天太耽误挣钱。
年轻人到没啥,关键是那些中年女人们,现在战士服装厂的女工们,干一天就差不多挣十块钱,在目前煤矿人月工资一百多的情况下,她们的工资早就碾压了。
中国的中年女人的最勤劳的,有了孩子之后她们可能会变得唠叨,易怒。让男人们厌烦,不适应。婚前那个可爱的女孩儿去哪了?只是扪心自问,造成这情况真的只怪她们吗?
女人心眼小,而且操心太多。老人,孩子,老公,房子存款。这些事时时刻刻都在她们心里装着。所以危机意识特别强。
而大部分男人,在这方面基本都是得过且过,很少想以后的事情。不过按国内的收入情况,没有女人的节俭和计算,一旦有点意外,还就真的过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