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上了火车,先在唐官屯下车。指导员先把叶雨泽送上去老家的班车。然后买了车票直接走了。
叶雨泽坐着大客车一路颠簸着晃悠到了一个叫吕公堡的小镇。这里下车离叶雨泽老家的村子最近。
下了车,叶雨泽先吃了一块大饼卷驴肉。这一直是他最喜欢吃的东西。
热呼呼的大饼,足有脸盆口大小。一刀切成两半。
掀开夹层,把切的纸一般薄的驴肉夹进去。在放一些板肠和肉汤熬制的焖子。一口下去满嘴都是香味。
大饼暄软而又劲道。层次分明。这种感觉别的地方可真没有。
半张饼吃下肚,叶雨泽打了几个饱嗝。喝进去半碗免费的凉白开。叶雨泽迈开小短腿就要赶路了。
刚走了没几步。一个骑着大水管自行车的汉子喊道:
“小孩,你去哪?坐二等不?”
叶雨泽到是眼前一亮,没想到家乡这么早就有干这个的了。
所谓的大水管自行车就是县里的自行车厂自制的自行车。
这种车子没有牌子。也没有盖瓦和车梯。
停车的时候用一根木棍支在车架上可以不倒。
最奇葩的就是没有刹车。刹车时候就是直接用鞋底踩在车轮上。
好歹那时候的鞋都是自制的千层底布鞋。禁磨。
要是换后世的轻便鞋。估计一次刹车就得磨漏一双。
这种车子别看简单。但最大的优点就是载重量大。
全车用厚皮的铁管焊接而成。两个轮子明显比普通自行车大一圈。
七八百斤的东西放上去骑着就走。根本不带打颤的。是农民工最合适的运输工具。
关键还便宜。在那个自行车要票还一百多一辆的年代。这种车子不要票五十就能买。
“去孟庄多少钱?”
叶雨泽随口问了一句。
“五毛吧,看你是小孩不蒙你。”
叶雨泽撇撇嘴,心想这还不蒙啊?
不过叶雨泽倒也没有还价。因为他还真不在意这块儿八毛的。
车子后架上面还绑了个木头打制的小椅子。椅子上还铺了一个小被子。坐上去软乎乎的。
叶雨泽不禁暗暗赞叹这家伙服务到是挺周到的。
不过坐上去之后没一会。叶雨泽就后悔了。
没办法,这一段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的。这个人为了赶时间把车子骑得飞快。
把叶雨泽颠簸的直不起腰来。平生第一次腰疼。
不过好歹路程不长。过了两个村子之后就到了叶雨泽的老家孟庄。
驮他的的人一直打听着把他送到了奶奶家。
一到大门口,叶雨泽就看见叶雨凡拿着他不离身的小刀在那里炫耀。
一群光着屁股的小孩围着他都露出羡慕的目光。
叶雨凡眼尖,老远就看见了从自行车上下来的叶雨泽。
“哥,你咋才来?”
叶雨泽笑笑。“爸妈呢?”
叶雨凡指指院子里。叶雨泽才发现原来院子里正在打地基。
叶雨泽皱皱眉头。钱早就寄回来了,咋刚开始打地基呢?
这时候农村盖房子所谓的打地基就是挖出一道沟。在沟里面垒墙。区别就是沟里面要用砖。
那时候叶雨泽老家还都是土胚房。全村就大队部的房子外面用的是立砖,里面是土坯。
叶雨泽进去和奶奶姥姥以及家人都打了招呼。
爷爷叶雨泽没见过,据老爸说,他都没有什么记忆了。是有一天去白洋淀赶集。
路上饿急了抓了一把水草吃。回来就死了。应该是中毒吧。
姥爷和父亲围着地基在商量着什么。
唐城盖房子用的都是石头。那边石头多。而老家这边只有黄土。所以只能用土坯。
大叔和老叔在挖沟。那时候农村盖房子都是自家先把一切安排好。
然后全村人都来帮忙。这个不用给钱,管饭就行。一般最多三天房子也就盖好了。
家家都是这样。所以村子里也就养成了习惯。大家都把这个叫做助工。就是白帮忙的意思。
其实也不算白帮忙。毕竟还混两顿饭吃。那时候每家还真不敢放开肚皮吃。因为粮食不够。
叶雨泽之所以皱眉,就是因为这地基竟然起在自家院子中间。
叶家属于外来户,这个村子之所以叫孟庄。就是因为孟家是大姓。
不过还有个大家族徐家人口并不弱于孟性。只是徐家迁来的比较晚,村名早已经叫开了。
徐家是叶家的老表亲。叶家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叶雨泽的祖奶奶守寡后带着叶雨泽的爷爷回了娘家。
当时孤儿寡母的,娘家就给了她一间半房子居住。
直到爷爷娶妻生子,然后繁衍成一家人。都是在这一间半房子里。
爸爸本来有兄弟姐妹五个。老二夭折了。
爸爸读了两年小学,然后津市一个工厂招工十五岁就跟着招工的走了。
后来部队征兵,老爸在津市直接参军。因为有点文化,参加了卫生员培训。就直接成了连里的卫生员。最后集体复员去了新疆。
也亏得爸爸出去的早有了一份工资。不然真不知道奶奶怎么把这一家人拉扯大。
此时老叔还在读高中,大叔在村子里挣公分。而姑姑在外村当民办教师。
家境在村子里已经算是凑合了。
叶雨泽之所以皱眉,就是因为院子本来就小,这样盖在院子中间。院子基本就没有了。
河北农村讲究的都是大院子。那时候还没有宅基地那种说法。只要大队同意你盖,你这房子就是合法的。
既然是盖房子,自然就得盖大一些。
之所以盖在院子当中,是因为这里是三间的地方。原来的房子只有一间半。
而后面就是大队支书徐僧的家。他家六间房,生了六个女儿。
这在当时是让人瞧不起的。这叫绝户。因为没有儿子可以传承香火了。
老爸回来后想让他转让两间自己好盖四间。结果被他一口回绝了。
表亲也有远近的。徐僧和叶家的关系已经出了五服了。就是出了五辈近亲范围了。所以跟叶家关系并不好。
目前麻烦的是徐家占的村西头挨着河边。每年春天发水时候,水往往能淹到村子边上。
所以,村子里面地基都很高。而垫起来的地方早就盖满了房子。所以各家只能在老宅基础上翻盖。
而孟家的村东头就没有这种情况。
“爸,咱们在村口垫一块地方出来吧?”
叶雨泽开口跟老爸商量。
老爸犹豫了一下。“咱们那个钱只够四间立砖房子。那么高的地基垫起来最少也得二百块钱。钱不够啊!”
叶雨泽一听立马放心了!只要是跟钱有关系的事那就不叫事!
叶雨泽转身就出门去了马爷家。
马爷并不姓马,而是叫徐马。这个人在村子里虽然不是干部。但是威望极高。
因为他有七个儿子,都是又高又壮那种。而且马爷性格耿直,喜欢打抱不平。所以村干部一般时候也没人招惹他。
马爷和叶家属于近亲。所以关系还算得上亲近。
叶雨泽去马爷家路上路过村子里的小卖部。进去想买点东西当礼物。
酒菜就别想了,那个年代还没有。小卖部也是隶属供销社,卖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之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