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苏军就充分认识到狙击手的战术价值并加以推广。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狙击手使德军产生了很大的恐惧心理。据统计,二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5万发子丨弹丨。而“美国佬”在越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敌人需要二十万发子丨弹丨。然而,同时期的“美国佬”狙击手击毙一名敌人,却平均只需1.3发子丨弹丨。
战智湛的部署本没有错,可惜遇到的却是“狡如狐,猛如虎”的冯氏德英中校。这六字评语,本来是评价原国民党第十八军军长胡琏的。后来,“美国佬”在丛林战中吃尽了冯氏德英中校的苦头,又把这六字评语送给了冯氏德英中校。不过,与胡琏同时期的解放军时任华东野战军十纵司令员,开国上将宋时轮是这样评价胡琏的:“胡琏这个人,志大才疏,优柔寡断,生性多疑。只要受到一点惊吓,必然求生自保!”
宋时轮将军对胡琏的评价实际上对冯氏德英中校也适用。冯氏德英中校带领率领阮雄上尉和羊阿蒲少尉以及“先锋军师”308师那个班的越南“猴子”,追到侦察兵们曾经休息的山头上之后,猛然感觉有些不对劲。冯氏德英中校突然停住了脚步,举手做了一个“停止前进,就地隐蔽”的手势。冯氏德英中校身边的越南“猴子”反应奇快,立刻“哗啦”一下散开,在草丛中躲了起来。阮雄上尉匍匐到蹲在草丛中的冯氏德英中校身边,将“老毛子”所生产的“苏八m8×30”望远镜递给冯氏德英中校。
冯氏德英中校把“苏八m8×30”望远镜凑到眼睛上,向山下望去,只见稀疏的树木中的蒿草,明显有人奔跑过的痕迹,一直到山下与小路会合,小路蜿蜒,直向远方的山峦。山下二三百米处有三个小山包,呈等腰三角形,彼此相距大约一百四五十米,小路在两个小山包的凹部通过。冯氏德英中校心中一动,手中的“苏八m8×30”望远镜向小山包望去。
真是“人不死有救的”,在夕阳的斜射下,右侧的山包上突然出现了阳光的反光。反光一闪而逝,可是冯氏德英中校手中的“苏八m8×30”望远镜却死死地盯住了那里。她可以肯定,转瞬即逝的反光一定是狙击步枪瞄准镜反射的太阳光。
冯氏德英中校向阮雄上尉和羊阿蒲少尉招了招手,向二人下达了命令。
冯氏德英中校的判断没有错,在她右前方的小山包上潜伏的正是“斑尾鹰”。一个狙击手需要的不只是冷静、耐心、稳定和专注的心理素质,还需要很强的洞察力和判断能力。“斑尾鹰”只接受过两个星期的狙击手“速成培训”,但是在残酷的野外环境中默默的等待,这种狙击手的基本素质“斑尾鹰”还是具备的。可是今天不知道怎么了,“斑尾鹰”有点求战心切,他不时把“79狙”上的瞄准镜转向侦察兵们曾经休息过的山头。
也不知过了多久,“斑尾鹰”突然听到身后传来极轻的脚步声。他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猛然转身,右手已经拔出固定在大腿上的“□□”□□。尽管“斑尾鹰”的出枪速度不如战智湛,但还是在拔枪的同时打开了保险,“啪”的一枪打倒了一个手持“ak74”突击步枪的越南“猴子”。可惜,还没等“斑尾鹰”开第二枪,他已经被羊阿蒲少尉手中的“pm63”9mm□□打成了筛子。
“斑尾鹰”狙击阵位的枪声一响,潜伏在三点钟方向五十米左右树丛中那块大石头那里的“白尾鹞”立刻知道“斑尾鹰”遇到了危险。他调转“八一杠”的枪口,“哒哒哒”就是一个短点射,接着就不顾一切的向“斑尾鹰”的狙击阵位冲来。但随即就被越南“猴子”疾风暴雨般的子丨弹丨压得重新卧倒在地。几乎就在同时,战智湛手中的“xm21式”狙击步枪打出了一发子丨弹丨,一个手持“ak74”突击步枪的越南“猴子”应声倒地。
“狂鹰”和“蛇雕”,以及战智湛和“苍鹰”营救战友心切,边开枪边向“斑尾鹰”的狙击阵位冲来。越南“猴子”眼见侦察兵们从三个方向就要冲上“斑尾鹰”的狙击阵位了,这才互相掩护着撤离。“白尾鹞”挂念战友,第一个冲进了“斑尾鹰”的狙击阵位。
“‘斑尾鹰’!……”“白尾鹞”见“斑尾鹰”怒目圆睁,脖子上挂着的“光荣弹”,“79狙”扔在他的身边。而他的右手持“□□”□□,仰面躺在阵地上,浑身都是“pm63”9mm□□弹孔。“白尾鹞”不由得悲从中来,心智大乱,大叫了一声,扑向“斑尾鹰”。
“白尾鹞”含着泪刚抱起“斑尾鹰”的遗体,却猛然听到“嗤”的一声轻响,“白尾鹞”这才发现“斑尾鹰”的遗体下面连着一枚直径大约75mm草绿色的圆柱形地雷,这又是一枚“老毛子”造的“о3м-3”防步兵跳雷。更令人感到恐怖的是,这枚“о3м-3”防步兵跳雷设置的是拉发引信,而且还连着三根细铁丝,显然是最让侦察兵们讨厌的“串雷”了。“斑尾鹰”遗体下面的“о3м-3”防步兵跳雷只是“母雷”,“斑尾鹰”遗体周围的“о3м-3”防步兵跳雷是“子雷”。冯氏德英中校够阴狠的,她生怕一枚“о3м-3”防步兵跳雷的杀伤力有限,竟然把“斑尾鹰”烈士遗体下的“诡雷”布设成了“子母雷”。
“о3м-3”防步兵跳雷的跳高是1.5米至2.4米,有效杀伤半径是二十五米,“白尾鹞”这时就是想躲也已经来不及了。他没有惊恐,脸上反而露出了微笑。他心中一片空明,脑子掠过了一个奇怪的念头:“‘斑尾鹰’你慢点走!……你等等我,我来了!……一日为战友,终身为兄弟!……我们虽然没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今天却能同年同月同日死!……”
“‘白尾鹞’!……‘斑尾鹰’!……”随着“о3м-3”防步兵跳雷连续的爆炸声,战智湛和“苍鹰”,以及“狂鹰”和“蛇雕”都惊得从地上跳了起来,手中的“八一杠”喷射着愤怒的火舌,不顾一切的向“白尾鹞”和“斑尾鹰”牺牲的小山包冲去。
在战死者的遗体下布设“诡雷”,是“笑面虎”秦沂岭当年在军校的“发明”,又手把手教给了冯氏德英。远在几千里之外北京的“笑面虎”秦沂岭,他如果知道自己的部下是牺牲在自己的“发明”之下,而且还是牺牲在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手中,不知作何感想?
隐藏在山坡下树丛中的冯氏德英中校,十分得意的听到了自己的杰作,在敌人的遗体下面布设的“诡雷”连续爆炸了。她也听到了“利剑部队”的侦察兵们大呼小叫的愤怒声音。冯氏德英中校知道自己已经激怒了“利剑部队”的侦察兵们,她心中暗想道:“嘿嘿……‘利剑部队’的中国反动派愤怒之后,必然会丧失理智,正是聚歼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