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有不好意思的指指自己的脸,解释道:“你,这个地方,有锅烟子,全是黑的!”然后去找来手巾,递给志远,让志远自己去洗干净。
当晚,志远在躺椅歇息,后半夜时,因淋雨受了风寒,咳嗽起来,虽然极力控制着不咳出声音来,实在忍不住也是轻轻的咳,还是被在炕为林父守夜的林有听到了,过来为他端一碗热水,又摸了摸他的额头。
还是有低烧,林有满眼歉意:“为了我爹,倒让你生病了。”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林有轻手轻脚的,走出了家门。
昨晚,他几乎一晚没合过眼,一直守在他爹边,偶尔还要去看看睡在灶间的“小李”,那小李半夜起开始咳嗽,夜咳多为寒咳,林有估计他是淋了雨受了风寒,所以又给他煮了一碗姜汤,果然,姜汤热热的喝下去,人睡安稳了。
风头已经完全过去了,雨也停了,天云还是很厚,天边泛起了鱼肚白。
林有从院角搬出一架梯子,房查看瓦面的破损,准备把破的地方赶紧修一修,虽然他爹还病着,可他也不能过久的留在家里,他今天午市前要不回饭店去工,春江饭店的经理王贤,可饶不了他。
林有把瓦面的树枝杂物先捡了,正准备下来去搬瓦,见“小李”,从屋里走了出来。
“林大哥,早!修瓦面吗?要帮忙不?”小李说着,已经不待林有说什么,自去院角捧了一叠旧瓦片,登梯递给林有。
林有心里甚是赞许,他正准备下梯去拿瓦片呢,能有个人帮忙递瓦,最好不过。
林有接过瓦片,笑道:“看不出,你一个洋学生,还会泥瓦活?”
志远不答,下了梯子,又去搬瓦,一边问:“林大哥,桥断了,还有别的道能出屯不?”
“有!在桥的下游一点,有船可渡!平时都走桥,那桥被洪水冲坏不止一回了,只要是桥坏了,有屯里的人在桥的下游摆渡。”林有说着,抬头看看天:“其实,只要没大的风雨,水不急,趟过去都行,水最多到大腿。”
志远登梯子把瓦又递给林有,然后轻声道:“林大哥,那我先走了,我得赶回去,今天的课。”
林有要志远稍等下,吃了早饭再走,可还没等他从瓦面下来,见“小李”已经换回了他的那一套洋学堂的校服,在院里对他挥挥手,然后不理他的叫唤,疾步走了出去。
林有没法,也只好由他。
等林有修好瓦面下来,回屋走到灶间,看见他给小李换湿衣的那套旧衣服,叠得利利整整的,放在躺椅面,而衣服头,放着一小叠钱,各种面值,约摸有十多元。明显是小李,把他的钱,故意的留在了这里。
这可是不少的钱,差不多是林有当掌勺大师傅一个月的工钱。
林有心里感动,过去拿起钱,转身往门外跑,已受人恩,不能再拿人家的钱,他要把钱还给小李。
林有一气追到渡口,却不见小李,问撑摆渡船的招弟:“大妹子,刚才可有个穿洋学堂校服的人过渡?”
招弟告诉林有,确实有这么个人,那人要过渡,却身无分。
这里摆渡,本屯的2分,外地的要5分,那人没钱,可待人和气,又会夸人,夸招弟“巾帼不让须眉”,夸得招弟喜不自胜。谁出门在外没个难处,招弟免了他的摆渡费,而这个学生哥人也真的不错,主动帮招弟撑船。
林有看向对岸,极目远望,淡淡晨雾里,哪里还有那个为了帮他林有,搞得自己身身无分的恩人的影子。
志远回到了长春城里,却没有直接回“家”——李熙的官邸,而是先到了银钱业集的西三道街,在益发钱庄前警觉的左右看看,这时时候还早,街铺大多还没开门,街行人也不多,确认没什么异常,闪身进了边的小巷子。
益发钱庄后门,志远轻轻敲门,很快门开了,开门的人见是志远,一手把他拉进去,然后关了门。
“我的小祖宗!你哪去了?!我们等了一晚!悬着心一宿没睡!”开门的人压低声音,满脸焦急和担心。
开门这人是谁?
王志军!
志远在湖炭矿当童工时,03工棚的房头王志军!那个在湖炭矿,志远正倒霉催的时候,说要做第一个效忠志远之人的那个王志军!
王志军已经跟随志远好几年,是志远最信任的心腹之一。
志远没理他,急急进到屋里到二楼的小客厅里,吩咐王志军:“快,拿衣服给我换,昨晚这么大的风雨,一晚不见人,我估计老师在家都炸毛了,我得赶紧回家去!”
说话间,又有两个人走进小客厅。
一个是这家益发钱庄的掌柜,姓刘名季援,年近四十,是个银钱业里的老手,是志远追随李熙之后,为自己“狙击”到的经营人才,为人恃才傲物,对他看不的人,总是一副爱搭理不搭理的高冷模样,但对志远,倒是忠心一片。
另一人衣着光鲜,错了,不是光鲜,而是讲究,这人是出身北平名门的关越然,也是志远当年从二棒槌胯下救下、并助他成功逃离古蝎子魔窟的关四。
关四和王志军一样,也已经跟了志远几年,他自己家里有丫头仆僮伺候着他,他却甘心追随伺候志远,是志远手下最得力,最有权威的心腹。关四家里有钱,又是啥都讲究得有“范儿”的北平老宅门里出来的少爷,在衣着一向特别讲究。
啥叫衣着讲究?如夏天到秋天,根据气温渐变,而在不同的时候穿五丝罗、七丝罗、九丝罗那是讲究,穿府绸那是将!这位关家四少爷穿衣的品位,志远自认是拍马也追不的,觉得也只有他的老师,那位家资巨万、同为北平名门望族的李熙,能与之一拼。
志远追随李熙的这几年,先是跟李熙去日本游学了几个月,回国后跟在李熙身边学习,亲眼见证了李熙联手东三省商会主席张惠临,为振兴民族工业而与日本商人大干了一场。
当时李熙得到消息,有日本商人准备在奉天开设一家大型的用机器制造日用陶瓷的工厂,如果此事事成,不但日后产品会在东北倾销,国的民族工业,也将会在这一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被挤压出局。
李熙将消息告诉张惠临,两人决定赶在日本人的前面设厂并投产,抢夺市场,让日商知难而退。张惠临在明,李熙在暗,联同一批有报国之心的爱国人士,一方面为日商建厂设置障碍,一方面积极筹措,短短十天,筹集到二十万奉洋,创建了当时在国最大规模的、用机器制造日用陶瓷的窑业股份有限公司,由张惠临担任第一任董事长,为国人生产便宜好用的日用陶瓷。
忙完了窑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筹建,李熙开始悉心培养志远,从志远最感兴趣的经商着手,先是安排他到自己名下的商铺、钱庄和洋行巡回实习,后给他资本,让他在大连开办一家洋行,既是学做进出口贸易,学着和西洋人打交道,也是让志远学习一个商业机构,如何从零开始建立。
洋行建立之后,李熙要将之送给志远,志远却坚辞不受。
这既是他爹的教导,也是志远自己的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