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ki—30九七式轻型俯冲轰炸机,1937年首飞,1938年1月首次在华北战场上使用,后参与徐州会战以及华南各战役,1942年后退居二线当做教练机使用。1945年,在东北作战的日本陆军第32飞行队战败时有3架九七式被我八路军接收,随后在东北老航校使用。

技术数据:乘员2人;整机长10.35米,翼展14.55米,高3.65米,空重223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423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1700千米。发动机采用中岛重工制风冷式发动机(850匹马力)

武器装备:机头两挺7.7毫米机枪;机尾一挺7.7毫米机枪;400公斤丨炸丨弹。

第五十六章空军相助

符庆隆开始回忆和幻想,他此时是无比的想念家乡的食物:腌鱼、酸笋以及漫山的野味,不过遗憾的是,他这种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幻想终究只是徒劳,肚子一阵“咕噜噜”的声音过后,他从幻影中惊醒。

队伍像条巨龙一般前行,符庆隆行在山坡上,向北面已经下了山的袍泽弟兄们看去,竟一眼望不到头。他清楚“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出处,也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但是,单从字面上去理解,用这句话来形容此时他看到的队伍,再合适不过。

自影珠山而下,一层层的梯田,一洼洼的田水,炮兵连艰难又坚决的行着,不时有个伤兵因体力不支而倒下,旁边的战友又马上不情愿的将其搀扶起来。他们跳上跳下,左歪右拐,只为了躲过冰凉的田水。

稻田似棋盘,田埂如经纬,士兵行军其上,似无数的蚂蚁一般,在斗志昂扬的搬运。众人无言,但老兵们都清楚这是一场胜仗,能够遇到撤退的如此狼狈的日军实属不易。虽然人人腹中空空,身心疲惫,但这不影响老兵们追击日军的迫切心情。

影珠山以东十公里外的幕阜山脉中,日军第6师团撤退的并不顺利,虽然他们冲出了20军和58军的封锁线,但是在这茫茫大山中,他们又遇到了中国军队,师团长神田正种不得不从心里承认,这一仗他打的实在窝囊。

我第99军和第37军,在开战之初便奉命守在口袋的两端,经过十几天的战斗,他们此时已经全都转移到了幕阜山脉中,并在此阻击日军第3师团和40师团超过两天了。至此,日军终于彻底的领教了薛岳将军的“天炉战术”。

从某些方面上来看,第6师团并不孤单,因为与他们一同陷入险境的还有第3师团和40师团,相比而言,前来救援的第九混成旅倒是幸运的多,起码他们撤退的路上并无阻拦。

天亮时,三个师团再次遭遇包围的情况马上由电台报告给了阿南惟几,在阿南的授意下,第1飞行团马上出动了全部的侦察机、战斗机和轰炸机,前来支援被包围的三个师团。

1月11日早上七点半,影珠山北偏东20余公里处的向家镇,第九混成旅旅团长池上贤吉正在独自郁闷,这次作战,第九旅团可谓是一败涂地,他曾自诩的“一世英名”也尽皆扫地。在池上贤吉面前的桌上,整整齐齐的放着几个足以令人食指大动的牛肉罐头,但他胃口全无。

撤退之初,第九混成旅并没有跟第6师团兵合一处,而是选择了独自北归,这其中自有化整为零的考量,但更多的原因则是池上自己的虚荣心的促使。他能想象的到此次借调之时筱冢义男将军是如何向阿南惟几将军描述第九混成旅英勇以及功绩,但经此一战,第九混成旅已经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作为指挥官的他,责无旁贷。

其实池上贤吉有些过于自责了,此次战败并非他一人之责,诚然,第九混成旅在此战中确有突袭58军指挥部而致整个加强中队全军覆灭的不光彩一幕,但反观其他三个师团,第3师团在长沙城内弹尽粮绝伤亡过半,第6师团也在影珠山上元气大伤,40师团虽然精锐尚在,但其任务与第九混成旅类似,均为援助接应深入敌后的两个师团。如此看来,第九混成旅虽然伤亡不小,但并未如池上想象中的那般不堪。

池上贤吉是个职业军人,也是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前几日的偷袭失败让他倍感耻辱,因此在撤退到向家镇时,他便致电阿南惟几,询问友军是否安全撤出,让他兴奋的是,第6师团在进入幕阜山脉后,再次受到中国军队的拦截,且据侦察机侦查发现,有大股部队正在向向家镇行进,池上毫不犹豫,马上请求作战,就地坚守,而阿南惟几也很自然的同意了他的作战请求。

幕阜山以西,影珠山以北,地形较为平坦,但小丘纵横。在影珠山以北十几公里处,有一片地势较高的丘陵地带,面积约一千公顷。在这片丘陵以东,幕阜山以西,是一片大面积的平原地带,也是影珠山到汨罗江的必经之道,而向家镇便坐落于此。

为了协助此次作战,镇子上的人按照政府的要求已经大都迁移到了东面的幕阜群山中,此时镇子上已经几乎没有了百姓,池上贤吉选了一家大户当做了战时指挥部。这户人家算不上富丽堂皇美轮美奂,但在这个镇子上算是数一数二的建筑群了,一个两进的格局彰显着主人家的富贵与权势。

池上贤吉的作战请求得到应允之后,他便马上召集了各大队长,商量驻防御敌一事。事出紧急,他们很快做出了兵力部署。

第九混成旅此次参与作战的部队除了隶属于该部的第38至第40独立步兵大队以及一个炮兵中队之外,还有隶属于第14混成旅的第65独立步兵大队、第18混成旅的第95独立步兵大队、第34师团第218联队的第1大队和第15野炮联队第1大队。

事出仓促,经研究决定,炮兵中队和野炮大队分别撤往镇北一公里和三公里处,一来可降低被袭几率,二来在撤退时也能尽快撤退。此外其他的六个步兵大队自西向东一字排开,形成一道封锁线,防止敌人从向家镇两翼追击。

然而第九混成旅并非73军的首要之敌,他们最直接的威胁来自天上。自从天亮时,来自日军的侦察机便开始在影珠山的上空盘旋,甚至一度还引起了我军的重视,不过在确定其为侦察机后才松了一口气。

侦察机编队的出动,让战场上的战况源源不断的传到阿南惟几的指挥部里,而他也因此能够较为迅速的得知战场上的情况。当第6师团进入幕阜山被我军拦截后,阿南惟几果断下令第一飞向团的所有战斗机和轰炸机马上挂弹起飞,前来支援地面部队的撤退。

炮兵连众人正在坚持着向北推进,突然一阵飞机轰鸣声自北传来,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不过军人的职业操守以及实在无聊的心情还是让所有人不约而同的看向了噪音的来源—几架日军的零式战斗机和九七式俯冲轰炸机。

他们的反应并不迟,因为侦察机绝不会傻到要在数千名荷枪实弹的士兵面前做俯冲动作,更何况十几天以来,日军飞机的每次俯冲都会让我军举枪射击,虽然这种射击大都是盲射而已,但上千支轻重机枪所达到的火力威胁足以让人望而却步。日军虽然不怕死,但没谁会去主动找死,更何况是飞行员。

从天上向下看,在开阔地上行军的73军甚为明显,因此这几架战斗机和轰炸机组成的编队向中队长请示之后,径直向这边飞来。在这种不对称的战斗中,日军飞机根本不用考虑战斗队形,因为我军没有飞机能够迎战。

73军各团几乎同时开的枪,在方圆几公顷的面积内,近万人的轻重机枪一道组成了一张巨大的火力网。单从视觉效果上来看,这张火力网带给人的震撼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似乎能将所有的飞行物罩住一般,不过真实情况远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几架飞机上的7.7毫米口径机枪无情的向密集的人群攒射,轰炸机上的上百公斤航空丨炸丨弹也如天外陨石一般呼啸着砸向人群。符庆隆站在原地看呆了,这种近乎屠杀的场面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双方在武器装备上的天壤之别而造成的战役效果让符庆隆讶然又哑然。

机枪打出来的死亡线快速的从人群中穿过,所到之处,无不摧枯拉朽。符庆隆双眼渐渐湿润,毫无还手之力的袍泽弟兄们接连倒下,他亲眼见到过被机载机枪射中过的杨大胆,那种伤口绝不是缺医少药的我军能够治疗好的,他终于感觉到了自身的无能为力。

相较于航空丨炸丨弹,几挺机枪所能造成的破坏力实在太有限了,身为炮兵的符庆隆在此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枚枚大型的航空丨炸丨弹落入人群,爆炸将周围几十米的战友撕碎和掀翻,一些有经验的老兵不得不提前跳入冰冷的水田中躲避。即便如此,同在一旁观察的同样无能为力的雷胜军不禁叹道:“还好不是毒气弹…”

符庆隆恍然,自从长沙城内见识过日军毒气弹的威力之后,他已经很久没遇到多毒气弹了。他们不清楚的是,日军的两个师团在长沙城内时便已将弹药消耗殆尽,而空军紧急空投的弹药自然不可能包括毒气弹,无论是意外坠毁还是落入中国军队手中,对日军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结果。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日军这一仗几乎败的彻头彻尾。

老兵——一个抗战老兵的一生经历(根据真实人物改编)》小说在线阅读_第6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华無忧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老兵——一个抗战老兵的一生经历(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第6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