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日军在二战中的武器经常出现九几式和零几式,比如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九七式81毫米曲射步兵炮、九九式8毫米曲射步兵炮和零式战斗机等。

其实日军的九几式和零几式都是按照纪年来命名的,不过不是公元纪年,而是日本的神武天皇纪年。神武天皇在日本普遍被认为是第一代天皇,不过没有具体的人物,只有传说,据猜测可能是我国秦朝时期的徐福,不过这也只是猜测,因为按照日本的说法,徐福生活的年代与神武天皇的年代并不符合。

徐福生活在秦朝,也就是公元前二百年左右,而神武天皇元年则是公元前660年,两相对比,相差了400多年。不过想想也知道这是日本人在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公元前660年日本四岛上只怕只有一些原始部落而已。

按照神武天皇纪年,公元1940年是皇纪2600年,而其九二式、九七式、九九式和零式则分别为皇纪2592年、2597年、2599年和2600年,也就是公元1932年、1937年、1939年和1940年。

第五十三章亲手埋友

时间在流逝,太阳变换着方向,不变的则是永不停歇的转移,为了自保,炮兵连也只好随时变换方向,他们转移的时机集中于日军炮兵发现他们并且进行试射过后的调整期。相比于上午围歼的那个日军大队,面前的这个师团显然恐怖的多。

山丘不大,炮兵连能够转移的空间也就不大,如果没了山丘来阻隔视线,他们会被动的多,幸运的是,在这个师团的外面总共有四五个军在开火,能够分到229团炮兵连的炮弹并不多,于是他们也有时间来埋葬杨大胆。

与杨大胆交好的炮兵连老兵和新来的几个“知识分子”已经知道了杨大胆的真名,但是他们总不习惯称呼他为“杨鹏举”,加之杨大胆在临终前对众人的妥协,他们便继续以“大胆”来称呼他。

下午四点时,日军第6师团的炮兵和第一飞行团不再照顾77师,而这也为炮兵连埋葬杨大胆提供了机会。

雷胜军刚刚送走前来输送弹药的苦力,便找来了炮兵连的重要人物,其中包括各班班长以及众知识分子。

众人围在杨大胆尸体周围,符庆隆低头看去,白松正在为他整理遗容。刚才转移的过程中,几个新兵一直都在抬着他,即便殉国,杨大胆也是他们的袍泽弟兄。不过因仓促的转移,导致杨大胆狼狈许多,而白松不愿让他狼狈着离开。

雷胜军看着众人,脸上满是硝烟和灰尘,已经看不出任何表情,他说:“大胆虽然招人恨,但怎么也是咱们的弟兄,我看趁早让他入土为安,也省的总跟着咱们东奔西跑的。”

张俊杰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连长,交给我吧。”随后他马上开始分配任务,从他命令的干脆上来看,符庆隆猜测他早已计划好了。

“白松,大胆是咱们的弟兄,他的墓还是让咱们来挖吧,如果交给苦力的话,大胆会不高兴的。”白松显然深感荣幸,“老程,老广,老丰,阿隆,建筑,咱们走。”

韩志强因自己没被分派任务而遗憾,不过他反应很快,马上请愿道:“排长,我写字还行,让国义我们俩准备墓碑吧。”张俊杰喜出望外,“好,条件有限,墓碑就用木头吧,你们找一棵大树,结实。另外墓志铭要刻字,下雨冲不掉。”

韩志强因张俊杰的周到而讶然,不过他觉得还有必要请教一下具体的字体,“排长,正草隶篆我都会写,用哪种字体呢?”这让张俊杰有些为难,他对写字并不像打仗那么得心应手,于是他只好敷衍:“随便,不行就都用上。对了,把咱们部队的番号加上。”

一拨人去挖墓,一拨人去寻碑,剩下的人继续开炮。

符庆隆几人开始漫无目的的寻找,而那边韩志强也在找寻。一刻钟后,白松突然发问:“你们谁会看风水?”众人皆摇头,白松连声叹气。随后符庆隆说:“班长,我略懂一些。”白松喜出望外:“快说快说。”

符庆隆看向王建筑:“建筑,你应该也知道吧,不就是前有照后有靠,青龙白虎两边绕吗。”王建筑不置可否。程飞追问:“阿隆,这是什么意思啊?”广易问:“去哪里找这样的风水宝地呢?”

符庆隆环顾四周,说:“就是后面有山,前面有水,两边有丘,咱们站的这就不错。”几个班长面面相觑,符庆隆继续说:“弹坑不就是现成的吗,咱们扩大一些不就行了?”丰泽成问:“扩多大?”符庆隆说:“越大越好,长三米宽两米?”

王建筑打断道:“不行,有些大,逾制了。”符庆隆问:“那就长两米宽一米五?”王建筑说:“不行,得再窄点。”符庆隆说:“那就宽一米,不能再小了,大胆身材高大,又生性奔放,咱们不能让他死后也憋屈吧。”

众人没有异议,于是挤在一起开挖。土层有些复杂,不时会挖出些石头,有大有小,不过也不算太大,一人总也抬得动,于是几人时常挖着挖着便蹲下身去搬石头。

挖至一米深时,白松问:“阿隆,挖多深啊?”符庆隆看向王建筑,王建筑说:“越深越好,总之不能让日军的野炮够得着。”白松恍然大悟,“对对对,大胆已经死过一次了,不能让他再死一次。挖三米,挖三米!”

于是众人继续,挖至两米深时,山体已经出现,众人的工兵铲敲在石头上嘣嘣响。白松大骂:“狗日的,这可怎么办啊?”程飞哂笑,“坟丘堆高点不就行了!”白松眼前一亮,“对对对,我怎么把这给忘了!”

“班长,怎么样了?”众人回头,韩志强和董国义搬着一块充当墓碑的木头快步走来。墓碑被韩志强藏在身后,众人欲视而不可得。

韩志强看着众人期待的目光,更加不想让他们这么快看到了,他把木头交给董国义看守,自己独自走来检查墓坑。他还没近前,脸色便开始阴晴不定,随后他直接做出了生气的表情。“班长,怎么挖这么小啊?”

程飞答:“那个,建筑说挖大了…那个…”他看向符庆隆,符庆隆补充:“逾制。”韩志强有些哭笑不得,“满清都亡国多少年了?连皇帝都跑到东北当汉奸去了,现在是民国,还管什么逾不逾制!还有,你们挖的方向也不对呀!”

众人百思不解,俱都看向符庆隆,符庆隆也想不通,便问:“怎么不对?不是坐北朝南吗?”韩志强说:“平时是这样,但是大胆是益阳人啊,益阳在西边,我建议还是坐东朝西吧。”

董国义从身后喊:“没这么埋的呀!”韩志强回头:“现在不是特殊时期吗,试问你们谁死后不想面向家乡的方向入葬呢?”这理由充分的让人哑口无言。白松问:“那现在怎么办啊,这墓都挖好了。”

韩志强撇撇嘴,“简单啊,扩大一下不就行了,长三米宽两米。”众人哑然,墓穴又要回到原先的大小了。

半个小时后,一个三米长,两米宽,两米深的墓坑挖掘完毕,尽管墓坑四壁不甚光滑整齐,但这是众人对杨大胆的一片心意。似乎是上天开眼,当最后一个人在另外几人的帮助下爬出墓坑时,响彻已久的枪炮声终于有所停顿,看来攻守双方都是需要休息的。

广易这时发现了他的部下,刚才在众人挖掘的时候,董国义一直守在旁观观看,不过稍让他感动的是,他睁着的不是冷眼,起码那是一种期待。不过这还是让他有些怨气:“董国义,你站在那干嘛!”

董国义回答的有些义正言辞,他指着正在检测墓坑质量的韩志强说:“他让我守着这块木头的。”说着他便闪开了身子,而众人这时方才想起,他们还未见过这块木头墓碑呢。

白松指着木头说:“拿过来看看。”董国义有些为难,于是他请示韩志强:“老韩。”韩志强回头,有些不满:“我有那么老吗?叫我志强,不行叫我韩志强也行。”董国义没有理会这个问题,而是指着那块木头,韩志强有些不耐烦的说:“拿过来拿过来。”

符庆隆看着董国义慢慢拖着那块木头,心里是有些期待的。木头呈半圆柱体,显然是由一截树干从中间劈开的,而看那截面的光滑程度,两个人也是下了功夫刨过的。不过相比于木头的大小和材料,上面的字则更加的吸引人。

四个班长都认不全,符庆隆也不都全认识,不过根据猜测他也能识出全部的字: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三軍七十七師二二九團炮兵連壹等兵楊鹏舉之墓。符庆隆读过书,如果是常见的字体他是能认识的,不过这些字并非全用楷书所写。

不知道是不是在卖弄,这29个字他竟然用了五种字体,正草隶篆行竟然全用了,此外还夹杂了几个瘦金体。

符庆隆看着这块近两米高的墓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要做这么大了。不过他还是有些不解:“至于这么兴师动众的吗?卖弄才学也不是这个时候啊。”韩志强理直气壮的回答:“连长下的命令。”

王建筑质疑道:“你用这么多字体写,大胆也看不懂啊!”韩志强说:“他已经殉国了,看不到了。”王建筑说:“活人看到了也不认识啊!”韩志强说:“没上过学的当然不认识,上过学的自然就认识了。”

白松不理会这些琐事,他在意的是墓碑上的内容,于是韩志强指着那些字一一解释:“國民革命軍,小篆;第七十三軍,隶书;七十七師,草书;二二九團,行书;炮兵連,颜体;壹等兵,柳体;楊鹏舉之墓,瘦金体。”

程飞惊叹:“韩志强,没想到你还真是文曲星下凡,就这么几个字竟然还能写出花来,咱们二班发财啦!”王建筑提醒众人:“我看还是先让大胆入土为安吧。”众人恍然,险些误了大事。

老兵——一个抗战老兵的一生经历(根据真实人物改编)》小说在线阅读_第6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华無忧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老兵——一个抗战老兵的一生经历(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第6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