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贵娘拽着银子的手,招呼王国伦几人上到二楼;走进银子换衣裳的那间小屋,打开那只装满衣服的衣箱;一件一件往出拿;一边拿一边给王国伦几人介绍道:“王将军你们看看,这一箱子衣服全是奴家给我闺女银子购买的!”
阿贵娘说着眼睛里喷着泪水花子道:“奴家是在银子两岁时离开她的,要知道银子这个名字是谁给起的吗?是奴家王桂花呀!”
“银子的名字是阿贵婶您给起的?”王国伦问了一声,道:“哪怎么起了名字后你就离开银子哪?”
“都怪奴家那个老朽的爹!”阿贵娘不假思索道:“我们先说这些衣服吧!”
阿贵娘,不,现在应该叫她她银子娘了。
银子娘把衣箱内的衣服一件一件取出来放在一旁的床铺上,把手指着道:“这是银子3岁、4岁、五岁……反正从银子3岁那一年起,奴家每年都要买几套衣裳放在这只箱子里;银子今天17岁了,奴家年年没有落下来;从今往后就由她自己买了!银子你说对不对?”
银子一进屋就看着娘把衣服一件件取出来摆好在床铺上,大大小小各不相同;娘说这是从她3岁开始每年都没落地给她买衣服一直到现在17年,早就哭得稀里哗啦;扑上前去紧紧抱住王桂花叫了一声“娘!”
王桂花见银子终于把她叫了一声娘,这才捶胸顿足地嚎啕起来。
17年的思念,17年的寻找;竟然是一次意想不到的灾难引申而来的。
王桂花和银子这对母女抱在一起哭得昏天黑地,邬天鹰、王家琪、上官云陪着母女俩哭了一阵;银子娘摆摆手臂道:“不哭啦!不哭啦!我们回到一楼继续宵夜!”
王国伦几人重新回到一楼,银子娘将已经放凉的菜食重新热了一遍;又增加了两个菜,大家凑在一起再次举杯。
银子娘喝了几杯酒,脸上红扑扑的;给王国伦几人讲述了她跟银子以及男人窦文涛分离的经过——
山西省芮城县地处山西省最南端晋、秦、豫三省交界处,是山西的南大门。
芮城县北隔中条山与永济市、运城市是盐湖区毗连,西南、西面以黄河为界与陕西大荔、潼关县和河南灵宝市为邻。
芮城县有个王家集,是个上千户人家的大村庄。
王家集以王姓人居多,王桂花的爹王子敬是当地的绅士;也是王家一姓的族长。
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春分劲吹王家集后;王子敬联合当地其他乡绅,在王家集办了一所开明学堂。
之所以叫开明学堂,是因为女娃娃可以进校跟男娃娃一起念书、认字、做游戏。
这样的事情搁在上海已经是马尾穿豆腐不经一提,因为上海早王家集二三十年就是男女同校。
但在1923年的山西省芮城县王家集,男女同校还是一件新事物。
王子敬在村里办了开明学堂,他的闺女王桂花是第一个入学的女学生。
在王桂花的带动下,学校很快就有了二三十个女学生,王子敬受到山西省主席阎锡山的嘉奖表彰,可是不就,问题就来了;王桂花爱上开明学堂的教员窦文涛。
那时候的窦文涛20岁出头,高挺的个头,白净的脸盘;留着乡村人很少见到的前进头,风度翩翩,一表人才。
窦文涛见王学董的闺女王桂花时不时地用好看的眼睛盯看自己,心里便就猫抓猫抓的……
开明学堂教员窦文涛见王学董漂亮的闺女王桂花,用好看的眼睛盯看自己心中就猫抓猫抓;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那是在课堂上,窦文涛是教员津津乐道地在讲台上朗诵“大羊大小羊小,一个跳,一个跑”的课文;间隙时抬头去看坐在教室里的30多个学生,大家都专心致志地听课。
坐在最前面第一排的王桂花更是双目炯炯,两只胳膊肘搁在桌面上支撑着脑袋;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看窦文涛。
窦文涛的目光扫视过去,跟王桂花目光相对时;王桂花迅速把头低下去了,两只手慌乱地从桌面上移开来抚弄起毛辫子来了。
窦文涛心窝里仿佛揣了个小兔子“蹦蹦蹦”地弹跳起来;他赶紧把目光从王桂花身上移开来,王桂花又恢复了此前的盯看。
这是哪跟哪的事啊!窦文涛心神不定,心中像猫抓猫抓地慌乱起来。
窦文涛的家在黄河南岸的潼关县,渭南师范毕业后被王桂花的爹爹王子敬请到黄河对岸的芮城县王家集开明学堂来教书;是王家集学堂学历最高的教员。
学历最高的教员窦文涛明白王学董漂亮姑娘一眼眼盯看他的意思,可他知道王桂花早就许配了人家;而且许配的人家还不一般,是芮城县县长的二公子何世武。
尽管何世武在日本留学,跟王桂花连一个照面也没打过;但王子敬执意要把闺女许给何公子。
请注意是许不是嫁,至于在日本留学的何世武日后能不能迎娶王桂花;王子敬似乎并没考虑,他想的是只要攀上何县长这根高枝;王家在芮城县的基业就能蓬勃发展。
王桂花似乎对她爹给自己选择何家这门亲事非常反感,但未婚夫何世武是留学日本的有识之士;他爹何冠忠是芮城县踏一脚地动山摇的县长,反感也得屈从。
窦文涛倘若接受王桂花的眼神,不禁会招来**学堂的指责;恐怕连性命也难久保。
窦文涛是教员,王桂花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专心致志听老师讲课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把学生的专心致志理解为“盯看”;不仅是个行业道德问题,教员恐怕还有污人清白之嫌。
这么说“盯看”之事是窦文涛自作多情?小题大做?神经敏感?一厢之愿?
要知道,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乡村,人们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男女授受不亲”阶段;女孩子进学堂读书已经破天荒,专心致志听老师讲课被误认为盯看老师;不是有伤风化就是教员的“三观”有问题。
“三观”这个名词好像是“文丨革丨”的产物,窦文涛时代的人似乎不知道何为三观;他只知道老夫子讲过“男女授受不亲”的话。
男女授受不亲的清规戒律一旦有人违反,就是大逆不道;尤其是女性,就是**之妇遭人唾弃。
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信条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乡村大行其道,尽管民国政府建立后不断提倡解放思想,男女平等。
然而王家集不是北京城,也非上海滩;解放思想只能作为一种口号喊喊而已,要真正地行动起来恐怕还是牛年马月。
倘若王桂花在课堂上盯看窦文涛仅仅停留在盯看层面,也就只是个事情而不会形成事件。
但窦文涛从王桂花盯看自己的眼神中已经感悟出不可抑压的奔放感情和强烈火花。
王桂花是王学董的女儿,年龄已满18岁;思想活络,意识超前;是王家集第一个受“五四”之风熏染的女青年。
王桂花体态丰盈,三围凸显,唇红齿白,两只有神的眼睛就像山涧的黑葡萄;是人见人爱的那种女性。
王桂花在课堂上盯看窦文涛,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喜爱?还是窦文涛自作多情想入菲菲?
后来的事实证明,王桂花喜欢上英俊伟岸的窦文涛了;才在课堂上那么大胆地盯看他。
王桂花在课堂上盯看窦文涛只是万里长征人未还,她打算给心中燃烧起来的爱情火苗再加一点油——她要和窦文涛单独相处。
如何才能跟窦文涛单独相处呢?王桂花寻思几天滤清一个思路——去他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