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容家给钟灵透租赁工厂时,钟灵透还没什么势力;可是到了1939年这阵子,他已经是上海滩呼风唤雨的头面人物了;因为钟灵透的姐夫傅宗耀做了日本人统治下的上海特别市市长。

上海特别市是日本占领上海后扶持的一个傀儡政权,作了市长的傅宗耀自然是个大汉奸。

傅宗耀曾经做过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上海总商会会长;1927年由于不借钱给蒋介石遭到通缉,后来长期避难日本人控制的满洲国跟日本人勾当。

傅宗耀曾经咬牙切齿地说:“我的身价5000万元,要用这些钱来打倒蒋介石!”

傅宗耀做汉奸是官府跟商人分道扬镳后政府打压商人最有代表性的实例。

商人只能依靠政府才能生存,政府也只要团结商人才能获得财政上的支持;两者一旦分道扬镳那问题就来了。

不是官府将商人杀害和收编为其所用;就是商人用钱财支持政治人物改朝换代。

从这个层面讲,政府跟商人就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了两只蚂蚱,你跳他也跳,你跳他不跳麻烦就来了。

1923年上海总商会发出一则狂妄自大的消息:“上海总商会宣布独立!”

这是商人得以忘形的一种自我暴露,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左右乾坤;殊不知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重农轻商的社会;商人手中有钱就想独立,想自成体系;不啻于天方夜谭。

但有钱的上海商人还是要把头给胶锅里刺,成立了一个70人的民治委员会,宣布将以执政者的身份来管理城市。

由此,上海总商会和政府分道扬镳。

然而短暂的经济春天后,商人们再次陷入蹒跚挪步的沼泽中;与此同时军阀混战,商圈开始寻找新的政权依靠。

这次,上海总商会投靠了蒋介石。

商人们投靠蒋介石并不是单纯的走投无路,更多是因为他们要寻求一个政权来保护自己。

商人尽管手中有钱,但自身缺乏社会安全感;日益对立的劳工阶层的利益使他们害怕,**的社会让他们无处安身。

于是,商会大佬虞洽卿代表上海总商会找到蒋介石。

当时蒋介石的势力还不占垄断地位,他正在寻找江浙财团的支持;双方谈判一拍即合。

接下来的几年,江浙财团源源不断地向蒋介石的军队输入军饷、粮草;以图在动荡年代获得军事保护。

孰料,商人们的狂欢还没结束,蒋介石就发动了一系列的收编和暗杀活动。

虞洽卿不得不率上海商界100余人气势汹汹地赴南京请愿。

这一次他们以拒绝支付8月份的贷款为由,要求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约法。

第二年,商会甚至要求政府裁遣军队减少军队开支;蒋介石当然不会同意。

谈判还没有结束,蒋介石便展开对企业家的连环暗杀;要不咋能说蒋介石的政府是流氓政府,蒋介石是流氓政客呢!

安徽首富李鸿章的孙子李国杰在家里被打死;还有一个叫谢芝庭的银行家被枪杀在热闹的舞厅,谈判无果而终。

但这远远不是结果,经济和政权的博弈还在继续。

1930年,蒋介石政府成立了一个新的商业组织“上海市商会”,剥夺了上海总商会的独立代表机构。

上海总商会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打压排挤下最终被收编。

政治家操控了企业家,政治家可以周转着从企业家手里拿到钱,然后笑眯眯地把枪口指向企业家们。

上海的企业家在30多年的发展中以上海总商会为纽带捆绑一起,但在政权更替中风雨飘摇;难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蒋介石的政权稳固后便就开始打压原有的商圈组织,建立自己的经济霸局。

商人们被集体蹂躏:虞洽卿的16搜轮船被军队征用,数月不见归还也不见租金;张公权的两家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被强硬加入官股,变成官民合办。

傅宗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对蒋介石的耀武扬威恨之入骨的;蒋介石向他借钱他岂能借给?

傅宗耀是“晚清商父”盛宣怀的义子,做过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上海总商会会长、孙婿周文瑞是台湾银行买办,外孙邵式军做过苏浙皖税务总局局长,八年抗战时成为上海首富。

不愿借钱给蒋介石的傅宗耀说他要把每一元都花在反蒋上。

然而和蒋介石势不两立的傅宗耀没有政权的依靠寸步难行,最后甘愿投靠日本人做汉奸。

随着傅宗耀投降日本人,盛家子弟纷纷投靠日本政权;改变了盛宣怀时期“商父”的英明。

钟灵透是傅宗耀的内弟,有其做市长的姐夫撑腰;陈国伟前去讨回企业一定会遇到困难。

果不其然,在陈国伟找到钟灵透要求他归还租界的几处纺织和面粉企业,钟灵透竟说租赁期未满。

陈国伟道:“我们当时跟你签订的是一年租赁合同,现在两年多了咋就没满?”

钟灵透阴险地笑笑,道:“那你去问上海特别市市长去,市长有命令,凡无主企业全部归市政府所有;大爷是跟你们容家签订了一年合同,可是期满后你们不来续签合同就是无助企业早就归市政府所有了,你在这里锵锵的啥?”

这不明目张胆地敲诈勒索吗?陈国伟气恨不已,讨不回租赁出去的企业陈国伟只能另辟蹊径;跟另外几家企业谈成办厂协约。

当陈国伟仿佛演说家,将自己看到的孤岛现象和上海滩的政商争斗以及打算在租界开办企业的想法叙述给关锦璘后,关锦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八一三淞沪会战时,关锦璘在上海营救被软禁日本驻沪领事馆的2000多名民族企业家。

那时候上海给关锦璘的影响是经济萧条,民不聊生,人心惶惶;不少企业获悉日本人将在上海跟国军作战早就关门打烊。

陈国伟去了一趟上海,却说租界是一派繁荣景象;经济蓬勃发展,这样的形势使关锦璘这个大后方中将总督根本就没想到。

陈国伟似乎猜测出关锦璘此刻的心性,呵呵讪笑着说:“关老弟不要以为陈国伟是在编故事,这是实实在在的事实!陈某初到上海也不相信租界内的经济会如此繁荣,可是走访几天,看了几天;不得不相信事实的存在了!”

陈国伟顿了一下振振精神道:“淞沪会战结束两年后的租界经济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1938年底新建的工厂总数达到4700多家;超出战前两倍以上,1939年又新设工厂1705家!”

陈国伟清清嗓音慷慨激昂道:“尤其是传统的纺织企业复苏最为迅猛,到1939年租界内新设织布、染织及手织厂823家,新增布机2.3万台;日夜用转可产密布142万匹,工厂的利润是战前的两到三倍……”

容诗赑插上话:“大姐夫从上海回来后把租界的形势一描述,爸爸就坐不住了;爸爸是沪上著名的纺织大王,看着人家在上海赚钱心早飞走了;加之大伯误入泥淖,钟灵透又懒着我们的企业不想归还;爸爸便就急得茶饭不思,一个劲催促大姐夫和小五子来找二姐夫!”

陈国伟讪笑一声道:“小五子说得不错,老爷子急于返回上海的拳拳之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老爷子是上海滩著名的纺纱和面粉大王,而在租界能赚钱正好是纺纱和面粉;我们就以针织业为例谈谈利润,关老弟你估算一下租界针织业的利润是多少?”

谍战》小说在线阅读_第8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九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谍战第8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