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朱金陵只是笑了笑,没有给出回应。

他心里清楚得很,梁荆宜说的这些话,都特么是虚的。

从副连长的宿舍走出来,正准备下楼,迎面又遇到了指导员姚江生,人家是上来找朱金陵搞军人委员会交接工作的。

基层连队的军人委员会主任,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副连长担任。

军人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发扬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紧紧围绕连队战士的基本权益进行讨论,以及为连队首长的决策,提供基础性的建议。

不过,军人委员会在连队存在感满满的地方,还是在于它可以支配家底,也就是说,连队“小金库”的支出,由它说了算。

“一班长,有件事我刚好要找你说说。”姚江生把他拉到三楼楼梯间的阅览室门口。

原来是团里有通知下来,说是为了提升官兵的文化水平,部队与某些高校合作,推出个远程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函授”。

报名条件几乎是无门槛,只要是现役军人都可以报名,最低可以报中专,往上可以报大专,直至本科。

报名费是这样收取的:两年的中专,缴费1800元;三年的大专,缴费2800元;四年的本科,缴费3800元。

平时的学习,主要以自学为主,考核由部队和高校合作方,统一协调安排时间进行。

见梁荆宜不为所动,他又补充道:“只要你报名参加,以你的能力,绝对能过,拿正规的大学文凭不是问题。”

梁荆宜想了想,自己要报的话,肯定要报本科,但掂量了自己的服役期后,他还是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不想报名参加远程教育的意愿。

明年年底他是决定要退伍了,而本科则是需要四年时间,才能拿到毕业证,而自己退伍后怎么参加考试?

这是个“大难题”,他可不想让那辛苦挣来的3800块钱打水漂。

“你是不是担心学习时间不够?没关系呀,连队会安排地方让你们集中起来学习的。”姚江生是一片好心。

作为指导员的他,打心底希望这些战士都能利用在部队的业余点滴时间,抽空或是挤时间多学些文化知识,那样的话,退伍回到地方以后,也可以让自己多一项选择的机会。

他勉励连队战士学习,时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是:好记性永远不如烂笔头,时间不是靠等出来的,而是靠自己一点一滴给挤出来的......

“不是担心这个,指导员,我......”梁荆宜低头迟疑了几秒,最后还是选择了直说,“明年就退伍了。”

姚江生表情有些惊愕。

因为他一直认为一班长这人的政治觉悟较高,哪怕去年留队还做了点思想工作,但是从今年的工作表现上看,这小子留在连队,转个二级士官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况且,现在部队对士官队伍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了,仅在福利待遇这一块,短短一年时间内,已加了两次工资。虽然一次加个几十块不算太多,但蚊子腿也是肉啊!

“谢谢指导员的好意,我还是不学了吧!”梁荆宜还是讲礼貌的。

既然人家说得那么坚决,姚江生也不好意思再继续围绕这个问题谈下去,分开的时候,他还问了梁荆宜耳鸣的毛病好些了没有。

政工干部嘛,除了随时掌控全连战士的思想动态外,嘘寒问暖也是他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的两天里,营里的三个领导都出现了大变动。

营长沈响和教导员卢新嘉双双去了金陵政治学院深造;

副营长陶炼调去步兵xxx团炮营任营长;

据说炮营的前前任营长,就是炮兵团的王参谋长。这么说来,似乎预示着陶炼的军旅生涯,保底最少是副团转业。

新调来的营长马斌正,算得上是梁荆宜的老熟人了。

一九九九年榴炮一连“冒泡”的前两件事,均是在他的任内发生,不过,对他个人的仕途似乎影响不大。

随着他调往司令部侦察股任股长,接手的徐志乐被随之袭来的另外两件事整得焦头烂耳,最终提前转业。

新来的教导员张贵功,是原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

姚江生在教育课上,一脸傲骄地介绍说:教导员是我们炮兵团最年轻的正营职干部,他才年仅二十八岁。

二十八岁啊!

大多数干部在这个年龄段,还处于正连的位置,可人家已是正营了。

差距,肉眼可见的差距!

接替陶炼副营长位置的是王国建,他是原团作训股的正连职参谋,长得一副标准的国字脸,黑黑壮壮的。

营里的三位领导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得提拔,这充分说明榴炮一营在二零零一年度的各项工作中表现出色,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不然,也不会整出那么大的动静来。

十一月二日是个人总结。

指导员姚江生要求每个人的总结不能少于五百字,个人总结所写的内容包括四个大的方面:政治理论学习、军事训练、作风养成和后勤生产。

三日是班排总结,四日是连队总结。

部队里一直流传着“活好干,功难评”的老古话。

每年到这个时候,连队领导总是觉得底下的这些战士个个都是优秀得不行,可无奈上级给的奖励名额有限,要是一人一个的话,现实中完全不够分啊!

面对年终的评功评奖,很多战士都是心中忐忑,辛苦付出一年了,马上面临收获的季节,是两手空空,还是收获满满,也就是这么一锤子的买卖了。

当然了,像那种面对奖励,能做到心如止水的战友也有,但凤毛麟角少之甚少。

话说来部队当兵的小年青们,哪个不想得到领导和战友们的认可,哪个不想获取荣誉进步。

团里给一连除了按比例分配了十多个优秀士兵的名额外,还有一个个人三等功和一个集体三等功的奖励。

当连长姜子军在台上宣布集体三等功是以班为单位进行评选时,梁荆宜的内心当即涌出了阵阵兴奋感。

他对炮一班把这个集体三等功的奖状,扛回宿舍里挂着,那是信心爆棚。

因为在二零零一年度,放眼整个榴炮一连,是没有哪一个班,可以与炮一班比拼实力的。

不管是用硬实力说话的军事训练,抑或是软实力的后勤生产,炮一班在连队里那都是“独一档”的存在。

个人三等功和集体三等功的评选是下午起床读报后,在三楼俱乐部进行的。

负责主持的是指导员姚江生。

先是对个人三等功进行评选。

符合评选条件的候选人一共有五个,其中干部俩人,战士三人,他们分别是:姜子军、凌建科、张明昌、梁荆宜和郭鹏永。

最终的评选结果让梁荆宜始料未及,他的票数力压连长姜子军一头,人家三十六票,他居然得了三十九票。

虽然从得票数看上去,算不上什么碾压,但是多一票也是多,这点是勿庸置疑的。

课间休息十分钟的时候,一班的人簇拥着班长下楼,他们强烈要求请客。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谁特么票数多,谁特么就该得到奖励。那个三等功啊,即便是连长又能怎样?

炮兵连》小说在线阅读_第42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火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炮兵连第42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