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一年之内发表五十多万字啊,要知道把这些字综合在一起,那就是一部长篇小说啦!

刘江河这人也比较幽默,后来,梁荆宜和他混熟悉了,总是喊他“刘大作家”。

他还有些不情愿地说:“小梁啊,你还是叫我‘诗人’吧,我喜欢当一个诗人。我希望我手中的笔,写出来的文字是诗情画意的,是有温度的。”

诗人与诗情画意与温度联系在一起,他的思维也确实是跳跃得不行。难道作家就不能写出诗情画意的小说和有温度的文字嘛?

你这理论貌似有些瞎扯淡。

事实也证明,姚江生说副指一年发表五十多万字是夸大了很多倍,如果能把五十多万除以十,那就算是比较真实的数据了。

声乐,包括口琴和笛子。

陈生路对乐器颇有研究,口琴与笛子这两项,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为了给众人一个直观的印象,他还上台来了场口琴独奏,曲子是任贤齐的那首“流着泪的你的脸”。

一曲吹罢,粉丝蹭蹭蹭地往上涨不说,还在赢得羡慕嫉妒恨的同时,狠狠地收获了一波热烈地掌声。

这匹“外马”在一连驾驶班沉寂了一年半载后,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也正是因为这个专长,让他在两年后,过了一回新兵班长的瘾。

对于加入兴趣小组,姚江生声明:一人最多可以进两组,不想进组的战士,连队也不强求,秉承完全自愿的原则。

六班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是这样的:

梁荆宜、李锐飞篮球组;

张明黎、徐拥军、严大宝、李光军声乐组;

徐陈伟写作组。

从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来分析,想学声乐的占了绝大多数,这或多或少有陈生路当场吹奏一曲的功劳。

第二天上午操课前,各班将参加兴趣小组的名单报了上去。

篮球这玩意一是价格不匪,二是多了也没地方放,所以是不可能人手一个的。

但是,声乐组的口琴和笛子,却是可以做到人手一个。

连队从帮助战士们省钱的角度考虑,要求文书孙文武在统计好要买的具体人数后,交给给养员梁西统一到镇上的文体店去购买,这么大的体量,也方便讨价还价。

训练到九点钟,梁荆宜和贾剑双双请假去了团军务股,这是他们距离成功请假的最后一个流程。

从团里返回营区的路上,俩人聊起了路费,这一聊不打紧,聊出问题来了。

从zz回jz,需要先搭乘火车到wc,再从傅家坡长途汽车站坐车到jz,最后,搭坐短途车,回各自的乡镇。

这单边的一趟算下来,少说一点,起码是一百五起步,梁荆宜倒也不担心,他省吃俭用积攒了差不多两百块。

倒是提起钱来,就愁容满面的贾剑很直白:“我是个‘月光族’,身上没钱。”

我考,没钱你回什么家嘛!如果不是考虑到面子问题,某人都准备调侃他了。

“要不......找老宗借点钱?”梁荆宜一语惊醒梦中人。

听闻此言,先前愁容满面的贾剑,瞬间脸上重新布满了笑容。

其实,也可以找连队领导先预支一点钱,不过这样需要拉下面子,而贾剑这个人呢,年纪不大,却把个人的面子问题看得比较重。

“宗儒麟这个老鸟,去年在二班的时候,也没少抽我的烟,借点钱......”说到一半,贾剑突然停住了,直到发现梁荆宜正疑惑地望着他,这货才有些吞吞吐吐地说,“应该......应该不会让他为难吧?”

“为难什么?士官又不会缺那么一点钱。你脸皮子薄,不好意思的话,让我来帮你借。

担心贾剑拉不下脸面来开口,梁荆宜主动请缨,他自认为凭着和老班长宗儒麟那师徒一般的关系,借个区区几百块钱,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他也是心里有数,宗儒麟自从和初恋分手后,一直是连队有名的“光棍汉“,所以每个月发的工资,除了必要的开支外,其它的钱,几乎都是躺在银行卡里“睡大觉”。

事实也是朝着预期顺利发展。

俩人回了营区,当他向宗儒麟说明借钱的原由时,人家二话不说,当即把银行卡和密码告诉了他,并对他说,取多少随意,但是人家强调了一点:有借有还,才能再借不难。

梁荆宜焉有不懂这个道理的。

他没有说,这钱是代贾剑借的,而是将借来的三百块钱,大方地记在自己的头上。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老乡贾剑,一直到两年后他退伍,这三百块钱还是一个空头支票。

后话,这些都是后话了。

三百块,也不算太多,但回过头来,你却可以从中看出一些不可描述的东西来。

下午请假去镇上的银行取钱,拿了请假条又着装整齐的梁荆宜刚出了宿舍,就听到连值日在后面喊:“六班长,这里有你的一封信。”

这封信是二连的人拿过来的,上午他们连队的文书在营部取信的时候出现手误,把一连的信给拿走了。

“咦,信不都是上午来的嘛,怎么下午也有的?”带着疑惑他从连值日手中接过信。

如果不看字迹,仅看发信人的地址,他已心中有数,这是修福立写的。

寻了一处无人且阴凉的地方,他拆开信来。

修福立在信的开头,写了这么几段话:军旅生涯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在于,前者拔光我的刺,把我锻造得方方正正;而后者,却不喜欢我的方方正正,总是企图把我的棱角磨平。

在这么几段话的后面,他主要是介绍了自己的近况,以及退伍回家后,找工作的一些遭遇。

他说,对当两年兵回家心中不免有些失落,部队教给他的东西,回到地方上基本没有用处。

有个好身体算什么,现在回到地方上是用文凭、用大脑的时代,身体好,只能做苦力,干最累的活,赚最辛苦、最少的钱。

他还讲了一个听起来很现实、很悲催的事情:某天,他去市里的一个小区应聘保安员,招聘广告上面写的第一条必须是退伍军人,结果等他去了之后,那个负责招聘的人笑着对他说:“小伙子啊,你去数一数,我们小区两个岗位的那四个保安员,看他们的牙齿加在一起,还能不能凑齐一桌!”

招聘的负责人这么说,无非就是拐弯抹角告诉他:这份工作你不合适

当然了,他讲的这个事,肯定有一定夸张的成份在里面,但也从侧面反映了,退伍兵找工作可以胜任的岗位太单一、不容易。

部队里教的知识和技能,都是紧紧围绕着如何能打胜仗。

而退伍回到地方,那就是如何搞好经济建设了。

两者的任务和性质不同,区别太大,没有什么可比性,所以,退伍兵回到地方,普遍的心理落差比较大,这就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由于弟弟上大学的费用和家里的日常支出,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于是他准备跟着年长的乡邻们一道出海打鱼。

尽管这条路充满了艰辛和不可预知的危险,但他作为家里的长子,没有退路可言。

炮兵连》小说在线阅读_第2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火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炮兵连第2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